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侵彻加速度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2015-01-27 08:10董胜飞石云波陈艳香杨志才
自动化与仪表 2015年6期
关键词:上位调理加速度

董胜飞 ,石云波 ,陈艳香 ,智 丹 ,杨志才

(1.中北大学 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2.中北大学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51;3.中北大学 仪器与电子学院,太原 030051)

现代战争中,为了攻击如机场跑道、机库、航母和高级指挥要地等各种高强度、综合防护的高价值目标,相继出现一系“智能型”的钻地弹药。为了实现弹体在到达对目标的最大毁伤效果时引爆,就要求弹载电子装置既能识别不同层次目标,又能抵抗不同软硬防护层产生的多次高过载冲击。因此,要使引信在高冲击下适时作用,就必须现场测试侵彻过程中的加速度信号[1-3]。

目前,现有的侵彻加速度测试技术仍以弹载存储测试技术较为先进。这种测试方式能记录膛内发射、出膛飞行和侵彻穿靶整个过程中的实时加速度,为弹体强度设计、引信可靠性设计、战斗部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分析提供准确直接的依据[4]。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FPGA和INA827的侵彻加速度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用于弹体侵彻试验中,3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电压信号的采集存储。

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Xilinx公司FPGA芯片XC2S30作为主控单元,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的时序控制。XC2S30拥有24 KB的双口RAM,216个可编程逻辑模块,I/O口数量达到60个,丰富的I/O资源能对FPGA灵活配置,采用低功耗2.5 V内核供电电压,系统以XCF01S为配置芯片,由40 MHz的外部晶振提供时钟信号,主要由前端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等部分组成,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框图Fig.1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系统采用7.4 V锂电池和4.5 V氧化银电池构成双电源供电,以增强弹载采存器供电系统的抗过载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经电源模块转成2.5 V、3.3 V电压后,为系统各模块、芯片供电。3轴侵彻加速度信号先经前端信号调理模块放大调理,然后送入数据采集模块,FPGA控制A/D转换器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采集,再按照一定的帧格式存储到Flash芯片中。数据回收时,上位机通过USB口发送命令,经FT245RL将上位机指令转换为并行数据,FPGA通过识别FT245RL转换的数据指令,把Flash中的数据上传至上位机进行显示、处理分析。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前端信号调理模块

前端信号调理模块主要由RC高通滤波、仪表运算放大、有源低通滤波和电压跟随器组成。

在弹体侵彻试验中,冲击加速度信号具有较高的高频成分,尤其在对花岗岩、钢靶等硬目标侵彻时,冲击加速度信号频率可达20 kHz以上。因此,为保证采集的信号不失真,就需前端信号调理电路有较高的带宽。系统采用TI公司的INA827芯片作为调理电路的主放大芯片,它是一款低成本单电源仪表放大器,通过单一外部电阻器RG可在5~1000倍之间设定任一增益,增益G=80 kΩ/RG+5。此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带宽,放大100倍时带宽可达150 kHz,线性失真度小于0.0005%,且功耗极低。

如图2所示,VIN-和VIN+为压阻加速度传感器的差分信号输入端,在信号输入端接一RC高通滤波电路,可以很好地消除传感器零位偏差对输出零位的影响。滤波后信号接入INA827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放大增益G1可由R5、R6的串联阻值RG设置。

图2 信号调理电路Fig.2 Signal conditioning circuit

为了提高系统对低灵敏度传感器信号的处理采集能力,并进一步增大系统的工作带宽,对IN-A827放大后的信号进行了二级放大。由基本运算放大器、电容、电阻构成一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可实现对信号的二级放大、低通滤波,放大增益G2可由R7、R10设置。电源分压后,经电压跟随器为3个通道的INA827芯片、二级放大同相输入端提供基准电压VREF。经计算,整个调理通道的输出电压为

设计中将一级放大增益设置为66.54,第二级放大增益设置为3,可得到近200倍的信号放大,且理论带宽超过100 kHz。将基准电压VREF设置为1.65 V,可实现加速度传感器正负量程的信号调理。调理电路将传感器信号处理为0~3.3 V的标准信号后输出至A/D转换器。

2.2 数据采集模块

系统A/D转换器采用的是ADI公司的AD7934芯片。AD7934是12位高速、低功耗、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采用2.7 V~5.25 V单电源供电,最高吞吐量达1.5 MSPS。内置一个低噪声、宽带宽、差分采样保持放大器,可处理最高达50 MHz的输入频率[5]。AD7934具有4个带通道序列器的模拟输入通道,可以通过预先编程选择通道转换顺序。

设计中AD7934采用3.3 V供电,基准电压引脚REF外接一个精确的3.3 V电压源用作模数转换的基准电压,从而将转换量程设置为0~3.3 V。利用外部提供20 MHz时钟信号,采样率达400 kHz。AD7934的外围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AD7934的外围电路Fig.3 Peripheral circuit of AD7934

