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01-27 09:21冯桂梅王晓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5期
关键词:依赖症心理大学生

冯桂梅,王晓英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90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冯桂梅,王晓英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身体、心理和学业等方面的伤害,该文分析影响手机依赖的心理因素是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人格特质、压力、自我控制力差、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通讯工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使用比例逐年在提高,“90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受到“90后”大学生的青睐。由于智能手机便于携带、小巧、且功能齐全:上网、听音乐、打游戏、玩微信、上人人网、看电视剧等等,智能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手机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手机控”“低头族”等群体,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手机的过度使用使大学生产生了手机依赖。

1 手机依赖症的定义

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y,MPD),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那些对手机使用过度依赖,而对身心健康与学习进步所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的现象[1]。

使用手机比较多并一定就是手机依赖,关键是看是不是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手机依赖综合症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判断手机依赖综合症的标准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心理和生理反应[2]。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和网瘾一样的心理疾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2.1身体伤害

长时间使用手机,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隐形的,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由于大学生年轻,身体资本比较好,短时间内症状不能马上表现出来,所以常常被大学生们忽略。医学已经证明,手机辐射对人的视力有很大影响,近来,医院门诊患者量的突然增加,尤其大部分人是年轻人,医生询问原因,基本都和睡觉前长时间玩手机有关系,导致视力下降,出现黄斑眼病;另外,长期依赖手机,会出现思维缓慢、记忆力减退、关节疼痛、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容易疲劳等病症,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身心是相互关联的,身体不舒服,自然会影响到人的心理。

2.2心理伤害

大部分学生把时间都放在了对手机的依赖上,造成与其他同学的疏离,影响了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同学们聚会、吃饭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低头玩手机,忽视了与同学的情感交流,这是现实社交的障碍的表现,导致现实社交功能的退化。另外很多大学生在睡觉前玩手机,神经兴奋容易造成睡觉拖延,长时间容易导致抑郁的产生以及情绪暴躁、焦虑不安等。

2.3学业伤害

调查显示,有部分学生把大部分应该学习的时间用来发短信、上网、打游戏、看视频、刷微博、玩微信,这无形中荒废了学业,不利于个人的前途发展。看微信、玩游戏等是睡觉前的必修课,晚上使用手机过长,第2天精神状态不佳。有的同学上课还会忍不住拿出手机玩一会,看一看,导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出现心理郁闷,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发生。这在无形中也导致了不良学风的形成,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

3.1攀比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注重消费物品的象征价值[3]。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也要买高价位的手机,爱炫耀,爱攀比,只要有新款手机上市就会追捧,一代一代的苹果手机成为大学生竞相追逐的对象,这样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为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3.2从众心理

大学生容易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按照埃利斯的理论,这一时期所要解决的矛盾是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之间的问题,而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他们自我认同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有的同学为了能融入到大家的群体当中,别人在买什么品牌手机,玩什么大型游戏,使用什么样的铃声、设置什么样的屏幕壁纸,自己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加入进去,成为他们群体中的一员。有的同学本身并不是多么想玩手机,但是看到别人在玩手机,缺乏主见,自己也随波逐流,打发无聊的时间。

3.3人格特质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具有自卑、内向、低自尊、缺少自信、幸福感确实、敏感、依赖等人格倾向的人群,由于自身人格特质因素的影响,比起普通人更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4]。另外有研究表明孤独感强的人会增加对手机的依赖几率。黄海等人的研究证明焦虑可能是影响个体形成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而智能手机的便捷功能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人大学生孤独所引起的焦虑。个体自身的强迫症状可能会增加其对手机的依赖[5]。具有完美人格的大学生更是每天都要把别人的微博和微信都看完一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也造成了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3.4压力

9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着就业、考研、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和未来就业相关的能力,面对这重重的压力大学生一时不知道如何缓解,于是采取逃避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冲突,而智能手机的独特优势成为大学生缓解压力的首要选择方式。成为大学生排遣郁闷的“小贴士”。

3.5自我控制能力差

18~25岁之间是大学生角色混乱和自我同一性确定的时间段,是“第二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容易受到新生事物的诱惑,对事物缺乏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不少大学生上课不时地关注一下手机,这样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质量,削弱了学习动机,很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最终影响教风、学风和自己的学习。

