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TCP与MRCP对阻塞性黄疸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2015-01-29 08:07李国惠张家敏俞世安许龙堂厉学民龚道军应明亮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轴位梗阻性黄疸

李国惠,张家敏,俞世安,许龙堂,厉学民,龚道军,应明亮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征象,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所致的胆汁通过障碍性疾病。目前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常用检查方法包括B超、ERCP、螺旋CT和MRCP等。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negative CT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N-CTCP)是利用CT血管对比剂增强肝胰实质与扩张胰胆管间的密度差,达到显示扩张胰胆管全程,全方位观察梗阻部位形态的一种成像方法[1]。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不需造影剂即能较好地全貌反映胆胰系统解剖关系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研究运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和3.0 T磁共振对96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N-CTCP和MRCP,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有同时行NCTCP与MRCP检查的患者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28~79岁,平均61.3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N-CTCP检查

采用菲利普公司256排CT机,扫描范围从肝膈顶部至肾下极。常规平扫后,再行动脉期、静脉期及肝实质期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80~240 mA,层厚1.5~0.75 mm,球管转数0.5 r/s。对比剂总量为碘海醇80~120 mL,流率3 mL/s,螺距0.875。扫描时患者一次性屏气完成,延迟时间:动脉期为注药后25~30 s,静脉期为注药后50~60 s。将重组图像传至工作站,肝实质图像采用层厚1.25 mm,间隔1.25 mm进行重建获得轴位原始图像(ASI),然后将原始图像传至ISP星云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多种处理方法。用最小强度投影(MinIP)做N-CTCP及曲面成像(CPR)。

1.3 MRCP检查

采用菲利普公司3.0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范围从肝膈顶部至肾下极。行腹部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平扫序列运用轴位屏气T1WI/FS,增强扫描运用轴位屏气3D 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扫描参数:210~310 mA,110 kV,1.5 mm厚度。先平扫再增强,延迟时间动脉期25~30 s,静脉期为注药后50~60 s。将获取图像传至工作站,由另一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应用3D软件进行后处理。

1.4 图像分析及诊断

所有病例N-CTCP及MRCP图像均由2名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经盲法评价, 梗阻部位及性质的最终评价由2人共同商讨,取得一致结论为准,不一致时由上一级医师明确,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两配对样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CTCP图像质量

本组96例患者N-CTCP及各种重建图像质量良好,胆道内结石和肿块、管腔狭窄、胆道壁增厚、胆道外肿块、肝脏及胰腺改变等均可同时清楚显示。

2.2 N-CTCP、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96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恶性肿瘤性梗阻81例,结石性梗阻14例,肝总管神经纤维瘤病1例。肿瘤性梗阻中,胰头癌30例,胆囊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胆管癌25例,囊腺瘤(交界性)1例,壶腹癌11例,胰头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肝总管神经纤维瘤病1例。本组病例N-CTCP及MRCP定位准确率均为100%(96/96),均与病理结果一致。

N-CTCP、MRCP对梗阻性黄疸病例的定性诊断比较见表1。N-CTCP对梗阻性黄疸总体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7%(91/96),MRCP为85.4%(82/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但N-CTCP对恶性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为95.0%,MRCP为8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CTCP能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及肿物大小,对于恶性肿瘤还可评价周围侵犯情况,并且还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门脉血管侵犯或癌栓情况,本组胰头癌组30例中将2例误诊为慢性胰腺炎,11例壶腹癌中,1例误诊,其余确诊10例全部显示并行双管征(图1),扩张的胆总管与胰管靠近;25胆管癌中17例位于肝门部(图2),并可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MRCP有4例误诊,2例误诊为炎性狭窄,2例漏诊。NCTCP对于胆管壁、壁外浸润、肝脏及胰腺等周围器官组织的病变均能清晰显示。

表1N-CTCP与MRCP对9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定性诊断比较

图1 胆总管壶腹部癌

图2 肝门部胆管癌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于梗阻性黄疸需要及时准确的判断梗阻的部位、性质及受累范围,在传统的的胰胆管成像方法中,有创性的检查方法包括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等直接胆胰管造影,无创性检查方法为MRCP,不需使用造影剂,不会发生过敏现象。其利用重T2的效果,即长TR加特长TE以增强胰胆管内长T2值的液性结构信号,从而突出胰胆管影像[3-4]。N-CTCP使得胰胆管显像的原理是利用血管造影剂不经胆道排泄的特性,在增强肝胰实质的同时,加大实质与低密度胆道之间密度差。N-CTCP可同时显示胆管、周围血管及组织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尤其适用于胆管明显扩张的患者。

本组经过诊断试验评价,N-CTCP定位诊断价值和MRCP一致,但N-CTCP定位诊断更令人满意,通过增强后的图像,能展示周围组织器官与胆管之间具有优良的密度对比。更可以通过三维360°旋转,使扩张的胆管与胆道的梗阻端之间关系全方位得到充分展示,从而可以达到更准确地定位。尤其对于梗阻性黄疸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患者,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较晚,手术不能完全切除,仅做姑息性胆管引流,因此,N-CTCP以其较高的分辨率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手段[5]。

N-CTCP成像的优势主要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可以对梗阻末端胆管形态、管腔内的结石或肿块实质的形态进行全面的观察,充分显示胆管壁的情况;(2)可以利用多种计算机图像重建手段,使信息更丰富;(3)在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同时,还能显示其周围邻近组织的情况,特别能显示血管供养及受侵情况;(4)其轴位增强图像由于能诊断胆系外疾病,使得检查观察的范围更全面[6]。

[1] 赵凌倩, 张瑞平, 李健丁, 等.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 13(2): 90-92.

[2] Manfredi R, Barbaro B, Masselli G, et a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cholangiocarcinoma [J]. Semin Liver Dis, 2004, 24(2): 155-164.

[3] 刘金有, 唐广山, 周光礼. 2D MRCP、3D MRCP结合冠状位T2WI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J]. 肝胆外科杂志,2012, 20(1): 33-35.

[4] 黎永滨, 王成林, 谢婷婷, 等. 良恶性胆道梗阻的CT、MRI诊断(附65例病例分析) [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12(1): 57-61.

[5] 张春雷, 朱玉春, 王建良, 等.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成像技术在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观察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18(31): 4250-4252.

[6] 田雨, 吴东硕, 高健, 等. 64层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1): 72-74.

猜你喜欢
轴位梗阻性黄疸
鲁晓岚: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