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

2015-01-27 21:58王贞100096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27期
关键词:内囊基底节外伤性

王贞100096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

王贞
100096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偏瘫的患者行CT检查。结果:19例颅脑CT平扫显示基底节内囊区低密度梗死灶10例,脑叶区5例,放射冠区2例,内囊区合并脑叶区2例,一侧大脑半球1例;在初次CT检查时发现7例,CT复查时发现12例。结论: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和首选方法,对患者的预后评定有重要价值,根据病情进展,CT复查必不可少。

脑外伤;脑梗死;CT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5-2015年收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19例,符合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有外伤史,经过颅脑CT检查显示为脑梗死,在发病前无明显的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一侧肢体不同程度偏瘫症状,或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2~57岁,年龄<20岁6例,20~50岁4例,>50岁9例;高空坠落伤3例,车祸伤9例,自行摔伤2例,打击伤5例。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其中有轻度偏身感觉障碍5例,同时伴运动性失语1例,完全性偏瘫3例,短暂意识丧失、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4例,初次就诊4例早期无任何症状和表现。

检查方法:在伤后1~7 d内对所有患者行即时CT检查及复查,1个月后复查,5例随访。使用岛津TXT-6800 16排西门子螺旋CT机,以头颅OM为基线进行轴位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

结果

脑梗死出现时间:所有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伴脑内血肿2例,脑挫裂伤2例以及脑水肿1例;梗死灶出现时间:6 h内2例,6 h后3例,24 h后8例,48 h后1例,72 h后1例,6 d后1例。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出现梗死灶。

脑梗死的部位:基底节内囊区低密度梗死灶10例,脑叶区5例,放射冠区2例,内囊区合并脑叶区1例,一侧大脑半球1例。

脑梗死的数量及大小:单发14例,多发5例;腔隙性直径0.5~1.5cm 8例,1.5~3cm 4例,3~5cm 3例,>5cm 3例,一侧大脑半球1例。

脑梗死的形状及密度:圆形低密度6例,椭圆形低密度3例,不规则低密度5例,扇形低密度4例,一侧大脑半球低密度1例,有占位效应8例。

讨论

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时间研究显示[1],一般在伤后24~48 h,或伤后72 h后出现梗死灶,外伤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临床表现由于梗死发生的部位、梗死范围、合并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等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缺乏临床特异性。另外,由于大多数患者存在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早期难以发现。因此,早期通过头颅CT扫描检查确诊,可以尽早地通过临床早期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外伤性脑梗死的好发部位及供血特点:①基底节-内囊区:该部位的供血动脉主要包括豆纹动脉、穿支动脉以及脉络膜前动脉,这些血管属于终末血管,是动脉供血的分水岭,距离大动脉干较远且血管的走向呈90°或近似于90°,走行较长且迂曲。因此,如果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或是出现缺血的现象,这些血管会出现较大的反应。而在头部出现外伤的时候,这些血管的管壁由于发生机械性的损伤,出现器质性狭窄或闭塞,使得这些血管的供血部位脑组织出现血液供应障碍。②大脑前中后动脉对应的供血区域面积比较大,容易受到栓子的阻塞[2]。

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年龄及发生机制:外伤性脑梗死多见于青少年,笔者认为多见于老年及青少年患者。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创伤导致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降低,血液流速减慢以及脱水药物的使用等,可以使得血液的黏滞度明显地增加,引起凝血系统的激活,形成血栓。②外伤后,由于脑血管痉挛、自由基反应以及颅内压增高等,导致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发生过氧化反应,大量的有害物质(如过氧化脂质等)大量的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明显降低,血管明显地收缩,并导致凝血的发生,形成局部梗死灶。③重症脑损伤时,血肿或水肿可以对血管产生直接的压迫,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发生脑疝,而长时间的脑疝导致血管受压,出现脑梗死[3]。本组病例中<30岁6例,>50岁9例,主要是由于老年性动脉硬化,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导致血栓的形成,当患者合并有各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加之外伤后出现脑血管痉挛以及血流速度减慢等,加速血栓的形成,容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儿童的外伤性脑梗死常发生于基底节区,且主要以腔隙性梗死灶或小梗死灶为主,Fujiura等研究显示[4],这可能与儿童的脑血管解剖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儿由于脑发育不全、血管纤细、自主神经发育不完善以及较差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导致轻微的外伤即可以引起基底节-内囊区供血动脉出现闭塞,从而发生脑梗死[5]。

