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9-01-03 04:10宋吉智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后踝大块空心

宋吉智

(丹东市中心医院骨二科 , 辽宁 丹东 118000 )

后踝骨折是骨科手术的难点和重点,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是后踝骨折范围>关节面的25%[1]。空心钉内固定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后踝骨折的常用术式,该术式无法在直视下复位后踝骨折骨块,因此很难达到满意的内固定和解剖复位,术后极易出现骨折块移位、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不利于病人的预后。笔者旨在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后踝大块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后踝大块骨折病人分到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所有病人均予以X线片及CT检查,检查结果均符合后踝骨折的诊断标准。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3~70岁,平均 (46.78±8.59)岁;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型Ⅲ度10例,旋前外型Ⅳ度15例,旋后外型Ⅳ度23例;受伤原因:坠落伤13例,车祸伤10例,砸伤14例,牵拉伤1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0岁,平均 (46.63±8.62)岁;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型Ⅲ度12例,旋前外型Ⅳ度14例,旋后外型Ⅳ度22例;受伤原因:坠落伤14例,车祸伤9例,砸伤13例,牵拉伤1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性别、年龄、Lauge-Hansen分型、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术前准备:若病人为开放性骨折,首先行清创缝合处理,然后进行抗炎治疗。2组病人在手术前均行石膏固定或者跟骨牵引术治疗,待病人的水肿消退后方可进行手术。对照组病人施以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病人取仰卧位姿势,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外踝处断端作为中心行纵形切口,将嵌顿的组织彻底清除,然后沿着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依次进行固定。对外踝进行解剖复位时,首先纠正外翻的角度,待解剖复位后行解剖钢板内固定,然后在内踝骨折处予以克氏针和(或) 空心钉进行内固定。若复位仍不满意,可使用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使用2-3枚导针进行固定,在C臂机辅助下观察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沿导针采用空心钻进行扩孔,将空心钉2-3枚拧入后进行固定。观察组病人施以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一般操作与空心钉内固定术一致,但在后踝固定时,以微型钢板作为固定材料,通过钢板固定后进行挤压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予以加压固定,固定后使用1-2枚螺钉进行再次固定。2组病人的术后处理均一致,手术后均予以消肿、预防感染等治疗,同时将患肢抬高。待麻醉效果消失后,可指导病人进行被动功能训练,术后24小时指导病人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同时予以常规X线片检查以了解骨折愈合的时间。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2组病人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AOFAS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的踝关节功能越好。

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5 结果

5.1 2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评分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56±1.03)天、(9.57±1.46)天;AOFAS评分分别为(92.57±2.24)分、(84.45±1.18)分;2组比较,P<0.05。

5.2 2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其中感染2例,骨性愈合延迟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9%(12/49),其中感染3例,骨性愈合延迟2例,关节面塌陷3例,螺钉松动4例;2组比较,P<0.05。

讨 论

后踝对稳定踝关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后踝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的一种,临床主要分为旋后外旋Ⅲ度损伤、旋后外旋Ⅳ度损伤、旋前外旋Ⅳ度损伤等几种类型。关于后踝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恢复解剖结构、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为主。当前关于后踝骨折的术式选择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尤为关键[2]。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所使用的微型钢板薄,因此可大大减少手术操作对骨折周围血液循环及周围肌腱的影响,且更符合后踝骨折的解剖形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明显优于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减少骨折的移位,并能有效减轻手术对踝管的刺激有关。

笔者体会,后踝大块骨折的手术指征应包括以下几点:(1)后踝骨折所累及的胫距关节面大小>25%;(2)后踝大块骨折所累及胫骨关节面大小>10%,且骨折侧方移位≥1mm;(3)后踝大块骨折所累及的关节面<10%,且存在下胫腓联合关节不稳[3]。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踝大块骨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达到与后踝骨块相似的形态,在进行内固定时应使钢板均匀的分布于后踝骨折块,从而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2)由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存在多个螺孔,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方向进行内固定,以获得更稳定的内固定效果[4];(3)由于后踝骨折部位位置较深,手术视野及手术操作空间均比较小,为确保复位的稳定,可先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后再使用螺钉固定;(4)由于后踝大块骨折的骨折块较大,因此在固定时可通过钢板螺孔以拉力方式进行固定,同时由钢板近端通过骨皮质进行加强固定,若病人合并有骨质疏松,可对皮质进行钢板内固定,从而达到内固定的作用[5]。

综上所述,在后踝大块骨折中施以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后踝大块空心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后踝骨折的生生物力学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地球是空心的吗?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大块煤破碎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空心人
空心轴优化设计
南城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