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满金句的配乐PPT

2015-01-29 21:34路鹃
博客天下 2014年21期
关键词:韩寒细节

路鹃

当“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以及“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等金句已被刷出海量变体时,我仍然没能从两个小时的悬念折磨中解放出来:那个被甩掉的胡生最后究竟怎样了?江老师还没打电话王珞丹就出现了,他怎么就认定那张名片是她的,难道这家旅馆的仙人跳生意都被王珞丹承包了?可是她分明是为了实现“生活在别处”的梦想临时客串妓女的啊?为什么一条阿拉斯加犬会出现在荒郊野地……不过,大众偶像拍电影,在粉丝和普通影迷的眼里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清晰度,我称之为bug的槽点,到了粉丝那里,就是高深莫测的隐喻和象征,以及妙不可言的桥段和萌点。东床满天下的国民岳父,今时今日哪怕是轻轻挠一下头皮,都有他不容置喙的道理。

但就此将《后会无期》定义为一部粉丝电影是不公平的,与超现实主义意淫大片《小时代》所透射出的价值观真空不同,《后会无期》从一开始就祭出了向爱情、友情、亲情致敬的旗帜。这三个关键词勾连了关于成长的所有维度,其中任何一个都曾经狠狠地撞过你的腰。韩寒择此切入自己的银幕首秀,野心不可谓不大。而公路片又是成长主题最常搭载的类型,在大多数电影中旅途都具有象征意义,我们绝不可能突发奇想跳上车,然后毫无目的地驶向某地,我们总是对一次超越常规的旅途怀有希冀—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生活的起点,主人公、环境或观众—有时三者一起,借此超越他们在影片开始时的状态。对应韩寒赛车手的身份,影片未映就完成了一次互文式的营销。

《后会无期》有一个饱满明快的开头,因为人生面临重大变局,浩汉、胡生、江老师将离开生于斯养于斯的巴掌小岛,踏上大陆追寻人生奥义。这一段的摄影颇具想象力,进行曲曲风的《东极岛岛歌》中,三人抒发着开启新人生的豪言壮语,与歌词中反复吟颂的“我们哪儿都不想去”恰成谐趣,反讽意味跃然而出又毫不突兀。然而,接下来就是整部影片的气质猝不及防地滑落,整段旅程中萌宠、初恋、蛇精病、骗子……一个都不少,四段小品各自为政,却找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丰满的人物。亲情,翻篇快过翻书;爱情,居然设了个悬疑色彩浓郁的局:原来是一个父亲思念儿子的借壳发声;勉勉强强是友情捱到了旅程终点,可是没有和解,没有包容,最终分道扬镳,山水不相逢。三个架子撑得高高的关键词,戳进去空无一物,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诠释为你的成长背书?当年邻座男生偷偷塞到你手心的那张被汗渍濡湿的小纸条,都比这个来得要动人和会心。你会笑,不止一次,但这些频繁利用语词错位制造的“笑果”并不高级;也会反思,当你听到那些文艺又高深的句子,可是不会真正快乐或忧伤,因为整部影片的不走心,每当情感被唤起、思想被激活的临界点,导演绝对会抖出一个包袱把这些高尚的内心活动打回浅薄的原形。上一秒感动下一秒蝇营狗苟,是抒情还是反讽,要情怀干云还是彩衣娱众,自我设限的同时也不断地否定、推翻,整部影片在韩寒的左右互搏中气质混乱,几乎刷出了山寨春晚的即视感。

这部电影的文本语言完全是文字性的,韩寒的文学背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俯拾皆是的金句暴露了韩寒确实是在微博中千锤百炼的段子手而非一个进击中的导演,他对电影语言的理解是陌生的,使用自然力不从心。史蒂文·约翰逊谈到早期美剧制作粗糙、智力低下,对观众的理解力不放心,当一个凶手在屋子中藏匿,屏幕上就会跳出一个闪光箭头直指其藏身所在,简直是拎着观众耳朵大声嚷嚷“看这里!看这里!我在这儿!”在我看来,粉丝们津津乐道的金句,其作用与那些闪光箭头无异—对观众耳提面命韩少在某处植入了何种情绪。在几个小桥段中韩寒更以公知身份直接介入,比如横店抗日、温水煮青蛙,还有在他多部作品中都有展示的“妓女与嫖客”。这样确实能最小成本地筛选出价值观趋同且有独立思考的那一批人,但反复使用,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某种局限性,至少还在消费绝大部分人的共识,尤其是借几个无根青年之口滔滔不绝宣讲出来,就更让人感到伧俗而单薄。

