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5-01-27 04:15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2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预防措施血小板

辛 叶

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辛叶

【摘要】目的 对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预防措施。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160例血液疾病患者,均予以机采血小板,采集次数共有400次,对比分析血小板配合型输注以及血小板机采情况。结果 血小板配合型输注有97.14%达到“有效”标准,机采方案的有效率76.99%(P<0.05)。结论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诱因较多,因此输注程序中要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并且不断优化各项操作程序。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platelet transfusion and to summariz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random method,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collected was 400 time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76.99%(P< 0.05),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14%.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more effective, so we must consider all kinds of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usion,and optimize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Key words】Platelet transfusion,Transfusion ineffective,Related factors,Preventive measures

为进一步提升血液疾病患者临床效果、总结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诱因,研究中笔者选择160例血液疾病患者进行重点分析,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机采血小板,且采集次数共达到400次。通过观察血小板配合型输注以及血小板机采情况,再进行客观比对,重点总结提升血小板输注临床有效性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案

1.1 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160例血液疾病患者。患者年龄结构:最大76岁,最小24岁,平均值(38.00±2.25)岁;患者性别构成:男性患者共有55例,女性患者共有105例。本研究采集次数共有400次,400袋样品中,与患者的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合实验后,发现有35袋是阴性,剩余的365袋则根据血型指标进行同型输注。

1.2 方法

(1)研究中,所有血小板均由本地中心血站提供,将其保存于20℃~22℃的环境中。(2)血小板有效期共有5 d,输注频率是1袋/次。(3)进行交叉配合实验时,所用方法是固相红细胞粘附方案。操作程序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

1.3 适应症

(1)以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规范为执行标准。(2)如果患者处于围术期,其血小板不得超过50×109/L。(3)如果患者为内科疾病,其血小板不得超过10×109/L。(4)如果患者创口出现渗血现象,其血小板应保持在50×109/L~100×109/L[1]。

1.4 评定指标

输注完成1 d后,如果CCI的计算值超过4.5,表明“输注有效”;如果CCI的计算值不足4.5,表明“输注无效”[2]。

1.5 资料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活动中涉及到的数据都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计量资料,都以(±s)表示。客观分析对比所有临床数据,以P<0.05表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5例血小板配合型输注患者中,有34例达到“输注有效”标准,1例“输注无效”,有效率97.14%;365例机采患者中,有281例达到“输注有效”标准,84例“输注无效”,有效率76.99%,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支持疗法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血小板输注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输注通常被用于血液疾病治疗中,包括再生不良性贫血以及白血病等[3]。随着国内医疗技术进一步更新和完善,血小板输注应用范围也愈加广阔,已经成为挽救血液疾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尽管如此,血小板输注无效现象时有发生,已经给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挑战,所以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出专业预防措施十分有必要[4]。

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后发现,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有:(1)同种免疫性抗体:①A型、B型和O型血互不相容;②HPA无法相容;③HLA无法相容。(2)非免疫性的血小板大量消耗,包括DIC因素、药物因素、脾功能亢进因素等,除了会加大患者血小板的总消耗量以外,还会缩短患者血小板的寿命,不利于提升输注质量[5]。为了控制上述诱因的影响,需要重视以下环节:(1)在血小板输注之前,需严格把握患者适应症,避免出现无效输注现象[6]。(2)输注完成后,需将血小板内掺入的白细胞去除,建议选择滤除法进行,确保白细胞计数不足5×106/L[7]。(3)避免出现同种免疫、不同血型输注等情况[8]。如果患者有原发病,还需对其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通过控制血小板整体消耗量,从而进一步延长血小板的寿命[9]。

本研究表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诱因较多,为防止输注无效现象的出现,输注程序中要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优化各种操作程序,从而进一步提升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丽霞.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防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80-184.

[2] 郝春芬,余延芳,郑燕蓉,等. 血液病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J].武警医学,2014,25(6):600-601.

[3] 顾萍,王静,张帆,等.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J]. 检验医学,2013,28(9):770-774.

[4] 陈晓军,孙景春,段生宝,等.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43-144.

[5] 叶静梅,许志晟,李翊泉,等. 配型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2015,21(4):232-234.

[6] 陈明艳,邱群芳,席雅娟,等.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价值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7):1215-1217.

[7] 陈雪,王莉,傅雪梅,等. 不同剂量血小板输注效果的Meta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4):314-317.

[8] 杨庆峰,赵玉河,张樱子. 单采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的临床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2):92-94.

[9] 黄用文,于帅,于洋. 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一例[J]. 海南医学,2015,26(18):2796-2797.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n Ineffec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

XIN Ye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Nanyang Central Hospital,Nanyang 473000, 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32-0198-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32.140

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预防措施血小板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重症血小板减少时的输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