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掮客买下福布斯

2015-01-29 21:27韩紫婵
博客天下 2014年21期
关键词:福布斯

韩紫婵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7月18日,福布斯传媒宣布将超过51%的股份出售给了一家由数名国际投资人组成的本汇鲸传媒投资公司(Integrated Whale Media Investment)。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成交价在4.75亿美元左右。

一家老牌西方媒体被神秘的中国买家收入囊中,让这个故事显得格外扑朔迷离。

“今天是这家由我的祖父创立、有着97年历史的公司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应该被看作一个继续履行并加强我们使命的好机会。”史蒂夫·福布斯在随后发布的一篇个人博客中写道。

关乎权力的收购

撇开福布斯的历史不谈,这桩收购从过程到结果也充满戏剧性的转折。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福布斯传媒母公司Forbes Inc.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买家接手媒体业务,并聘请德意志银行进行评估。当时的报价虽然在4亿至5亿美元之间,但此后几个感兴趣的买家都给出了远低于报价的收购价格。

这是因为尽管福布斯保持盈利,并且 2013年取得了公司连续6年来最好的业绩,但受到传统媒体行业整体低迷的影响,2013年,福布斯的杂志广告收入同比下滑5%,降至2.6亿美元,广告页数也有10%的下降。

最早表达收购意向的是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时代公司,当时它提出的收购价为 1.75亿美元,因价格远低于福布斯的报价,时代也成为第一个退出的潜在买家。

2014年1月4日,《华尔街日报》披露一连串进入最终决选的公司名单。约6、7家公司中除了德国最大的媒体上市公司Axel Springer SE之外—它同时也是福布斯在波兰和俄罗斯的授权出版方—其余大都来自中国。

这些谈判桌上的亚洲面孔中有从事文化出版相关业务的人士,包括上海复星国际集团,复星自2009年4月起就是中文版《福布斯》杂志的出版方,在国内还投资了21世纪报业集团。复星最近一直在搜寻海外文化产业方面的收购机会。2014年6月6日,复星国际宣布与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Studio 8 达成收购协议。

但也有一些完全没有媒体业务的纯资本运作公司,比如上海国鸣投资以及一家新加坡的投资公司。

这些中国买家全部保持着格外的谨慎和低调。据媒体报道,其中不少中国公司都是通过同一名神秘的马来西亚中间人同福布斯接洽并谈判。

2014年2月,媒体报道复星即将与福布斯达成共识,当时的价格还是“远低于2.5亿美元”。复星集团仅简单回应称集团内部尚未针对福布斯收购案做尽职调查。

而国鸣投资的美国合伙人及董事总经理黄梓洋也明显有意保持低调态度,只表示公司内部已经做出价格决策,也委请董事会授权,但对于其他有关收购事项不予置评。这家公司的网站显示其从事地产、文化、期货等相关领域的投资。

“你可以这样理解这群既非传媒公司、又非美国企业的兴致勃勃的竞购者:对于他们来说,有时候收购一家媒体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关乎权力,”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的分析师多科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一种战利品式的收购。”

中国掮客

在福布斯发布的有关此次收购的新闻稿中,完成此次收购的本汇鲸传媒被描述为“一家新成立的国际投资公司,总部位于香港,主要参与公募及私募股权投资,拥有电信、金融和技术方面的专长”。新闻稿中列举了这家公司的两大投资方:其一是本汇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Integrated Asset Management (Asia) Limited,以下简称“本汇资产”)的任德章,他也是本汇鲸传媒的主席;其二是华硕的创始人谢伟琦。

福布斯公告披露,本汇资产的创始人是任德章。他以“香港股神”之名著称,但不少内地人可能对他并不熟悉。

他的名字在股票交易市场里曾经同很多公司关联在一起,包括中国天化工、江山控股、新海能源等等。

公开资料显示,任德章今年53岁,1995年任德章与妻子王勤勤、妻弟王达伟共同创办丰临针织有限公司,2011年更名为丰临集团在港上市。目前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纺织品出口地,其中任德章所在的针织/钩织品占总份额的18%。从1995年到2011年他就是在这样一片市场花费了16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10多年前开始,任德章就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而逐渐淡出了丰临集团的日常运营。

