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在基础护理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2015-01-27 09:21刘妍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无菌同伴动作

刘妍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而护理技能操作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来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1],其授课学时占总学时的60%,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往往容易削弱护生的学习动机,使得练习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上虽然做出了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调整,但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关注较少,尤其体现在操作技能的教学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原理对提高护生操作技能水平的相关研究较为少见。技能操作是依靠骨骼肌肉及相应神经系统的活动按一定技术要求在练习的基础上获得的稳定、准确、连贯的动作序列[2]。技能的学习仅靠练习,尚不足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正确的操作,学习者还需要利用反馈信息补充对学习目标的理解,觉察错误动作,纠正不良习惯,巩固正确的动作,最终达到操作要求。鉴于此,技能教学中强化反馈作用,对提高护生护理技能有重要意义,现基于反馈模式设计护理基础技能教学新模式。

1 反馈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反馈源于控制论,是指把施控系统的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次输入发生影响的一个过程[3]。在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反馈通常指个体在执行一项技能之中或之后所接收到的与过程或结果有关的信息。依据信息来源可分为固有反馈和追加反馈,固有反馈是个体在做出动作时自然产生的感觉信息,如肌肉的力度、肢体的位移、关节的屈伸等;追加反馈是通过外部信息源提供的感觉信息,如教师的指导、动作录像、操作评分等。固有反馈受到个体经验、理解能力和躯体条件等因素影响,较难以控制。相较之下,追加反馈对技能操作的学习影响较大且更易于控制[4]。

在教育领域中追加反馈可分为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教师反馈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教师将操作的结果或过程的指导性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据此产生相应应答,教师再根据其行为结果给予指导性信息的不断传递和返回的过程[5];同伴反馈是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学生对同伴的操作给予评价、建议或质疑,使同伴对自我表现进行更正或保持,反馈者同时也是被反馈者,评价的同时加深了对技能的理解,促进其对自身操作的反思[6]。

反馈机制旨在使指导者和学习者对自我表现保持高度注意[7]。通过信息传递和加工,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校正自身教学效果,进而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教学质量,而结合同伴反馈更突出了教与学和学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与学相互耦合,最大化的体现了教与学的连贯性。

2 反馈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现以《无菌技术》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2.1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既是信息的输出过程,也是反馈的参照依据,使反馈成为有明确指向的调控。在无菌操作中,要求学生明确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掌握无菌物品、无菌区域的概念,操作中确保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未被污染。因此应在导入时强调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及护士在医院感染防范中的重要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其后重点讲解无菌技术、无菌物品、无菌区域的概念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规范示教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的使用、无菌包的打开与包扎、铺无菌盘法、无菌溶液取用法及戴脱无菌手套法。

2.2 建立反馈机制

根据研究得出,技能学习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获取与技能相关的知识。在《无菌技术》中,新技能较为复杂,概念理解对技能操作影响较大。因此在示教的过程中,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无菌包打开为什么会跨越无菌区?”或演示错误操作,如取用无菌持物钳未盖回无菌容器盖等,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判断其对概念、原则的理解程度,进而控制教学进程。

第二阶段,分解完成技能的每一步。即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有意识地运用知识感知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由于无菌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将每一项操作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行为,学习效果更好。如将持物钳的取用,分解为“闭合持物钳前端-持物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提出-平移-张开-闭合前端-垂直放回-松开轴节”。教师在学生练习操作中的基本动作时,应及时对操作中的错误给予反馈,此时,学生的内在感觉反馈还尚未形成,因而,外在的即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和形成正确的行为感知。

第三阶段,从视觉控制发展到其他感觉控制。通过一定程度的练习,学生可以协调肌肉运动和知觉,减少操作时的视觉依赖,这时可以通过同伴反馈来促进练习效果。学生以自愿的形式,2~3人分为一组,每小组设置1名小组长。自制练习反馈表,用于小组间相互监督,客观量化练习强度及效果。内容主要包括:练习次数、操作用时、操作优点、操作不足、操作综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互反馈的前提是,学习者首先确保自己学会所学内容,在技能操作中,学生对照评分标准对他人进行评价。学生单次练习结束后,由其他小组成员讨论后填写,下课前进行操作综合评价及指导教师反馈。

第四阶段,运动技能自动化。学生可以达到不假思索地完成一系列操作。在这一阶段虽然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完整操作,仍需对操作有关的信息进行回忆、分析,关注自身的内部反馈信息,强化正确的动作,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所以同伴反馈结合学生自身对操作的反思,通过讨论制定问题解决的策略,更有助于建立清晰正确的动作记忆。此阶段应降低反馈的频率,让操作者成为反馈的主体,提升自身觉察纠错意识和能力。

第五阶段,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应用技能。无菌技术是一项开放性的技能,应用范围广泛,贯穿于换药、注射、清洁护理等日常治疗和护理中,可以组织学生按照分组在不同情境下模拟练习,如“在换药室取用无菌敷料”“为口腔护理病人备品、铺无菌盘”等,让学生根据情境要求选择所需用物进行模拟操作,操作结束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并由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3 讨论

①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启发式提问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明确教学中需要深入讲解或学生理解错误而需要纠正的内容,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外在技能练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生在技能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理论内容、技能练习结果进行回忆、分析,促进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不断重构学生对技能动作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技能学习不同阶段,教师把握适度的反馈频率和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在做中思考,在合作中互相勉励和敦促,在对知识和技能的探索中做到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创新,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达成了学习目标。

②在同伴反馈中,学生对照评分标准对他人进行评价的同时掌握了评分标准,既纠正了操作者的不当之处,也能够在自身操作中掌握要领,避免失误,从而使双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起到动机作用。对错误认知的探讨能起到促进理解的作用,并有助于对知识进行更好的建构,使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启发和勉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对操作优点的正反馈也使操作者得到更多激励,树立学习信心,增强技能完成的自我效能感,使技能操作的学习成为有的放矢的主动性行为。

[1]绳宇,赵雁,张欣,等.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1-53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7-160.

[3]汤翠翠.运动技能学习中影响自我控制反馈效果的若干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皮慧敏.追加反馈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5]李乐.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反馈与自我反馈的相互作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6]华莺.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在高三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作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1.

[7]Clynes M P,Raftery S E.Feedback:an essential ele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in clinical practice[J].Nurse Educ Pract,2008,8(6):405-411.

猜你喜欢
无菌同伴动作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动作描写要具体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