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创作叙述策略转型探析

2015-01-28 12:17陈婕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5期
关键词:王安忆叙述者叔叔

陈婕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王安忆创作叙述策略转型探析

陈婕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等小说作品,在书写人物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探求方面,完成了叙述策略的转换,形成了有价值的创作嬗变。

王安忆;创作;叙述策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王安忆《叔叔的故事》等一批小说作品,在探讨人类精神与物质需要平衡满足问题的同时,从叙述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全方位的开拓发展。

一、王安忆小说创作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是王安忆创作的最初阶段,她从少年儿童题材起步,进入“雯雯系列小说”青春岁月自叙传题材。在这一时期,她表现少女生活与人生体验的优秀作品有《雨,沙沙沙》、《69届初中生》。在进入知青生涯后,王安忆笔下的人物逐渐开始具有深度和立体感,《本次列车终点》、《流逝》分别获得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3年王安忆随母亲茹志鹃参加聂华苓女士在美国爱荷华组织的作家写作中心活动,东西方文化的剧烈撞击使王安忆在回国后有了短暂的创作沉寂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是王安忆开始探索多元创作风格的阶段。《小鲍庄》描写探求民族文化与人性的关系问题,一改作者早期的书卷气,呈现出乡土文学的影响与特点,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之后王安忆创作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的世纪》等作品,成就了作家对女性心理情感的深入探究、体察与感知。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安忆在停笔一年后,发表了《叔叔的故事》,这部中篇小说追求叙述手法的变幻,实践了王安忆小说叙述策略的巨大转型,作家在艺术创新中不断进行超越与尝试,完成了《纪实与虚构》、《长恨歌》作品的写作,成就了风格变化的多样性与独创特点,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影响。

二、《叔叔的故事》叙事方式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发表于《收获》1990年第6期,作家在经历了一年的创作停滞期之后,以叙事方式的全新变革和叙述策略的巨大转型,为文坛呈现了颇有新意的小说作品。

《叔叔的故事》全篇以第一人称进行主观叙述,叙述人“我”生动讲述了80年代的一个通俗版故事,作家叔叔1957年被打成右派——随即发配边疆——在乡间成家生子——返城——成为作家---精神空虚乃至放纵无聊的生活形态。叙述者“我”在讲述叔叔与乡下妻子结婚离婚、离婚返城后与小米进行性游戏、以及与“大姐”玩智力迷藏、同不思上进的儿子产生无数争执、纠缠不休以致搏斗的情景时,不时加入些许点评以及精彩旁白,在深度剖析中,甚至还切入叙述者“我”的故事,以及叙述者对叙述策略转换的认知考量、形式探究与视角寻觅。在不断的双重叙述与分析解构中,使小说内容呈现多种阐释的可能性,并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叙事模式。

王安忆使用时代总结与检讨的模式开启《叔叔的故事》的反省历程,反思目标直指著名作家“叔叔”等社会精英知识阶层,这是与传统叙述方式迥异的叙述策略的转型。王安忆独具匠心地采用后设小说形式,虚构拼装出“叔叔”的所谓历史,作品中“叔叔”名字和社会关系全部虚化,作家身份也只是具有所经历时代的历史性特征,“叔叔“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被视作时代的象征人格形象。“《叔叔的故事》是王安忆创作旅程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王安忆选择了‘元小说’的方式,拆除了小说的工作平台,让读者看到了作家虚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她解构了一代知识分子通过语言虚构的自我形象。”[1]

“‘叔叔’所有的历史内涵,可能都是通过‘叔叔’及下一代的‘我’的叙事来体现和完成的。所以说,‘叔叔’不是一个艺术典型,而是某种类型的符号,涵盖了某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史。”[2]王安忆具有反讽意味地拆解叙事,用类似游戏的方式,将虚妄可笑的崇高顷刻间摧毁,揭示了叔叔与时代的悲剧。

三、王安忆小说的创作嬗变

经历了一年的搁笔蛰伏,1990年冬天王安忆发表了中篇小说《叔叔的故事》,严峻现实改变了王安忆曾今的浅薄,她在世界观重建中形成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在精神与创作双重危机中新生,以活跃的思想、饱满的情感,用全新的姿态完成了创作新诗学和叙事风格的审美架构。王安忆认为:“我写小说最根本的变化是由自我倾诉到创造存在物的变化。在我选择了写小说作为我的倾诉活动的同时,其实已潜伏了创造的需要。承认创造之后,便感觉到个人的经验与认识的限制,于是便要从形式上找到推动与发展的力量。”

《叔叔的故事》完成了王安忆叙述策略的超越与转变,她运用先锋小说的“复调”技法,改变了过往传统的线索单调的叙述结构,以复杂多变的多重叙述视角刻意构成冲突,将现实叙事真实性予以拆解,小说的结构模式一改传统块状构图为叠套交汇的形式,以大量的主观阐述取代过往的客观叙事,将细节再现模式嬗变为议论剖析形式。

《叔叔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是一部实验性小说,王安忆全面消解了过往对历史不假思索的接纳,把历史过程与现实现象共同作为叙述解构对象,多层面全方位予以叙述与呈现。王安忆在反思以叔叔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坎坷经历与命运时,深层次探索叙述者“我”代表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情感心路历程,用对生活的厚重认知和理性剖析,将以往熟悉的记叙性经历创作嬗变为以经验为主导的文学作品创作。《叔叔的故事》的精神探求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度,艺术表现力的创新几近完美,在对社会人生的深层开掘中,达到了很高境界。

20世纪90年代,王安忆《叔叔的故事》等一批小说作品,是作家努力实践自身的小说理想,对自我书写经验和审美趣味的转变和拓展与超越,这一前所未有的自我挑战,成功昭显了王安忆的创作潜质,奠定了王安忆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成就了作家的小说作品价值。

[1]王雪瑛.作家与作品生长的状态——论王安忆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2001,(2)

[2]陈思和.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90年代初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1998(6).

陈婕,女,广西岑溪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王安忆叙述者叔叔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王安忆
讲述心灵世界的故事——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外国文学影响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熊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