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

  • 后踝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000)0 引言后踝骨折主要由旋转暴力所致[1],常伴有内、外踝骨折或韧带损伤,单纯性的后踝骨折临床少见,其发生率低于1%。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当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时,现有的临床处理方案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畸形愈合、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可能。虽然内外踝骨折的治疗方案临床已有共识,但形态多样的后踝骨折临床上仍然存在争议,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难以形成共识。随着国内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后踝骨折的诊疗水平得到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0期2023-01-04

  • 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外侧入路治疗不稳定型三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度,近年来随着对后踝在踝关节稳定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倾向以后外侧入路治疗不稳定型三踝骨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三踝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史询问、CT、X线等多种检查方式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3期2022-10-09

  • 后踝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用于后踝骨折的疗效对比
    3.9%[1]。后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发生率约占踝关节骨折总数的10%~44%[2-4]。后踝是下胫腓联合后韧带的止点,研究表明下胫腓联合后韧带在下胫腓联合复合体中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十分重要[5]。手术固定后踝比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有更好的稳定性[6]。因此目前大部分人认为对于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达25%以上的病人建议手术治疗[7-8],但如何固定才是最好的方法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累及后踝关节面达25%以上的44 例踝关

    安徽医药 2022年7期2022-06-28

  •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050051)后踝是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后踝骨折约占踝关节骨折的7%~44%[1]。传统的后踝内固定装置通常直接放置在踝关节后方,且螺钉直接植入骨折块,因此存在操作困难,破坏骨折块,对踝关节后方软组织损伤较大等弊端。为了改善后踝骨折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后踝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专利号ZL202120361461.7)治疗后踝骨折。该新型接骨板采用仰卧位和改良后内侧入路,后踝的解剖固定区可伸向后踝,减少对后踝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6-25

  • 无头加压空心钉微创治疗老年不同形态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踝关节骨折中累及后踝的骨折发生率为7%~44%[1-2]。伴有后踝骨折的患者预后常更差[3-4]。后踝骨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踝关节骨关节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一般认为后踝骨折块越大,对于踝关节稳定性影响越大,越是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很多医师治疗后踝骨折多采用螺钉微创固定治疗,既能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又能有效增强手术安全性。目前临床常用后踝骨折分型有Haraguchi分型、Bartonicek分型,主要依据横断面上骨折线走形分布,并不能区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5期2022-05-23

  • 前外侧L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
    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因受伤机制较为特殊,后踝骨折多呈隐匿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复合骨折,常规X线检查多不易发现,故临床漏诊率相对较高。因其骨折类型的特殊性,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固定方式也不尽相同,临床疗效也有所差异。2013年7月~2019年8月,我们采用前外侧L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9例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20~65(43.45±10.97)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2期2022-05-10

  • 后踝骨折及后pilon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
    奇,罗瑞,杨云峰后踝是胫腓骨远端复合体的组成部分,参与并维持踝关节稳定性[1-3]。在人类站立负重行走的过程中,踝关节承受3~5倍体重的负荷[4,5]。踝关节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比例较高,为7%~44%[6,7]。维持踝关节骨与软组织的完整性对维持胫距关节接触面积、人体承重和踝关节稳定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相对于无后踝骨折患者,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预后更差,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率更高[8,9]。后pilon骨折为特殊类型的后踝骨折,其损伤机制特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3期2022-04-06

  • 后踝骨折的生生物力学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532300)后踝骨折在所有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约为7~44%,单独后踝骨折并不常见,长伴有内、外踝骨折或下胫腓联合损伤。后踝骨折形态多样,截至目前无统一治疗标准,且多种治疗方案存在些许争议,以及预后差异较大[1]。故而,本次依据踝骨折的生物理学、治疗方式展开以下综述,内容如下。1 解剖与生物力学后踝位于胫骨远端后方的突起部位,上端来自腓骨窝下胫腓后韧带的关节外切迹,向下于胫骨远端后缘部位,后踝可将胫距关节接触面积增加,将距骨过度后移作用限制,以便持续维持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2021-12-02

  • 两种方式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部志军,刘 佳后踝骨折导致距骨向后移位的趋势增大,伴有韧带损伤的后踝骨折则胫距关节后方稳定性受影响,远期有创伤性关节炎可能。目前临床上多以骨折块大小超过25%作为后踝是否固定的适应证;但如何固定,是空心钉还是钢板固定,空心钉是自后向前还是自前向后固定以及固定的生物力学牢靠程度、临床效果目前仍有争论。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科采用空心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73例踝关节骨折波及后踝骨折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4期2021-08-20