外伤性脑梗死CT检查的价值:结合外伤病史以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外伤性脑梗死,尤其是螺旋CT,不仅对损伤的部位、程度可以明显地显示,对于梗死灶的大小、部位、形态以及数量也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影像依据。通过CT复查,不但可以发现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灶,而且还可以对病灶的变化过程(病灶的范围和CT值的相关变化)进行动态的观察。本组19例病例中,经过首次CT检查发现梗死灶只有7例,因此,定期进行CT复查对于早期诊断颅脑外伤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外伤后有偏瘫和失语的患者。外伤性脑梗死可以损伤运动神经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CT复查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的诊断、发展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外伤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①轻微脑外伤导致的外伤性脑梗死以及基底节区低密度病灶,应与脑内炎症、结核进行鉴别诊断;临床医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尤其是对于有无外伤史要仔细地询问,以排除外伤性脑梗死;注意观察患者在受伤前有无异常的表现,伤后有无偏瘫以及失语等临床症状;CT检查结果显示为脑内基底节区或(和)脑叶内低密度灶。②对于比较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内的脑挫裂伤以及出血等,掩盖了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因此,患者在恢复期出现与病情不一致的偏瘫以及失语等,应考虑是否存在外伤性脑梗死;通过CT检查显示基底节内囊区片状低密度或脑叶内与供血动脉一致的扇形低密度影,则有助于诊断外伤性脑梗死[6]。③与脑挫裂伤以及脑水肿等的鉴别。脑挫裂伤以中心高密度的血肿区以及周边低密度的水肿区为主要的表现,且多在皮层下发生;外伤后脑水肿则以片状低密度灶、脑室缩小、中线移位、脑沟池消失以及灰白质的界线小为主要的表现。

总之,临床上要将患者的外伤病史及CT表现进行密切的结合,对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尽早、正确的诊断。

[1] 全世杰.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697-698.

[2] 廖宇舲.外伤性脑梗死与颅脑损伤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7):1101-1102.

[3] 赖廷海,张乃崇,林裕茂.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策略[J].海南医学,2010,21(16):53-55.

[4] Fujimura M,Kameyama M,MotohashiO,etal.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caudate nucleus a ssociated with acute epidural hematoma and diffus brain injury in a child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J].Childs Nervous System,2004, (20):430-433.

[5] 崔红英,孙胜,贾洪顺.外伤性脑梗死的CT、MRI表现及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3,35(14):2151-2152.

[6] 张剑,孙文泉.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69-70.

The CT diagnostic value o f patientsw ith traum 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Zhe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ofHuilongguan,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 100096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by literature review,to improve CT diagnosis level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19 patients of head trauma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hemiplegiawere all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Results:19 cases of brain CT scan showed that the low density infarction in basal ganglia of internal capsule in 10 cases,lobes area in 5 cases,2 cases in radiation crown area,internal capsule combined with lobes area in 2 cases,unilateral cerebralhemisphere in 1 case.7 caseswere found in the initialCT scan,while 12 caseswere found with the CT review scan.Conclusion:CT is the main and preferred method for diagnosis of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and it has importantvalue forprognosisevaluation.CT review isessential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of the disea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Cerebral infarction;CT diagnosi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27.72

猜你喜欢
内囊基底节外伤性
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完整摘除肺包虫病内囊外科治疗体会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三管法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