2.3 数据传输模块

系统数据传输接口采用的是FTDI公司USB通信接口解决方案FT245RL。FT245RL无需编写片内固件程序,在内部硬件逻辑的控制下即可实现USB串行协议与并行I/O协议之间的自动转换。FT245RL通过8位并行接口与FPGA、DSP、MCU等微控制器外设接口连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上位机通过USB接口与FT245RL传输数据,通信时只需在PC安装FTDI公司提供的官方驱动程序,无需用户编写设备驱动,简单的Matlab的GUI、VB、VC编程,就可很容易地进行上位机软件开发。FT245RL的外围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FT245RL的外围电路Fig.4 Peripheral circuit of FT245RL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FPGA程序设计

系统FPGA程序设计基于Xilinx ISE10.1开发环境由VHDL语言编写,主要程序模块有:A/D采集控制模块、Flash存储控制模块、数据传输控制模块等。FPGA与AD的接口程序设计中,根据AD7934工作时序,FPGA将12位配置数据通过DB0~DB11双向数据总线写入AD芯片,完成对A/D转换的工作模式、转换通道等配置。A/D转换完成后,FPGA从双向总线一次性把12位数据读出并存入FPGA的FIFO中。

为便于数据的存储和分离,经AD7934转换后的数字量需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编码,设计中采用如表1所示的通讯数据帧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由表1可知,一帧数据共14个字节,B0为低字节,B13为高字节。B0、B1为帧头,用于数据处理时判断数据帧的起始位置。B2~B5为帧计数,用来判断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和计算采集的数据量。B6~B11字节为3路数据,其中2个字节构成1路数据,分别对应每个通道采集到的模拟信号。B12~B13为帧尾,用于数据处理时判断数据帧的结束位置。

表1 通讯数据帧编码方式Tab.1 Encoding of communication data frame

数据编码后,FPGA将数据存储到Flash中,系统采用的存储器是SAMSUNG公司的NAND Flash K9K8G08U0E,具有8 Gb数据存储空间和256 Mb空闲空间,空闲空间可用来存储坏块信息及其它分区划分信息。将数据存入Flash之前,FPGA先对Flash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已存入数据,如果有数据则停止写入,并通过LED提示,可防止已回收的存储器由于误触发造成侵彻数据被覆盖、丢失。

写入数据时,先向Flash写数据命令80H,然后写要存入数据的地址,之后再写入命令10H,Flash开始存储数据,此时R/B信号清零,表示Flash处于忙碌状态,待R/B信号置位时,表示Flash存储数据完成,进入空闲状态。最后,读取状态寄存器,如果I/O 0=0则说明数据写入成功,反之写入失败。

3.2 PC软件设计

USB设备的PC软件设计包括设备驱动程序和用户程序2部分。FT245RL与上位机通讯时,不需用户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只要使用FTDI公司提供的2种驱动模式[6]:一种为VCP,将USB接口虚拟为串行通信端口,在PC上的编程和实现串口编程一样,可利用串行通信控件来简化上位机用户程序设计,使用该驱动数据传输速率最大只达300 kb/s。另一种是D2XX驱动程序,通过调用驱动程序的动态链接库直接访问USB,在编写用户程序时只需调用FTD2XX.DLL中的函数,便可完成USB接口设备的读写操作,使用该驱动传输速率可达到1 Mb/s[7],本系统即采用D2XX驱动程序。

上位机用户程序采用VB编写,主要有数据读取、擦除数据、分离数据等操作,结构图如图5所示。

图5 上位机软件结构Fig.5 PC software structure

4 实验验证

利用信号发生器、分压电路,向3路模拟输入端输入峰峰值为8 mV,频率为40 kHz的正弦信号,采集系统对此测试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采集、编帧和存储。将存储数据通过USB上传给上位机,通过上位机软件对采回的3路数据进行分离。用Matlab对分离后的数据进行绘图分析,如图6所示,可清楚地看到3路标准正弦曲线。通过多次连续采集和数据分离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准确、可靠。

图6 3路数据验证曲线Fig.6 3-way data validation curve

5 结语

基于FPGA和INA827设计的侵彻加速度信号采集系统,可实现3轴MEMS加速度信号的放大调理、采集存储,能够满足弹载侵彻加速度信号采集系统高精度、高带宽、高采样率、高集成度、低功耗等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弹体侵彻试验中对加速度信号的采集存储。

[1]宋萍,李科杰.硬目标侵彻武器高冲击试验和高过载传感器技术国外发展概况[J].测控技术,2002,21(l):30-32.

[2]屈新芬,商顺昌,杨晴.影响弹丸侵彻性能的因素分析及引信方案探讨[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3,1(3):51-55.

[3]黄峥.国外兵器遥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兵器遥测技术发展的需求[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0,22(1):3-5.

[4]景鹏.高g值冲击测试关键技术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09.

[5]杨小勇,葛彦麟,毛瑞娟.基于FPGA+A/D的数据采集设计及验证[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1):98-102.

[6]安荣,任勇峰,李圣昆.基于FPGA和USB2.0的数据采集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3):49-51.

[7]王留全,焦海恋,安都勋.基于FT245RL的USB接口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10):10-14.

猜你喜欢
上位调理加速度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天际加速度
要攻城略地关键要有好筹码,这匹水产动保“黑马”如何能迅速上位?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特斯拉 风云之老阿姨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