直到2014年6月,也就是福布斯收购交易达成前1个月,任德章辞任丰临董事,彻底完成了从实业家到“股神”的转变。

然而,在收购福布斯之前,和任德章的名字更多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谢伟琦,而是另外一名上海商人—丁鹏云。

丁鹏云比任德章小了整整一轮。而至少在商业运作方面,任德章的确表现得像是一个提携“小弟”的“老大哥”。两人的合作始于2006年。此后的8年时间里,他们可以称得上数次同甘苦,共进退。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任德章的本汇资产在本汇鲸传媒之前唯一的一笔投资就是一家名叫Marvel Bonus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本汇资产持有这家公司50%的股权。这家公司的另一大股东就是丁鹏云的Shanghai Assets Ltd。

丁鹏云的这家公司之所以取名叫“上海资产”与他的背景有关。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丁鹏云的父亲以前在上海做房地产开发,他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伯洛伊特学院学习经济学,但两年之后就离开了。

外界很难猜测丁鹏云同任德章之间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但任德章在内地的人脉网络必定非常广泛。因为内地占香港纺织品总出口额的70%以上,这意味着他在丰临集团期间就是依靠同内地市场良好的合作关系才得以走到今天。另外丁鹏云在少数几次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自己长期在香港处理公司事务。endprint

两人的合资公司第一次出手是2006年收购香港通讯公司润迅通信集团,该公司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有合作关系,曾经是全国唯一实现合法运营的粤港自动漫游集群调度网络。两人以36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18亿新股,交易完成后丁鹏云成为润迅主席。

事实上大哥任德章和小弟丁鹏云还曾经共同投资过传媒行业—香港寰亚传媒集团。

寰亚传媒原名Rojam Entertainment Holdings Limited,成立于1998年1月,总部设于香港,并在深圳设有分公司,自2001年5月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经营数码内容发行及其他与音乐娱乐相关的业务,并一度在上海经营名为“罗杰娱乐宫”的娱乐场所。

而从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来看,丁鹏云和任德章在2009年实际是这家公司的控制人,持有超过63%的股票。此后两人不断抛售,直到2011年3月,香港娱乐大亨林建岳控制的丰丽德成为公司的控股方,任德章和丁鹏云隐入幕后。

像是酝酿着什么计划般,隐入幕后的丁鹏云和任德章在2011年3月至6月间继续不断出清手中股票,一些明显的代持公司进入寰亚传媒的股权结构中,比如丽新制衣国际有限公司。到2011年6月,两人手中的股份只剩象征性的1.32%。

近年来,任德章和丁鹏云几乎退出了之前所有合作的投资,而且都有下家迅速接手。

2013年,他们从润迅退出,将手中的股票以2.44亿元人民币卖给了美成集团。2014年3月17日,中国信贷最早的大股东石志军将股份全部转让给妹夫丁鹏云,彻底退出中国信贷。2个月后,任德章将原本持有的股份悉数转让,再2个月后,也就是2014年7月7日,丁鹏云也因“寻求其他业务承担”辞职。1天后,海通证券总经理李明山迅速入主中国信贷。李明山曾任上海申银证券公司副总裁、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从任德章过去和丁鹏云的合作记录来看,他们扮演的更多是个“中间人”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进入,持有,等待合适的下家,然后出手,获利。下家往往都在短时间内迅速现身接盘。

据一位曾经参与此次谈判的内部人士透露,任德章实际“背后还有人”。

丁鹏云和任德章先后辞去上市公司职务后12天,任德章和谢伟琦共同发起本汇鲸收购福布斯传媒。这一次,丁鹏云并未出现。

另一位“金主”—60 岁的谢伟琦的故事远没有任德章的精彩。

他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华硕集团的创始人之一。1989年,谢伟琦从台湾宏碁电脑离职,与童子贤、徐世昌、廖敏雄等好友共同在台北市长春路租了一间公寓研发电脑主板。这就是华硕公司历史的开端。谢伟琦与其他三人并称“华硕四大元老”。

