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昏

2015-01-29 21:22陈悦
博客天下 2014年21期
关键词:北洋李鸿章海军

陈悦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明发上谕,抨击日本不守公法、任意鸱张的偷袭、侵略行径,宣布对日本开战。紧随其后,当天日本政府也颁布准备已久的宣战诏书,称是中国首先破坏东亚和平。甲午战争就此正式爆发。

古稀老人的战争

细心的人从清政府的宣战上谕中能够很直接地看到一处细节,即清政府所宣发的并不是一场举国的战争,而是责成原本负责北洋地区涉外事务、海军事务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来督饬北洋海防陆军和海军与日本作战。至于其他全国沿海各省,所担负的战争义务仅仅是防范倭人船只入口而已。也由此,甲午战争在中国经常被形容为李鸿章一人敌日本一国的战争。

战争爆发时,李鸿章已经是72岁的高龄。对于这场战争,从朝鲜半岛上逐渐露出中日决裂的苗头时,他就几乎本能式地秉持力保和局的态度。因为当时全中国最精锐的陆军、海军,全都是他一手创办、编练而成,相比起中央朝廷中力主强硬态度的军机大员来,李鸿章对自身军力的底细有最明晰的判断,也深知自身军力的不可靠。在举国主张对日本开战的大环境下,作为一线统兵大员的李鸿章表现出犹犹豫豫的态度,不出意外地立刻招致了各种猛烈批评。

李鸿章寄希望以东亚利益为诱饵,使北方的强国俄罗斯为中国背书,向日本施压来解决朝鲜危机。为此,甚至将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商议已定的派海军大队护航牙山湾的计划取消,然而预想中的俄罗斯舰队并未到来,大幅缩水的北洋海军护航计划,果然招致了在丰岛海面遭日本偷袭的惨剧。

清政府对日本正式宣战,形成了逼李抗日的局面。步步被动的李鸿章开始盘点自己的海陆军,陆续开拔向前敌。果不其然,淮军陆军主力在朝鲜平壤兵败如山倒,北洋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外黄海海面惨战五个小时,实力大减。

分析李鸿章的幕府结构,和李鸿章战争期间的电报、奏稿,能够看到一个十分悲剧化的场面。在李鸿章的幕府中,仅仅不过是罗丰禄、盛宣怀、张佩纶等几个对军事并不熟悉的幕僚、家人可供与他会商军事方略,更多时候,李鸿章对战场局势的把控,只是凭着太平天国、捻军战争的经验,对前敌将领的激励、指挥,只是凭借着老部下、老乡的人际亲情来鼓舞、笼络。根本不具备一个近代化的参谋部体系,如果说日本在打一场近代化的战争,李鸿章更像是还在打一场太平天国战争。

战争中的几乎每一天,古稀之年的李鸿章常常是凌晨三、四点被马弁、文案送来的电报惊醒,从此开始处理一天的军务、政务、公务,亲拟或审阅发往各处的回复、指示。其中,既要面对战略问题,也要过问前敌军队的炮弹、子弹、衣服、粮食的问题,更要面对朝廷中各种批评之声,偶尔还要应对直隶省的民政、诉讼、水利问题。处理完一日的公务,往往又是第二天的凌晨时分。对此,女婿张佩纶用了七颠八倒来形容当时的李鸿章。被动应付一件又一件的公文时,几乎麻木了的李鸿章,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宣泄。

平壤失守的败讯传来,李鸿章大哭。旅顺失守败讯传来,李鸿章大哭。北洋海军覆灭,李鸿章大哭。

不仅是对日战场的失败,李鸿章在另外一个战场上也输得彻彻底底。面对光绪帝和军机大臣翁同龢为首的严峻批评,李鸿章招架乏力,淮军大将卫汝贵被作为弃子任由清流处死,海军大将丁汝昌也未能保住,被革职待罪。最终,连他自己也被推上了万丈深渊的议和谈判之路。

“半载以来,淮将守台守营者,毫无布置,遇敌即败,实天下后世大耻辱事!汝等但有天良,须争一口气,舍一条命,于死中求生!”

这是威海保卫战前夕,李鸿章给守将们指示中的话语。一个衰老、无力、无计可施的形象跃然纸上。

大呆子不再

身材魁伟的叶志超,出身于安徽合肥,与淮军大帅李鸿章可算半个老乡。

太平天国战争时,叶志超投身乡团,因作战勇猛、不怕死而著称,还得了一个“叶大呆子”的诨号,连他的夫人,也都是用这种“大呆子”式的匪气抢来的,叶夫人的哥哥、淮军大将张树声对此非但没有勃然大怒,反而顺水推舟将其纳入帐下,收取这一员勇将。

此后,叶志超在太平天国、捻军战争中一路崛起。至李鸿章总督直隶时,叶已经是淮军中著名的虎将,也因此被李鸿章调用天津,负责担任京畿门户防务重任,率直隶练军屯驻天津新城,策应驻守大沽的淮军罗荣光部。叶志超的练军以西法练军著名,成为了北洋淮军中的新式模范军,虽然这种新式实际只停留在操洋枪、走正步。

1894年春天,朝鲜东学党乱起,应朝鲜政府的乞求,清政府责成李鸿章派兵入朝帮助镇压。几乎毫无悬念的,叶志超的新军被圈选出国,由叶志超督率总兵聂士成,挑选2000余淮军健儿分路奔赴朝鲜。

初到朝鲜的叶将军,颇有天朝大将气度,一路上抚贫恤苦,深得朝鲜百姓拥戴。然而很快到来的日本军队,打断了一切。面对入朝后咄咄逼人的日军,叶志超纵然不懂得西式军事学术,但作为久经沙场的战将,也从军队士气、装备、纪律等方面,感受到自己面临了一个前所未遇的强劲对手。