  • “前向后”螺钉和“后向前”螺钉固定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蔡攀 刘晓庆针对后踝骨折的治疗至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包括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1-2]。以骨块大小作为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已受到质疑[3-4]。间接复位“前向后”固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后踝骨折最常用的方法,而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更倾向于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1,5-6],但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本院自2014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采用“前向后”螺钉和“后向前”螺钉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的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并对两种不同手术治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1年3期2021-06-25

  • 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骨折块大小固定与否预后的影响分析
    发的一种疾病,而后踝复位的稳定性、平整度等,对患者关节的功能恢复、远期关节炎症等均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截至目前,临床上对此类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对于后踝骨折块的固定与否却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有专家学者指出,可依据后踝骨折块在胫骨远端关节面中所占百分比,可对骨折块≥25%的后踝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而对于后踝骨折块<25%患者实施非固定治疗,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后踝关节骨折块大小、固定与否对患者骨折预后的影响,选择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2021-03-28

  •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顺市中心医院 )后踝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踝关节骨折类型,对踝关节功能有很大影响。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后踝在踝关节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在后踝骨折患者中显著增加[1]。临床上,选择多种外部方法用于开放复位和内固定或支撑板固定。本研究选择 2016年1月-2018年1月100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组选择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选择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后踝骨折手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期2020-12-09

  • 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后向前”螺钉治疗后踝骨折
    存国 刘晓庆针对后踝骨折治疗,已有多种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被报道和应用[1-3],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后向前”空心螺钉固定后踝被较多学者推荐,在处理后踝的同时,能兼顾到外踝骨折的处理[3-8]。但是也存在切口较大、过度牵拉、手术创伤大、增加神经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等缺点[3,9-12]。为了避免后外侧切口可能带来的手术风险,我院自2017年以来采用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兼顾后踝和外踝的复位及内固定处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后向前”

    骨科 2020年5期2020-10-12

  •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的疗效
    ,赵玉果,宋 博后踝骨折临床早期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但该治疗方式无法确保康复过程中骨折块始终保持良好位置。固定后踝骨折块是近年来临床上较为提倡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分析我科2015年8月~2018年3月采用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的60例后踝骨折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纳入标准:经X线、CT检查确诊为后踝骨折,且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25%。排除标准:① 骨折时间>3周;② 先天性股骨发育畸形及足踝部畸形;③ 合并其他下肢骨折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9-07

  • 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64例
    关节内骨折,其中后踝骨折是三踝骨折中处理起来最为棘手的骨折,若骨折复位过程中未能达到解剖复位很容易诱发关节畸形和关节不稳等问题,严重者还将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行走功能。后踝在踝关节的运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治疗的是否得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几率。由于后踝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较深的位置关系,其暴露和固定起来较为困难。现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运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收治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取得的良好疗效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8-13

  • 不同大小后踝骨折块的手术选择及疗效分析
    的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1,2]。当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和预后也相对较差[3,4]。临床上对于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仍存在争议,传统以踝关节侧位X线片上后踝骨块累及关节面超过25%且移位超过2 mm作为手术指征,但近年来有扩大手术指征的趋势[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比较后踝骨块大小及固定与否对三踝骨折预后的影响,探讨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现报告如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7-31

  •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很少有人听到过后踝骨折,因为此种类型的骨折并不常见。后踝骨折通常又被称为胫骨后唇骨折。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骨折,后踝骨折基本上不会单独发生,其往往是由高处坠落时,足处于跖屈位,而足跟着地,距骨冲击胫骨后部而致伤。相关研究表明,后踝骨折往往会伴有踝关节组织受伤的情况,而单纯性的后踝骨折占比不到2%。可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骨折来讲,后踝骨折本身多由强力的外伤所引发。当然,患者出现骨折便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治疗方式,并加强对营养物质的摄入。时至今日,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

    幸福家庭 2020年2期2020-04-23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
    骨折、外踝骨折、后踝骨折等。后踝可以起到转移负荷、稳定距骨、保证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作用,是重要的踝关节部位。后踝骨折类型多样,包括后踝撕脱性骨折、骨折块移位骨折等,因此治疗前需要判断病症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后踝多与韧带软组织相连,骨折易造成骨头与韧带的合并伤,二者应重点处理。后踝骨折较为常见,据统计,后踝骨折患者在踝关节骨折总患者数量中占比高达44%。这是由于后踝一般不会出现单独骨折,常伴随内外踝骨折、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等一起出现,因此,在治疗踝关节骨折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08-30

