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

2015-02-24 07:44李礼娟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537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卧位侧卧位体位

梁 丽 李礼娟 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537000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观察

梁丽李礼娟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537000

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方法:监测103例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后1h、2h、3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钟通气量(MVT)、气道峰压(PIP),并与自身仰卧位比较。结果:大于80°侧卧位后1h、2h、3h的PaO2、SpO2、MVT升高(P<0.05),而PaCO2、PIP、HR、MAP与仰卧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较仰卧位好,循环系统稳定、无禁忌侧卧位的患者可采取大于80°左、右侧卧位轮换交替的卧位。

关键词机械通气侧卧位仰卧位

侧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氧合,且实施方便、并发症少[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大于80°侧卧位,通气效果较仰卧位好,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入住我院ICU需机械通气,且循环系统稳定、侧卧位无禁忌的患者103例,其中男69例,女34例;年龄36~89岁,平均年龄(58±13)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34例,肺部感染27例,脑梗并吸入性肺炎18例,开胸术后并呼吸衰竭11例,腹部手术后并呼吸衰竭9例,H1N1并呼吸衰竭2例,农药中毒2例。

1.2方法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予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均采用容量控制呼吸,呼吸参数设置:VT 6~10ml/kg,F 8~18次/min,FiO240%~60%,PEEP确3~12cmH2O。持续心电监护心律、HR、BP、SpO2。留置动脉置管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压。侧卧位方向根据X线胸片结果,如肺部病变一致,可任意侧向一侧,如肺部病变不一致,则病变严重侧在上方。侧卧位体位摆放(以右侧卧位为例):患者头偏向右侧,背部及臀部垫枕头,使躯体与床面≥80°,右腿伸直,左腿右旋90°并膝关节屈曲,在两腿之间垫软枕,增加舒适度,防止压伤。患者侧卧位后1h开始监测并记录PaO2、PaCO2、SpO2、HR、MAP、MVT、PIP,连续3h,然后转为仰卧位后1h开始连续3h监测并记录PaO2、PaCO2、SpO2、HR、MAP、MVT、PIP。观察期间不改变呼吸机参数,床头抬高30°~45°,保证气管导管、呼吸机管道、静脉导管及其他引流管均在位通畅,烦躁不安不配合者应用镇静剂镇静。

2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大于80°侧卧位后1h、2h、3h的PaO2、SpO2、MVT较仰卧位升高(P<0.05),而PaCO2、PIP、HR、MAP与仰卧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注:1mmHg=0.133kPa。

3讨论

危重患者循环系统稳定后仍然需要机械通气,多数因为肺功能尚未恢复,在治疗护理措施上尽量采取促进肺功能恢复的手段。不同体位时引起胸内压变化的各种原因中最重要的是纵隔,仰卧位时纵隔位于胸腔上部,其自身的重力不可避免地作用于背侧肺组织使其受到相对大的压力[2],影响肺的通气。侧卧位通气能改善患者的氧合[1,2],于湘友等[3]研究发现,侧卧位后呼气末容积(EELV)增加,表明非卧位侧肺泡扩张,肺交换面积增加,对肺病变不一致者来说,病变较重肺与病变较轻肺比较,侧卧位时由于病变较重肺可扩张的肺容积较大,故而临床中常采用病变较重侧肺在上的体位。患者侧卧位后EELV和PaO2/FiO2均增加,恢复仰卧位后EELV下降而PaO2/FiO2增加。可能的原因有:侧卧位后气体重新分布,扩张了非卧位侧肺的肺泡,引起EELV增加并改善氧合;恢复仰卧位后气体重新分布恢复,EELV较侧卧位时下降;侧卧位时气体的再分布和恢复均较为迅速,而血流的再分布和恢复均较为缓慢,恢复侧卧位后卧位侧肺气体分布和血流均较多(尤其是胸侧),其结果是PaO2/FiO2继续增加。国外学者报道应用特制床,其允许轴向翻身的转动角度为124°[4],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患肺或病变严重侧肺在上的侧卧位通气。侧卧位是一种自然体位,由于重力的作用上侧肺痰液易流入大气道,使引流更充分更彻底,气道内分泌物更易清除。本观察也发现侧卧位后1h、2h、3h的PaO2、SpO2、MVT较仰卧位升高(P<0.05),而PaCO2、PIP、HR、MAP与仰卧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的通气效果较仰卧位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循环系统稳定、无禁忌侧卧位、两侧肺病变弥漫者的机械通气患者可采取大于80°左、右侧卧位轮换交替的卧位。如肺部病变不一致,则病变严重侧在上方的侧卧位,以增加患肺通气量,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参考文献

[1]张丽娜,艾宇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08-910.

[2]吴威士,罗敏,杨翠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9):589-592.

[3]于湘友,潘鹏飞,拜合提尼沙·吐尔地. 侧卧位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J〕.中国呼吸和危重监护杂志,2009,8(6):555-557.

[4]Staudinger T,Kofler J,秦龙,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和持续变换体位通气的比较:一项初步研究〔J〕.世界医学杂志,2002,6(8):92-131.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4-12-11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523-02

猜你喜欢
卧位侧卧位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3类人要避开的危险睡姿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睡姿须讲究 侧卧益健康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