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在小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1-03 04:10翁立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平片三维重建X射线

马 哲 翁立军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勤联保障部队第968医院 , 辽宁 锦州 121000 ; 2 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 )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老年人及儿童常发生,中青年人发生几率较小。患者通常为身体某一部位发生骨折,严重者也有多处骨折导致多发性骨折。临床表现为活动异常,骨折处按压有较强烈疼痛感,甚至可听见骨擦音,临床表现较为明显。若发生骨折需要及时就医,采取合理治疗,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个人体质有较大差异,因此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因人而异,多数患者可恢复其原有功能,少数患者可能恢复不到原有功能。小关节较多分布在四肢,少数分布于脊椎等,由于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四肢,四肢使用率较其他部位高,因此四肢小关节发生骨折的几率较其他部位高,通常包括腕关节和踝关节,此处小骨骼数量较多,位置较为复杂,处理起来也较为困难,加上X线平片检测不清晰,不能精准到小骨骼位置并准确找到骨折位置,因此导致后续治疗困难,影响最终治疗效果。CT三维重建技术相比较X线平片可较清楚观察小骨骼位置并准确锁定骨折位置,能全面、直观的显示骨折情况,同时,检测过程不需要患者进行体位转换,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便于后续治疗,在临床治疗中被给予了极高评价。此研究旨在评价CT三维重建在小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小关节骨折患者50例,均由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50例患者均排除行动不便、四肢僵硬、酗酒、口齿不清,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有心脏病、中风、脑卒中等突发性疾病,以及白血病、艾滋病等血液类疾病,并且近期内接受过抗抑郁治疗的患者以及其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10-60岁(考虑到X射线平片与CT三维扫描均有一定的辐射性,10岁以下的儿童不予采用),平均年龄(46.0±13.5)岁;23例腕关节骨折患者,1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他类型骨折患者共计10例。同时选取小关节骨骼健康体检者同时进行X射线平片检测与CT三维重建扫描。

2 诊断标准:50例患者均出现外伤明显,骨折部位肿胀,疼痛感强烈,骨折部位活动困难,按压局部会有较为明显的收缩等临床症状。首先进行X射线平片检查,再进行CT三维重建诊断,可通过CT三维重建扫描(CT三维重建扫描要求电压120V,电流120mA),详细了解患者骨折部位、骨碎片分布、关节位置、塌陷情况以及骨折线走向等基本情况。进行CT三维重建扫描可了解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定位扫描。定位扫描可放大骨折位置,扫描骨折小关节具体情况,包括腕关节、踝关节以及组成骨骼具体位置等,通过扫描得出数据,将数据重组数据包,在CT副台,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可从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将小关节骨折处重建,可较为直观的反应患者小关节骨折情况[1]。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小关节骨折采取不同的前期治疗方案拟定。

3 治疗方法:手术前,需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其他禁忌证,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体温、心电图等,一切指标符合标准即可进行前期常规治疗,制定详细的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中,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对其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手术后,应预防出现感染等相关病症,并定期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做记录,如出现突发状况应积极接受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骨折部位康复训练。

4 观察指标:患者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比较X线平片检测和CT三维重建诊断的符合率和漏诊率。

5 结果

5.1 CT三维重建扫描:CT三维重建扫描可较清晰、全面表现患者骨折部位的骨碎片分布、关节移位、塌陷情况以及骨折部位软组织出血和胀痛感以及骨折线走向分析。进行CT三维重建扫描可免去患者需多次X射线平片检测的繁琐,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5.2 小关节骨折诊断情况:X线平片检测50例患者,最终确诊40例,10例可疑患者,诊断符合率80.00%,漏诊率20.00%;CT三维重建扫描50例患者,最终确诊47例,3例可疑患者,可达94.00%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6.00%。可较为明显的看出CT三维重建扫描的确诊率较高,漏诊率较低。

讨 论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许多交通工具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藏的危险,车祸发生率增加,骨折临床就诊比例上升,小关节骨折的临床就诊比例也随之上升,,小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踝关节骨折患者[2]。在治疗过程中,众所周知,手术复位治疗难度较大,不单是因为手术技术有所限制,有较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医生不能对患者小关节骨折情况做出明确判断,而导致后续手术出现复位治疗难度大,难恢复等情况。X射线平片检查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费用低,是一种较为常规基本的诊断方法,大多数骨折可通过拍摄X射线平片得以确诊,但是常因为小关节区小骨骼较多,且小骨骼位置错综复杂重叠而导致X射线平片拍摄不能较全面清晰的反应骨折处的真实情况,同时,X射线平片拍摄时,需要调整不同体位,如遇到骨折严重的患者,更换体位是较为困难的[3]。CT三维重建可较为清晰的展现骨折处骨折部位、骨碎片分布、关节位置、塌陷情况以及骨折线走向等基本情况。同时X射线平片原理是X射线穿过身体,密度高的位置可吸收较多X射线,最终在胶片上呈现出白色,其他地方为灰色区域[4]。由于小关节处骨骼错综复杂,重叠遮挡,因此临床检测上X射线有一定的漏诊率。

与X射线平片检测不同的是CT三维扫描有较大优势,其可以较好的展现骨折处骨折部位、骨碎片分布、关节位置、塌陷情况以及骨折线走向等基本情况,包括关节面、关节腔的实际损伤,可较为完整的展现患者真实的情况,同时CT三维重建技术显示的周围软组织出血和肿胀的情况,会更加有利于对骨折类型、部位、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较多有效信息,也可有更明确的评估[5]。但从这一点来看,CT三维重建扫描,比X射线平片检测更加具体形象的呈现出患者病情,并做好前期分析工作。手术后的恢复工作也可用CT三维扫描,可较为清晰的观察术后小关节骨折处是否得以恢复,相比较CT三维扫描,X射线平片效果稍微弱一些,由于患者骨骼位置遮挡,恢复过程中,X射线平片还是不能完整展现小关节骨折处手术后的恢复情况,随之也无法根据恢复现状更新治疗方案,小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周期拉长,恢复效果不理想。CT三维扫描重建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扫描时间短,过程迅速的检测手法,同时在扫描过程中无需更换体位便可清晰全面展现患者病情[6]。这也是考虑到小关节骨折患者行动不便,因此在CT三维扫描时无需患者配合,减少患者不适感[7]。虽然CT三维重建技术在费用上比X射线平片检测要高,可能有些家庭难以接受,但是在效果上,CT三维扫描较X射线平片全面,其扫描结果来看,清晰、全面,对医生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有较大作用,以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小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恢复的痊愈率[8]。X线平片检测50例患者,最终确诊40例,10例可疑患者,诊断符合率80.00%,漏诊率20.00%;CT三维重建扫描50例患者,最终确诊47例,3例可疑患者,可达94.00%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6.00%。

由此可看出,CT三维扫描重建技术确诊率高,漏诊率低,在小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治疗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平片三维重建X射线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基于虚拟观测值的X射线单脉冲星星光组合导航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