据台湾媒体报道,1998年,华硕进入大陆市场,谢伟琦起就亲赴苏州打理工厂的建设和运营事宜,直到2003年罢工事件爆发,谢伟琦才因处置不力被召回台湾,随后他便愤然辞职。

离开华硕之后,谢伟琦的消息便鲜有见诸报端。市场一度传出他将收购丽台科技部分股权也没有下文。直到福布斯收购案公布人们才知道原来他现在的办公地点已经搬到了新加坡。他目前持有不少华硕的股份,身家过十亿。

收购易整合难

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大型国企入股媒体的案例。2014年初,国家电网公司5000万投资21世纪报系旗下21世纪网后,又将1.6亿元投给了第一财经集团,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

但收购事小,整合事大。媒体界并购不乏惨痛教训。1981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了英国《泰晤士报》,著名报人哈罗德·埃文斯(Harold Evans)受邀担任该报主编。一年后,默多克打破了保持报纸编辑独立性的承诺,因为多次抵制默多克对报纸采编业务的干涉,埃文斯被迫辞职。

埃文斯之后赴美执掌《大西洋月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纽约每日新闻报》等媒体。2013年,埃文斯出版了《底线:默多克与〈泰晤士报〉之争背后的新闻自由》一书,回顾了这段并购案。

此后在默多克对道琼斯的收购中,类似的剧情再次发生。

在香港,2014年初也上演了一出媒体与资本的冲突。创办于1959年的《明报》,1992年易主为香港人于品海,1995年转由马来西亚媒体大亨张晓卿掌控。2014年初,香港《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的职位变动,公司管理层和采编人员之间产生分歧,随后刘遭不明人士持刀砍杀。

针对中国商人是否在收购后会直接干涉福布斯传媒管理的问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非对记者表示,在海外收购媒体的,不会是企业,因为现在还没有哪一家中国企业知道该如何管理海外媒体。

实际上,福布斯的新主人也不打算马上介入福布斯媒体的经营管理。史蒂夫·福布斯将留任集团主席和主编的职务,而首席执行官麦克·佩里斯亦会继续领导集团的管理团队处理集团事务。

史蒂夫·福布斯在公告中表示,“我们的新合作伙伴尊重福布斯的品牌和价值,支持我们长久以来的使命—通过高质量的、独立的商业新闻报道来倡导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他们坚持让福布斯家族继续参与运营,就是他们承诺要坚持我们的主张,最好的一个证明。”

收购者任德章在福布斯的公告中回应:“我们投资的是福布斯品牌、历史、家族参与和一支成功帮助公司转型的管理团队”。福布斯树立了一个等同于成功的品牌,有一个让人尊敬的使命,在全球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有着全球化吸引力。

任德章表示,福布斯传媒的未来计划将额外包含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扩展项目,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战略和财务支持的基础上,寻找各种新途径释放福布斯品牌的隐藏价值”。

彭博社报道称,福布斯的出售,“标志着美国媒体王朝的持续衰落”。不过,即使传统媒体每况愈下,近年资本对知名媒体资产的兴趣有增无减。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出价2.5亿美元收购了《华盛顿邮报》;美国职棒大联盟球队波士顿红袜的老板约翰·亨利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从纽约时报公司收购了《波士顿环球报》。

媒体分析师多科特认为,2013年,IAC公司把《新闻周刊》卖给了美国数字新闻公司IBT传媒,当时新闻周刊几乎处于绝境,但IBT还是看到了其价值,2014年宣布要恢复纸版。如果纯粹从收入来估值,贝索斯买下《华盛顿邮报》“估值过高”,但是他很清楚2.5亿美元买下邮报这一品牌,“简直可以说是偷”。

吴非认为,在海外,纸媒江河日下,富豪们收购纸媒是在“捡便宜”。可是在中国情况不太一样,随着经济调整,纸媒广告营收也开始下滑,部分大企业正好迫切需要拥有媒体话语权,“他们入股媒体不是看中收益,而是话语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福布斯
《福布斯》杂志将被出售
2014福布斯中国慈善家排行榜
《福布斯》2015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出炉 2015中国商界女性前3强等3则
斯坦福再得福布斯最具创业精神大学榜头名
福布斯传媒谋求出售
福布斯的发财准则
致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