  •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的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发病率为7%~44%[1-3]。临床上单独后踝骨折并不常见,往往伴有内、外踝骨折和(或)下胫腓联合损伤[4-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后踝骨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后踝骨折的CT分型、手术治疗指征、固定方式及预后。后踝骨折形态多样,目前治疗方案存在较多争议,预后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既往后踝骨折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结果,围绕后踝骨折的形态学特点与分型、手术相关因素、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预后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后踝骨折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1期2019-01-09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观察
    118000 )后踝骨折是骨科手术的难点和重点,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是后踝骨折范围>关节面的25%[1]。空心钉内固定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后踝骨折的常用术式,该术式无法在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骨块,因此很难达到满意的内固定和解剖复位,术后极易出现骨折块移位、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不利于病人的预后。笔者旨在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5年1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2019-01-03

  •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江区第四人民医院后踝骨折在临床发生率较高,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复位固定[1]。本研究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后踝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组。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4~59岁,平均(38.13±2.10)岁;AO分型:B型后踝骨折29例,C型后踝骨折16例;交通所引起后踝骨折20例,坠落引起后踝骨折14例,砸伤引起后踝骨折11例;骨折至手术时间(5.21±1.2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2018-10-23

  • 后外侧入路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节的解剖关系中,后踝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如果在下胫腓关节侧面观察,后踝在胫骨远端的位置比前踝要低,从而使胫骨远端关节面在侧面观察时,解剖关系表现为轻度向前倾,临床上称为胫骨远端前倾角,从而使得距骨同胫骨远端成为类似杵臼的解剖关系[2]。在运动时,形成了这种轻度前倾的解剖关系,确保了下肢运动时,距骨能有效支撑踝关节。另外,后踝参与构成下胫腓后侧联合的解剖,确保下胫腓关节的稳定[3]。下胫腓后韧带和下胫腓横韧带构成下胫腓后复合体,下胫腓后韧带顶点在腓骨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9期2018-10-08

  • 胫骨髓内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
    1)胫腓骨骨折伴后踝骨折多为低能量损伤,其中胫骨骨折多为螺旋形骨折,后踝骨折多为隐匿性骨折,不易通过X线片观察到骨折线,漏诊率较高[1],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对此类损伤的报道不多,现有报道治疗方法多样,但缺乏大样本及长期随访资料。现将我们自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21例,女15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1岁。1.1.1 病例纳入标准 (1)外伤导致

    医药前沿 2018年27期2018-09-15

  • 后踝骨折的治疗
    1/3的患者累及后踝[1],目前文献报道后踝骨折的预后较差[3-9]。关于内外踝骨折的治疗原则业内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关于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却存在诸多争议,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决定手术与否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后踝骨折治疗方法的英文文献评估后踝骨折块大小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决策提供借鉴。1 材料与方法在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和ProQuest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后踝骨折“posterior malleo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8期2018-08-29

  •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治疗体会
    我们发现其常合并后踝骨折,临床易漏诊。我科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1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1~50岁,中位年龄40岁,左侧4例,右侧6例;其中初诊X线片检查发现2例,有5例由外院转入,当地均漏诊后踝骨折,后在本院CT检查后发现,有2例在本院住院多日后经CT检查发现,术中C臂机透视发现后踝骨折1例。致伤原因:骑电瓶车摔伤3例,走路摔倒4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6期2018-06-25

  •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分析三踝骨折采用后踝-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三踝骨折患者10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外踝-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实施手术,研究组以后踝-内踝复位固定序列实施手术,对比两组术中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周、6周、12周、24周、48周的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后踝复位次数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关键词 三踝骨折;后踝-内踝;复位顺序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也相应地发展壮大,这使得这两个产业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0期2018-02-10

  • 自前向后空心钉固定后踝治疗Cotton骨折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发生的目的。其中后踝骨折多样化,固定方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手术方法层出不穷,但微创化、精准化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就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合并脱位,其中后踝骨折块行间接复位小切口自前向后空心钉固定45例的手术要点、疗效评估及并发症,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标准1.1.1 纳入标准 a)首次踝关节骨折;b)除踝关节骨折外,无其他骨折;c)伤后住院时间小于等于7 d;d)手法闭合复位半脱位无困难。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1期2018-01-26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价值对比
    有的踝关节中累及后踝的骨折约占14%~44%,如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复位,可能会引起早期关节退变、踝关节功能差等现象。有关研究表明,双踝骨折若还伴有后踝骨折损伤时,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会高于较单纯双踝骨折[1]。目前,主要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于累及内踝的后踝骨折,后外侧切口暴露且固定较困难,对此,有关报道表明采用后内侧切口切口治疗此类骨折,具有一定的效果[2]。该次研究旨在通过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8期2018-01-09