《后会无期》在视觉规模上也同样单薄,该片的主创团队可谓耀眼,我一直思忖这种单薄之感由何而来。原来一曰表演,一曰细节。“电视演出”和“电影表演”之间其实存在鸿沟,很多电视表演出身的艺人弄不明白的是,梁朝伟眼神中的万种风情、周润发嘴角的邪魅轻笑、马龙白兰度抱猫的手,为什么在银幕上就有那样的阔绰和重量。《后会无期》征用了一大票正当红的电视偶像撑场,他们演得随便,观众亦看得随便,身体的动作幅度、眼耳口鼻的情绪流转都会轻易泄露出视觉规模的窄小。

说到细节,其实王家卫的电影也以金句著称,但是金句从来不是他电影的全部,《一代宗师》也有硬伤,却仍然不失为精工细琢的艺术品,除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生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座金楼本身就是流动的盛宴,所有的细节经过打磨,都融入到了他电影完整而独特的调性之中。公路片一般是线性叙事,结构简单,因此细节的营造就极为重要。尤其指涉到爱情、友情、亲情,现实和想象之间那条细微的接缝就需要细节来缝合、来充填,那些细节既是回忆的,也是器物的,是晨露濡湿鞋尖的微凉,也是凝视中最容易逃逸的一丝微光,细节之中自有灵魂。很多观众纠结于《后会无期》中那些下落不明的情节,其实包含着一种朴素而难能可贵的常识判断。尽管影片上画后的票房乐观得像个奇迹,其真正的质素还是跑不出常识的衡量尺度。一场直指人心的追寻之旅,不在于空洞无当的宏大叙事,而是走得老路回去,打捞起那些沉船遗迹,体验时间之沙从指缝中流泻的感觉。遗憾的是,《后会无期》没能满足观众对这些体验的期待,韩少在启程时打包了足量的段子、鸡汤和噱头,却唯独忘了携带灵魂。

用流行音乐传达在路上的心灵曲线是公路片的标配,《逍遥骑士》和《逃狱三王》就将抒情民谣和蓝调摇滚用到了极致。这些歌曲有自身的艺术生命,同时又能无缝融入故事之中,这种良好的效果缘于导演在使用中的节制。《后会无期》的插曲铺得很满,没有音乐的陪伴,导演似乎对自己拍摄的画面感到不踏实,担心观众会错过影片中至关重要的情绪点。他请到了最热门的流行音乐偶像,将大把大把的音符倾倒在画面上,除了《东极岛岛歌》,邓紫棋翻唱《The End of The World》,复刻版的《女儿情》,蛰伏十年的朴树友情跨刀,《平凡之路》一放出来就连续刷新话题排行榜,将影片预热到沸点。公允地讲这些插曲都很好听,问题是,它们的存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与主题没什么关系,或者说,韩寒太过用力地将这些插曲变成声音模式的箭头,反而无法让我们进入电影的内部,体验本该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情绪流泻。如果这不是一个新手导演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至少也是对观众某种形式的“欺凌”—强迫我们接受他的音乐品味,韩寒这么不信任他的粉丝,说起来还是件难为情的事。

作家、艺术家呛行当导演,早已不是新鲜事,达利、安迪·沃霍尔、杜拉斯先后都有过“触电”的经历。那些晦涩难懂的作品从未试图俯就过大众文化的审视,反而在先锋实验性上树立了强势的标杆。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从来没有来自内心以外的东西,他们的电影就是他们心灵的形状。《后会无期》的热映,似乎未能确立“导演韩寒”的身份,就连“作家韩寒”和“公民韩寒”也有些面目不清,他以反抗规驯为己任的种种个性标签,都被消化为省事好卖的营销策略。难怪有人说,就成功学的逻辑而言,韩寒与郭敬明是殊途同归。我宁愿相信,那是一个孜孜追求个性化表达无上限的文字好手,热血涌动就闯入了他全然不拿手的领域。毕竟,喜欢他的人和他本人,都不希望他对电影的热情,在一部处女作后就真的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

导演:韩寒

编剧:韩寒

主演:冯绍峰、陈柏霖、王珞丹

类型:喜剧/爱情/冒险

上映日期:2014年7月24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韩寒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没出生时,就叫韩寒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好书有笺 BOOKMARK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