因为老主人李鸿章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随着进入朝鲜的日军越来越多,叶志超和他的军队只是维持原状,不战、不守、不走。7月28日,日军进攻叶志超军驻守的牙山,虽经几次设伏抵抗,最终全军败逃。日军攻占叶志超的大营后,营中原本代表着中国古代军队荣耀的大纛、金鼓、令旗等等,都成了日本宣传中,中国军队食古不化的笑料。

败离牙山的叶志超,率部绕道朝鲜东海岸崎岖的山区,千辛万苦到了北方重镇平壤。随着清军援朝的奉军、盛军、毅军、奉天练军等各部到来,叶志超又被李鸿章委任为平壤诸军总统。然而李鸿章并不知道,他所熟悉的这员虎将,已然成了惊弓之鸟,而这种转变,恰恰是甲午战争中很多中国陆军将领的普遍特征。endprint

再经历了9月的平壤恶战,叶志超因城内粮弹即将告罄,与各将商议,弃城而走。但是奔走中的中国军队并不知道,在城外包围、攻城的日军,其实也遇到了同样的粮弹告罄的局面。

带领残军一路逃过鸭绿江后,叶志超被任命为统领,在鸭绿江边聚拢溃兵,组织鸭绿江防御。此时,清廷的谕旨令下,叶志超因丢失平壤而被判斩监候,年近60的叶将军终于从他的战争经验已经根本无法适应的甲午战场上解脱。曾经的淮军传说,也在那里消失。

方管带之死

朱紫坊是福建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街区中的一处坊巷,1867年时,从这里走出的一名年仅15岁的少年走进了新设的船政学堂,从此踏上成长为帝国海军军官的道路。

方伯谦,字益堂,在淮军的大队伍中,属于年轻的外来者。

早在入读船政学堂时,方伯谦的表现就有别于同学林泰曾、刘步蟾等,他成为较早受到高层官员关注的船政学生之一。学堂毕业后,因学业优异被留用为教习,1876年船政和北洋大臣联合推动发起了海军学生留学英国活动,方伯谦入选其中,在英国海军最高学府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深造。据近年发现的该校档案显示,在中国留学军官的实习成绩中,方伯谦名列第一,被评价为深谙海军知识,且具备灵活调度的能力。

学成归国,和当时船政学堂毕业的优秀学员一样,方伯谦也被北洋大臣调用到了筹建中的北洋水师,脱颖而出,最后成为主力舰之一的“济远”舰管带,北洋海军正式建军后,更是获得副将职衔。因为其为人精明、聪颖,在北洋海军中深受总督李鸿章、提督丁汝昌重用,曾在北洋海军进行的多次涉外军事活动中,担任舰艇编队队长。

也就在这一时期,方伯谦开始撰写自己的年谱,以按月记事的方式记录自己从降生以来,每月的生活经历。这份至今留存的年谱,成为破解一名甲午战争时代中国新生代军官生活状态的钥匙。

方伯谦在年谱中,除了记述自己随舰队的活动外,更多的篇幅着墨于私人生活,最常见的内容包括在各地购买房屋、地产,在各地娶姨太太,以及随着自己跟随舰队南上北下,而将家眷不断地搬迁住址,就近居住到自己身边。个中折射出的是一种非常显然的情绪,方伯谦的眼中,军人职业不过是一个工作而已,与社会上的其他职业都并无本质区别,他所更看重的只是凭借这个工作,怎样来不断优化自己的生活。

1894年7月,方伯谦再一次被任命为军事行动的舰艇编组队长。7月25日,当他坐镇“济远”带着同队僚舰“广乙”航经朝鲜丰岛海面时,日本军舰出现了。据日方的战斗报告描述,相遇之时,“济远”舰上甚至于连遮阳的天篷都还没揭掉。很快,日本军舰炮声响起,随着“济远”的指挥塔被击中,大副的脑血溅洒在方伯谦身上,这位和平时期根本没有随时准备要打仗的心态的军官开始变得慌乱。“济远”舰开始逃跑,继而挂出白旗,见日本军舰还在尾追,又挂出了日本海军旗,以图乞命。之后,前方的海上驶来了运输清军的商船“高升”号,借着日军对“高升”号的拦截,“济远”逃脱而去。

逃回威海后,方伯谦篡改航海日志,篡改报告,称自己把日本军舰“吉野”打得挂白旗和龙旗而奔。事后李鸿章和丁汝昌虽然察觉有蹊跷,但在当时举国舆论批评北洋淮军不积极主战的氛围内,李鸿章和丁汝昌显然不愿意自己将这一“胜利”事迹推翻,而变成舆论对北洋淮军更猛烈抨击的由头。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方伯谦又一次参战,仍然在“济远”舰上,仍然站在曾经被击穿的指挥塔内指挥。战斗初起,“济远”即退缩在后,在所有参战的日本军舰的战斗报告中,都搜寻不到和“济远”发生过交火的记录。北洋海军中最勇猛的舰长邓世昌率“致远”冲向日舰,功亏一篑沉没后,方伯谦指挥“济远”率先逃跑,途中还撞伤了友舰“扬威”。

此次,方伯谦再无“好运”,被收监看押,最后由军机处判定斩首。

方伯谦的英国留学同学在其收押期间去监中探望,称此次事态严重,让其赶紧设法转寰,当时方伯谦的表态是:朝廷仁厚,从未听说会对副将以上的军官动刑,大不了革职而已,以我现在的家产早就不在乎那点点工资了。

方伯谦死后,平日跟随在旁帮助兄长处理资产的胞弟方仲恒开始变卖地产,仅仅在刘公岛一岛,方伯谦的房产即有60余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洋李鸿章海军
晓褐蜻
李鸿章
我的海军之梦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
北洋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