  • 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术式的临床效果评价
    足外科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术式的临床效果评价周荣博 朱玉辉 王雨露132021吉林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手足外科目的:探讨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式治疗,研究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及优良率比较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4期2017-09-13

  •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舒军峰,姜 琨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8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一期愈合。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5~3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2例术后1个月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给予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 20例,良 11例,中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3期2017-08-07

  • 两种方法治疗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病例的疗效分析
    晓文两种方法治疗后踝骨折的三踝骨折病例的疗效分析许 桦 毕大卫 俞华军 张晓文目的 探讨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入路内固定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对比。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三踝骨折患者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6岁。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分为A(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B组(后外侧入路暴露后踝骨折并内固定),术后随访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均得到愈合,骨折复位情况B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6期2017-07-31

  •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跟骨钛板临床治疗研究
    457000Ⅱ型后踝骨折患者跟骨钛板临床治疗研究刘霄龙濮阳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南濮阳 457000目的探讨跟骨钛板在Ⅱ型后踝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于2010年7月—2014年10月,将跟骨钛板修整塑形后应用于15例Ⅱ型后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1~24个月。术后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显示骨折已解剖复位,踝穴恢复正常,无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结论跟骨钛板修整塑形后,可对Ⅱ型后踝骨折进行稳定可靠的固定。手术技术要点:(1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2017-04-15

  •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曹旭栋1, 丁文鸽2(1. 江苏省金坛市中医院 骨科, 江苏 常州, 213245; 2.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 江苏 常州, 213003)踝关节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固定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也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此类骨折多数同时存在踝关节不稳,证据[1]表明后踝骨折会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预后常不能令人满意。传统手术从前往后的拉力螺钉固定,固定不是很牢靠,容易出现术后骨块移位,最终导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9期2017-04-04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戚晓冬目的 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就诊的后踝大块骨折的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和并发症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和

    河北医药 2017年6期2017-03-31

  • 手术治疗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
    quchi Ⅱ型后踝骨折王志生,吴志新,梁卫东目的 探讨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46例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患者俯卧位,采用踝关节后外、后内侧联合切口,首先复位并固定内踝后丘。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术后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1个月。40例切口一期愈合,6例切口周围出现水疱、结痂。无感染、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等现象。骨折愈合时间为13~18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1期2017-03-07

  • 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三踝骨折时后踝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Denis-Weber分型B、C型的14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T”形支撑钢板固定的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 依据Iow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 其中优9例, 良4例, 及格1例, 优良率92.9%。结论 三踝骨折时, 后踝支撑钢板固定是后踝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 三踝骨折;后踝;手术治疗;支撑钢板固定DOI:10.1416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5期2016-11-03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比较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比较屠文华 郑强 徐建春 庄稼丰目的 评价两种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并探讨术前CT检查对选择手术入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切开复位内固定的46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CT检查,对后踝骨折进行Haraguchi分型,其中Ⅰ型26例,Ⅱ型16例,Ⅲ型4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对Ⅱ型后踝骨折,选择后内侧入路(A组,19例),而对Ⅰ型和Ⅲ型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B组,2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7期2016-09-09

  • 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李洪飞严锋合李二虎李长福杨国磊曾学珠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后踝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老年后踝骨折患者31例,应用桡骨远端解剖钢板行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8~24月,观察术后内固定物是否松动、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状况(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结果在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所有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疗效评定

    实用老年医学 2016年2期2016-08-19

  • 后踝骨折的分型以及研究进展
    050051)后踝骨折的分型以及研究进展郭家良,马成(综述),侯志勇,张英泽*(审校)(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51)骨折;踝;综述文献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10.032后踝骨折是指涉及胫骨后唇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单纯发生少见,占踝关节骨折的7%~44%,占全身骨折的4%[1]。后踝骨折可以单独出现或与内外踝骨折同时出现。胫骨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2016-03-06

  •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治疗
    Ⅳ度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治疗罗伟东,黄枫,郑晓辉,周琦石,陈朝(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广东 广州 510405)目的 评价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后外侧入路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2 例,其中男17 例,女15 例;年龄20~60 岁,平均35.62 岁;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等情况,踝关节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6期2015-07-02

