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15-01-26 19:53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7期
关键词:侧卧位满意率肢体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徐艳艳 张馨月 李丽丽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FMA评分、MBI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超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功能恢

为研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我院选取8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59.1±5.4)岁;脑出血5例,脑梗死3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59.5±5.5)岁;脑出血6例,脑梗死36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MRI或头颅CT检查,满足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相关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软瘫期、痉挛期及康复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1)软瘫期:患者早期需保持良肢位摆放以及体位变换,患肢为被动体位接受治疗,如仰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健侧卧位等;积极利用不对称的紧张性反射、腰反射来诱发患肢张力;并利用共同运动、联合反应来诱发患者肌张力;对三角肌进行快速刺激,引导患者主动变化体位。(2)痉挛期。进行双桥运动、单桥运动来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加强上肢、下肢的控制能力训练,尽量使患者独立完成坐位与卧位的转换,坐位与站位平衡,早期进行患侧负重训练。(3)恢复期。加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采用针对性作业疗法使患者进行手、上肢的精细活动。上述训练均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每天1~2次,每次30~45 min。(4)患者发病3 d内需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保持其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平稳状态,加强尿道口、口腔基础护理,协助患者选择恰当卧位,如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患者在保持仰卧时需将脚背翘起,和床面呈90°,将患侧手足抬高,对各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并使用热敷法舒展关节,缓解局部疼痛症状。

1.3 观察指标

(1)FM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1],该量表共包括50小项,每项0~2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其肢体运动功能越好;(2)MBI(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2]。满分为100分,评分≤40分,表示生活不能自理;41~59分,表示生活可部分自理;评分≥60分,表示生活基本可自理。(3)护理满意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为60~79分,表示基本满意;得分<6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及MBI指数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FMA评分为(28.1±3.4)分,MBI指数为(32.5±5.1)分;对照组FMA评分为(29.2±3.5)分,MBI指数为(32.7±5.2)分。两组患者护理前FMA评分、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为(56.7±3.6)分,MBI指数为(63.1±5.3)分;对照组FMA评分为(37.1±3.8)分,MBI指数为(43.1±5.4)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29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5.2%(40/4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率为73.8%(31/42例)。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因此需积极给予脑卒中患者有效治疗,同时加强其肢体康复训练,提高其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根据相关研究可知[3],脑卒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12 h积极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人体大脑可塑性强,且可进行功能重组,因此超早期给予患者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其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激发损伤组织及损伤器官的修复潜能,有利于建立脑侧支循环。同时还可促进健侧脑组织或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能力及重组能力,重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FMA评分、MBI指数是反映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根据FMA评分、MBI指数可清楚了解患者残疾程度及功能恢复情况。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时需根据患者实际年龄、病情、功能损害程度、动作进步等多方面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训练难度,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医院护理质量。

[1]孙丽英. 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疗效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238-239.

[2]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373-375.

[3]吕改茹.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35-136.

Effect of Ultra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XU Yanyan ZHANG Xinyue LI Lil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lin Medical College,Jinlin 132013,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ultra-earl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8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and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 two groups’FMA score,MBI index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FMA score, MBI scorewere higher(P< 0.05). Observation group’care satisfaction rate was higher(P< 0.05).ConclusionUltra-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function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Ultra-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Functional recovery

R248.1

B

1674-9316(2015)27-021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27.159

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侧卧位满意率肢体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孕期睡觉取左侧卧位好处多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