3.6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同学等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帮助和照顾。每个人都渴望大多人的肯定和认可,在遇到困难或者需要有人倾诉的时候,能有人陪在身边,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满足沟通的欲望。当这些社会支持比较少的情况下,为了排解心中苦闷,大学生就会寻求其他方面的寄托,于是手机便成为了替代品。

4 解决手机依赖的对策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界因素都会通过内在的自我来改变,所以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选择解决的对策,是更为可取的途径。

正确认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位置,充分认识到手机依赖症对身心的伤害,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左右我们的情绪,除非必要,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让手机回归它的工具本质,理性的使用手机,使手机方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不是消磨大学生斗志的“屏幕杀手”。另外不要与同学盲目攀比手机的品牌及价格等,要把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与他律意识结合起来,注重自律意识的重要性。增强对手机中不良信息的抵抗力,提高个人的修养。

4.2调整心态,加强沟通交流

生活中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是一帆风顺,遇到事情要敢于面对,而不是逃避,躲在手机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学会适度放松,学习上要讲究张弛有度。平时多涉猎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杂志,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遇到心理困惑时可以找家人、老师和同学倾诉。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主动把自己的情感从虚拟的世界中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减少其情感上的依赖。

4.3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学生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和良好的习惯。远离手机的危害,制定合理使用手机的范围,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体验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脱离虚拟世界的诱惑。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的支援,让同学来监督自己,提高对手机的诱惑力,在不是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暂时把手机关掉,逐渐戒掉对手机的依赖。

充分认识到时间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加强对业余时间的控制,利用好青春当中最宝贵的年华,去做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分清主次,不要让快餐式手机文化占领自己的高地。

4.4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综上所述,对于Hcy与Cys C的检测对于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具备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活性,基于早期发现的高血压疾病患者我而言,肾功能损伤的具体程度显得极其重要,此外,早期治疗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治疗与预后产生的费用,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人的兴奋中心发生转移,坚持体育锻炼,生活的重心也会发生变化,注意力也会从手机上转移到其他事务上,这样既锻炼了身体,也充实了自己,让自己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提高。

有研究结果反映,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加之一定的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患者对手机的依赖程度[6]。相关研究证明:科学适宜的体育锻炼,能够诱发练习者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并有效抵抗抑郁、焦虑、困惑等消极心境的产生[7]。

4.5转移注意力

通过新生普查之后的心理约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晚上睡觉前玩手机,长时间会造成大脑的兴奋,对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这时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睡觉前听一听轻缓的音乐,看一看让人有所感悟的美文,让身体和心灵处于安静的状态,大脑自然也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可以更快地进入睡眠阶段。

4.6积极参加心理团体训练

有研究表明,团体训练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有明显的效果。团体训练在众人的参与下能够让大学生之间一起面对困难,相互帮助,通过活动体验同学之间是可以相互支持的,最终形成一个彼此接纳,同时又能展现自我的团体,形成了良好的团体氛围,从而借助于同辈群体的力量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在真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存在的意义和认同感。

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不要让手机过多地占用大学生的空间,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如果手机依赖特别严重,自己意识到对生活学习有很大影响却无法控制,应该去找心理老师进行疏导。

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心态,加强沟通交流,直面压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积极参加心理团体训练,热爱所学的专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尽快克服手机依赖的现象,养成正确、健康、合理、适度的使用手机的习惯,正确认识手机在学习中的位置,让手机真正成为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

[1]汤敏佳.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分析[J].江苏高教,2010,7(1):154-155.

[2]刘可.《关注手机依赖综合症》,[J/OL].http://book.sina.com. cn/nzt/sal/shenghuofangshi/69.shtml,2005-12-26.

[3]刘妍,李培.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症”的调查及矫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6):111-112.

[4]潘嘉楠,王悦.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10):106-112.

[5]黄海,周春燕.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9):1074-1076.

[6]卜彦丽.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患者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7):1242-1248.

[7]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66-69.

After the 90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FENG Gui-Mei,WANG Xiao-Ying
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Jilin Province,132013 China

The mobile phone is brought to the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to the physical,psychological and academic injury,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s psychological,herd mentality,personality traits,stress,self-control,lack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rely on;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R844

A

1672-5654(2015)09(a)-0139-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25.139

2015-06-02)

冯桂梅(1980-),女,吉林扶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晓英(1968-),女,吉林农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猜你喜欢
依赖症心理大学生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摆脱依赖症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