  • 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治体会
    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治体会李健伟,刘俊杰,陈能,何其泉,栗志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067)目的 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漏诊原因及应对方法。方法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6 例,其中合并后踝骨折17 例,包括术前漏诊后踝骨折8 例,其中4 例术中发现,另外4 例术后复查CT发现。7 例采用髓内钉固定,10 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采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4期2015-07-02

  • 无头加压螺钉在踝关节后踝骨折中的应用
    加压螺钉在踝关节后踝骨折中的应用刘大林,陈韶峰,林鋆,葛俊华,陆胤燊,吴雪琳,徐宇江,占先方(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031)目的 探讨无头加压螺钉对后踝骨折块手术固定的方法及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共计16 例踝关节损伤合并后踝骨折的患者,男11 例,女5 例;年龄21~74 岁,平均年龄47.3 岁,其后踝骨折应用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按照AO分型,B2型9 例,C1型4 例,C2型3 例。结果 16 例均获随访,随访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6期2015-07-02

  • 后侧 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比较研究
    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比较研究谢诗涓1,2金丹1*余斌1徐亚非2刘松1王尚冲1(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广州 510515;2.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广东佛山 528244)背景:临床上,后侧pilon骨折和后踝骨折均很常见,但二者往往难以区分。目的:比较后侧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CT图像形态学的差异,为临床上二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 123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 CT 资 料 进行回顾分析,依 据 横 切 面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年6期2015-04-05

  • 肱骨近端解剖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型后踝骨折
    较常见,单纯性的后踝骨折却非常少见。伴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同时伴有关节面软骨损伤,关节不稳定,如不能解剖复位,将导致踝关节早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较差[1]。骨质疏松型后踝骨折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解剖接骨板(anatomy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plate,APHP)治疗18例骨质疏松型后踝骨折患者,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

    骨科 2015年3期2015-03-28

  • 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
    路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陈宏峰 郭前进 甄相周 王 亮 张 冰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观察疗效。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24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 术后2~3个月骨折均获愈合。结论 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治疗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踝关节;内侧延伸型;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后踝骨折为常见的下肢损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6期2015-02-01

  • 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9%,其中累及后踝的骨折占踝关节骨折的10% ~44%[1]。后踝骨折常破坏关节软骨,导致关节不稳定及早期退变,后踝骨折患者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保证后踝复位的稳定性和平整度非常重要。目前,后踝骨折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当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25%时,采用保守治疗;当累及关节面≥25%时,多数学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2]。在临床上,对于大块的后踝骨折,尤其是垂直暴力引起的大块后踝骨折,间接复位较为困难,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3期2014-10-02

  • 老年人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必要性
    4%~44%伴有后踝骨折〔1〕。在老年人中,踝关节骨折同样是常见的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内科合并疾病的存在,使得老年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而其中合并后踝骨折的老年踝部骨折,是其中损伤较重的一种。对踝关节功能破坏较重,固定后踝在重建踝关节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针对后踝骨折的治疗却极少被重视,治疗方法仍存在很多争议,探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及必要性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就我科45例合并后踝骨折的老年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7期2014-09-12

  • 后踝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折类型,其中累及后踝的骨折最为复杂,治疗也相对困难。有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踝关节骨折的7%~44%[1,2]。由于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及损伤机制,暴力损伤以及距骨撞击穹窿通常导致外踝、内踝或胫骨远端先受到损伤,若暴力继续作用才会损伤后踝,所以后踝骨折很少单独发生。1 分 型踝关节骨折及胫骨远端Pilon骨折均可以涉及后踝,二者损伤机制不同,因此遵循的分类方法也不同。临床上踝关节骨折常见分型为Lauge-Hansen和AO/Danis-Weber两种,Pilon骨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8期2014-04-04

  • 后踝骨折的研究进展
    214044)后踝骨折的研究进展唐 可1,王诗波2,骆宇春2,明玉祥1,樊 嵘2(1.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101医院骨科,江苏 无锡 214044)后踝是维持踝关节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后踝骨折预后不良将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和继发性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有关后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已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众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后踝骨折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受伤机制、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研

    安徽医药 2014年3期2014-03-20

  • 后外、后内侧双切口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节骨折脱位多合并后踝骨折,后踝骨折的解剖复位与可靠固定是踝关节生物力学的需要。后踝骨折的固定是首要的,复位是至关重要的。充分显露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块是手术的关键。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伴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17 例,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0 例踝关节骨折脱位伴后踝骨折,依据Haraguchi分型[2],Ⅰ型56 例,Ⅱ型17 例,Ⅲ型7 例。Ⅱ型中,年龄1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9期2014-03-20

