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27 15:34李宏伟廖湘波661000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后踝入路踝关节

李宏伟 廖湘波661000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宏伟 廖湘波
661000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后踝骨折患者42例,给予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X线检查显示全部骨折骨性愈合,其优良率88.09%。结论:采取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固定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

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

后踝骨折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损伤,其发生率占踝关节骨折的6%~43%。然而后踝骨折大部分都存在关节不稳定,一旦无法将踝关节协调性予以恢复,则会发生早期关节退变。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后踝骨折患者42例,采取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对其手术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后踝骨折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19~67岁,平均(41.3±7.2)岁。其中骨折部位包括左踝骨折24例(57.14%),右踝骨折16例(38.09%)。致伤原因包括扭伤20例(47.62%),摔伤13例(30.95%),交通事故伤7例(16.67%),其他伤2例(4.76%)。踝关节骨折分型包括旋后外旋类型27例(64.29%),旋前外展类型10例(23.81%),旋前外旋类型5例(11.9%)。受伤后24 h内就诊30例(71.43%);受伤后2~4 d就诊12例(28.57%)。

方法:手术之前采取石膏固定、牵引。对患肢肿胀采取甘露醇静脉滴注,并联合冰袋外敷消肿,等到踝关节肿胀大致消退以后方可实施手术。患者采取俯卧体位,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止血带。从跟腱外侧缘和腓骨后缘之间作1 个7~10 cm的切口,将皮下组织给予逐层分离,并对走行于跟腱外侧的腓肠神经给予有效保护。将深筋膜给予切开,同时将腓骨长短肌腱给予充分显露,向外侧牵拉开腓骨长短肌腱,将下方拇长屈肌充分显露在手术视野当中,将其向内侧牵开,即能够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和后踝Volkmann骨折块。在直视之下将其给予有效复位,同时采取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在C臂机透视之下,保证关节面平整,复位有效以后选择一个大小适宜的钢板,当作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首先在骨折端近侧的胫骨钻孔置入钢板,拧入螺钉数枚。之后再一次复位骨折块保证关节面平整,并将螺钉拧紧,通过钢板挤压对骨折块给予复位与固定。之后再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利用远端螺钉孔置入3~4枚螺钉,进而增强其复位效果,近端再固定1~2枚螺钉。向后侧牵开腓骨长短肌腱,可以将外踝骨折充分显露,采取腓骨后侧钢板对外踝给予有效固定。同时结合内侧切口复位,并采取空心拉力螺钉有效固定内踝骨折。如果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可以在其近端1 cm处置入螺钉给予固定。骨折有效固定以后,通过X线片显示固定良好,逐层给予缝合,完全止血以后在后外侧切口置入负压引流。手术后采用广谱抗生素3~5 d,无需采取外固定,手术后就可以进行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但是不可负重训练,21~28 d进行部分负重训练,当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以后可以负重行走。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临床评分共100分,手术后骨折复位评分共35分,骨性关节炎评分共15分,总分共150分。①优:141~150分;②良:131~140分;③可:121~130分;④差:≤120分[1]。

结果

42例患者手术时间62~104min,平均(81.5±8.3)min。跟踪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5±2.5)个月。42例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X线片检查全部骨折都获骨性愈合,跟踪随访过程当中没有出现内固定物移位、断裂或者松动。其中优25例(59.52%),良12例(28.57%),可3例(7.14%),差2例(4.76%),优良率88.09%。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最为主要的负重关节,同时还是合力中枢。大部分后踝骨折患者伴有内外踝损伤。通常认为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25%,则应该采取复位内固定,可是对<25%的后踝骨折,因为会造成距骨向后半脱位,同时胫骨关节面不平整,一旦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会使距骨负重关节面受损,进而引发关节炎(创伤性)。相关报道表明[2],关节内骨折面台阶在1 mm以上都应该给予纠正。还有相关报道表明,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不良,则会造成其关节面压力明显增加。本文42例患者都采取切开复位固定,通过跟踪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所以,对移位后踝骨折,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均应采取切开复位固定。另外,相对于以往经内踝显露方法,后外侧入路能够避免对踝管内部血管神经造成干扰,而且能够将外踝和内踝充分显露在手术视野当中。

根据相关报道[3],对后踝骨折从后外侧入路,可以将其骨折块充分显露在手术视野当中,并且可以在直视之下给予有效复位固定,对相邻软组织破坏较少,同时能够彻底解决外踝以及内踝骨折的问题,以及联合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另外,后踝解剖结构和钢板有着明显的匹配关系。后踝骨折块即便是粉碎,还是能够利用其远端相对宽大的T型结构将粉碎的骨折块维持在有效的复位状态之下。除此之外,其钢板远端采取多孔设计,能够从各个角度来选择相对完整的骨折块给予有效固定。如果骨折块相对比较大,则能够利用钢板远端的多孔给予拉力固定。除此之外,对老年患者,皮质固定利用钢板传导于后踝骨折块,进而能够取得有效的内固定效果,为早期踝关节康复训练提供重要保证。本文结果显示,其中优25例(59.52%),良 12例(28.57%),可 3例(7.14%),差 2例(4.76%),优良率88.09%。跟踪随访过程当中没有出现内固定物移位、断裂或者松动。

总之,后踝骨折采取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可以精准复位关节面,同时给予有效固定,并发症较少,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侯凌枫,黄儒收,李玉,等.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0(5):349.

[2]臧建成,李森田,刘国强,等.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6):523.

[3]张俊,沈燕国,尹伟忠,等.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13,19(11):991.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osterolateral entrance p 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LiHongwei,Liao Xiangbo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 661000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osterolateral entrance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malleolar fracture.Methods:42 patients with posteriormalleolar fracture were selected.They were given posterolateral entrance plate fixation treatment.The operation effectwas analyzed.Results:The incisions of all patients wereⅠperiod healing.X-ra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all fractures were bony healing.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8.09%.Conclusion:Taking posterolateralentrance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ofposteriormalleolar fracture hasgood fixing effect,and fewer complications.

Posteriormalleolar fracture;Posterolateralentrance;Plate fixa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8.14

猜你喜欢
后踝入路踝关节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