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在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5-01-27 04:15王英歌梁景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2期
关键词:二聚体脑卒中

王英歌 陈 露 梁景岩

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在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王英歌陈露梁景岩

【摘要】目的 通过对D-二聚体、凝血四项等指标的监测,探讨如何快速、准确、有效的做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14 年3月~2015年9月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做相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课题参与者均常规检测D-二聚体、凝血四项。结果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D-二聚体、凝血四项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性较强。根据敏感性曲线我们可以得知,当D-二聚体为0.8 μg/ml时,敏感性为90%,此时对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诊断率最高。结论 D-二聚体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脑卒中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怀疑或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可将D-二聚体作为常规监测指标。

【关键词】脑卒中;D-二聚体;凝血四项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with the rapid,accurate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by the monitoring of D-DI and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as observation group,in the same period,80 cases of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to do the same examina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subjects were tested for D-DI,and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Results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D-DI and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including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fibrinogen(FIB) and so on,these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levels of D-D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morrhagic strok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wo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D-DI accumul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apoplexy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apoplexy. According to the sensitivity curve,we can find that the sensitivity was 90%. Conclusion D-DI has significan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troke. Therefore, in future clinical practice, the D-DI can be used as a routine monitoring index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stroke.

【Key words】Cerebral apoplexy,D-DI,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所谓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疾病[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每年约有30%的人死于该病,还有许多患者因该病而留有中风偏瘫等后遗症。脑卒中分为两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二者相比,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率低、预后差、致残率高[2]。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给予临床医生抢救时间较短,因此短期内病死率极高,尤其是急性发作的患者。因此,需要建立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脑卒中的方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血液的凝血功能、抗凝或纤溶酶原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本课题通过对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我院各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指标检测,在早期诊断和鉴别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我院各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同期于我院做相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80例。将急性脑卒中患者归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1.2 方法

上述所有患者及体检者于入院后即刻做静脉采血。所有采血样本均加入相同剂量的枸橼酸钠(以防止凝固);并以同一离心机(3 000 rmp,10 min)将血浆分离;并用凝血仪进行检测。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诊断均为急性脑卒中;(2)所有患者或体检者须做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查;(3)课题所选患者或体检者无其他重大内科疾病史。排除标准:(1)患者或体检者年龄<18岁或有其他重大内科疾病史;(2)患者或体检者未做或未全做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查;(3)患者或体检者为非急性脑卒中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取α=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D-二聚体比较

观察组:(1)缺血性40例患者D-DI平均值为(0.61±0.05)μg /ml,D-DI≤1为37例、1<D-DI≤2为3例、D-DI>2为0例;(2)出血性40例患者D-DI平均值为(1.32±0.03)μg /ml,D-DI≤1为4例、1<D-DI≤2为29例、D-DI>2为7例。对照组80例患者D-DI平均值为(0.18±0.02)μg /ml,D-DI≤1 为80例、1<D-DI≤2为0例、D-DI>2为0例。各组间数值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凝血四项比较

观察组:(1)缺血性患者的APTT、PT、FIB和TT分别为35.1、12.9、3.29和17.2;(2)出血性患者的APTT、PT、FIB和TT分别为33.9、13.2、3.63和22.1。对照组患者的APTT、PT、FIB和TT分别为31.8、13.2、2.89和17.1。组间数值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D-二聚体、凝血四项与脑卒中相关性

D-二聚体与脑卒中相关性为0.649,且P=0.038<0.05;这说明,D-二聚体与脑卒中相关性较强。凝血四项各项指标与脑卒中关系性较弱。

2.4 D-二聚体对脑卒中诊断特性的影响

根据敏感性曲线(ROC)我们可以得知,当D-二聚体为0.8μg /ml时,敏感性为90%,此时对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诊断率最高。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脑卒中。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治疗对于降低该病致残率、致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但当前对于该病早期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灵敏性指标。近期多项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体内MMP-9基因、S100-β蛋白、BNP等标志物较健康者增高。临床数据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体内某些因子激活了凝血系统,使体内凝血功能及纤溶水平的变化早于CT中影像学的改变[4]。因此,本课题中我们通过选择并研究D-二聚体、凝血四项等指标,探讨这些指标在早期诊断、鉴别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本课题试验通过与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显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D-二聚体、凝血四项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急性出血性脑卒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性较强。根据敏感性曲线我们可以得知,当D-二聚体为0.8 μg /ml时,敏感性为90%,此时对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诊断率最高。

当前,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血液内某些标志物的改变来研究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鉴别已成为国内外神经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早期快速诊断和鉴别脑卒中,对于及早针对性治疗、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作用[5]。通过本课题研究得出,D-二聚体在早期诊断和鉴别脑卒中类型中,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怀疑或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可将D-二聚体作为常规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 洪小琴,姜慧华. 叶酸和维生素B12、B6对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 酸、D-二聚体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8):637-639.

[2] 盖红兵,张爱芬,李晨霞,等. 脑卒中患者血浆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5):113-114.

[3] 吴青,吕永楠,徐万洲,等.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J]. 微循环学杂志,2014,24(4):73-74.

[4] 杨红专.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外医疗,2011,30(2):182-184.

[5] 罗海龙,俞万香,李水彬,等. 急性脑卒中后降压治疗可降低死亡率[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56-57.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DI and Coagulation Four Indices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Apoplexy

WANG Yingge CHEN Lu LIANG Jingyan Neurology Department,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32-0166-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32.117

作者单位:225001 扬州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二聚体脑卒中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孕产妇分娩前后D-二聚体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缺血性结肠炎中的价值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