  •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内倾型后踝骨折
    8100)内倾型后踝骨折是由于踝部旋转暴力联合垂直暴力导致的一种既不适用于Lauge-Hansen分型[1,2],又不能完全用Pilon骨折来解释的后踝骨折。此种骨折特点为骨折块较大,骨折线延伸至后踝内侧,常伴有后外侧及后内侧两部分骨折块以及胫骨穹窿后内侧关节面坍陷[3,4]。对于普通后踝骨折,可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常满意,但是内倾型后踝骨折的治疗,采用后外侧入路还存在争议。其原因,一方面内倾型后踝骨折线呈矢状位,低位骨折线由后转向内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12期2014-03-20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同大小后踝骨折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中累及后踝骨折的占14%~44%[1]。而后踝骨折患者常伴发内、外踝骨折,因此踝关节常不稳定,容易使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明显高于单纯踝关节骨折,使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和预后变差[2]。因此,若患者并发后踝骨折,在临床上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要求对踝关节进行精确复位和固定。临床上对于后踝骨折块的固定主要有两种观点:Irwin等[3]人认为只要发生下胫腓复合体损伤就应尽快尽早进行后踝骨折块固定,稳定踝关节。另一部分学者如Ab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8期2014-03-20

  • 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韩卫雨,樊仕才后踝骨折为临床常见损伤,其发生率约占踝关节骨折的7% ~44%[1-2]。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多存在关节不稳定,如不能恢复踝关节的协调性,将出现早期关节退变。2008年5月~2012年3月期间,我科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2.5岁。左踝骨折21例,右踝骨折16例。致伤原因:扭伤16例,摔伤11例,交通事故伤7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1期2013-09-27

  • 后踝骨折的解剖分型及治疗进展
    200000)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上存在较大争议,对于后踝骨折的手术指证尚未有明确规定,不同的骨折分型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后踝骨折常累及内外踝,因此,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常常需考虑内外踝骨折的情况及后踝骨折块的大小以及位置。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自身情况可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以及经皮踝前拉力螺钉固定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内固定方式以及对周围软组织的保护均对预后有较大影响。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9期2013-04-07

  • 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治疗进展
    述·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治疗进展代 嘉(综述),邢文钊,张志国(审校)*(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伤科,河北石家庄050051)踝关节;骨折;治疗;综述文献踝部骨折是指组成踝关节的内、外踝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根据致伤机制及严重程度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及三踝骨折(指内踝、外踝加胫骨前缘或后缘骨折),严重者可合并脱位和下胫腓韧带断裂。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稳定性。不稳定移位骨折最好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4-07

  • 后踝骨折诊治的体会
    崔光友 曹银吉后踝骨折诊治的体会崔光友 曹银吉目的 探讨后踝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体会。方法 选择30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 35例内外踝骨折, 5例Pilon骨折。术前均行踝关节CT, 部分患者进一步给予了MRI检查。70例患者全部给予了手术治疗。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1例在入院前未发现后踝骨折, 漏诊率为15.7%。入院后经踝关节CT及MRI检查而明确了诊断。结论 仅用X线平片检查后踝骨折很难对其做出全面准确诊断。建议将踝关节CT及踝关节MRI检查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7期2013-02-01

  • 胫骨中下1/3、腓骨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及应对办法
    骨折类型,常合并后踝骨折, 临床极易漏诊。目前对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骨折同时合并后踝骨折进行研究报道较多,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 胫骨中下1/3骨折、腓骨下段骨折同时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率也很高。为此, 作者选择南京市江宁医院骨科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成人胫骨中下1/3、腓骨下段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 共收治胫骨中下1/3、腓骨下段骨折38例, 其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2013-02-01

  •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的治疗分析
    /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中后踝骨折多为裂纹骨折或移位不明显,不易通过X线片观察到骨折线,相关报道X线片的漏诊率高达 67.9%~91. 2%[1]。漏诊的隐匿性后踝骨折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治疗,会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此类胫骨下 1/3螺旋性骨折伴隐匿性后踝骨折的分型、治疗报道较少,而且样本量少。我院于 2005年2月至 2011年 6月收治胫骨下 1/3螺旋形骨折22例,其中有显性后踝骨折6例,隐匿性后踝骨折5例(4例术中发现,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6期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