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在等着他们长大

2015-01-29 11:01陈军吉刘洋硕
博客天下 2014年19期
关键词:艾克足球队踢球

陈军吉+刘洋硕

中国足球丢掉的面子,正被一群新疆维吾尔族少年从尘土中拾起。

14岁的艾柯黛·艾力是群体中的一员。飞奔在足球场上,如果不是因为发挥失误发出了一声尖叫,很难分辨这是个男孩还是女孩。每当这时,教练都会提醒:“女孩子不要喊得太大声了。”

即将上小学六年级的艾柯黛是足球场上的另类。由于不甘心和稍逊一筹的女队员一起踢球,拥有同龄人少有的出众球技的她,最终从主教练亚力买买提·马合苏提处争取到了与男孩子一起踢球的权利。

去年此时,因为亚力写下的“保证书”,艾柯黛被“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组委会破例允许作为首发球员,和男队员们一起踏上了征战韩国队的赛场。在一年一届于山东潍坊举办的这场国际赛事中,艾柯黛所在的乌鲁木齐第五小学足球队大败日韩等职业少年队,最终以7战7胜的战绩,第三次夺得冠军。

一年转瞬即过。如今,正当无数中国球迷熬夜观看远在巴西的精彩赛事,习惯了世界杯上没有中国队时,乌鲁木齐五小的少年们再次整装待发,准备在7月中下旬开始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及“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上完成新一轮“双料”卫冕。

冠军,最初只是一个梦想,后来成为他们从边疆杀进全国、走向国际的通行证。不过,人们惊喜于他们的锋芒毕露,却对锋芒如何磨砺而出所知甚少。

这是一支主要由借住在城市的维吾尔族乡村少年、没有正式编制需开出租车补贴家用的代课老师,以及随便摔一下就会鼻青脸肿的水泥场地共同孵化出的冠军队伍。在获得荣誉及外界关注前,他们还曾在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土操场上踢了很多年。

是足球,让他们一直在坚持。足球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塑造了他们的梦想。

“足球皇后”初长成

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边上有一条隐秘的小巷—坤且巷。维吾尔语中,坤且意为“皮匠”,上世纪初这里曾皮匠云集。皮匠在聚揽大量人气的同时,也将腐臭、刺鼻的动物毛皮味道带到此处,当地人称“臭皮坑子”。1949年后,坤且巷被改造成居民区,发展缓慢,至今仍多是低矮的平房和老旧的家属楼。

乌鲁木齐五小就藏身于这样的所在。简陋的校舍和破旧的操场甚是低调,却是很多足球少年梦想开始的地方。

自校队去年连续夺冠并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后,五小校园里突然多了一块崭新的塑胶足球场。

奔跑在柔软、富有弹性的塑胶场地上,精力充沛的艾柯黛·艾力宛如精灵。带球、过人、起脚、射门……每个动作都很职业。

皮肤黝黑、留着短发的艾柯黛是家族里的第三代踢球人。她的表哥艾克热木是五小的守门员教练,舅舅曾在1987年去北京踢过比赛。

今年是她来到乌鲁木齐的第三年。新疆火车站旁的棚户区内,一间租金只有几百元的老旧平房就是艾柯黛的新家。为了培养女儿踢球,艾柯黛的父母放下老家吐鲁番的几亩田地,和她一起来到了乌鲁木齐—爸爸开黑出租,妈妈做起了环卫工人。

被主教练亚力看上的那一年,艾柯黛已是吐鲁番有名的“足球皇后”。2012年,在新疆青少年足球联赛南疆片区决赛中,代表吐鲁番市三堡乡小学女子足球队出战的她,在3场比赛中打进了25球,名动一时。

在其祖父眼里,艾柯黛完全是为足球而生: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足球,晚上睡觉都要抱着它;上学后更是早上踢着足球去学校,傍晚踢着足球回家。

“我说不出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足球。我哥喜欢篮球,但我就是觉得足球比篮球好。每天放学后踢多久的足球都觉得不过瘾。”艾柯黛曾这样表达她对足球的感情。

14岁的艾柯黛在争抢时腿部受伤。因为她比女队员水平高太多,平时都和男孩子们一起训练。

5月4日,新疆天山雪豹队主场对阵重庆力帆,看台上随处可见维吾尔族足球少年。

乌鲁木齐“天山杯”青少年足球联赛首发名单,艾柯黛位列其中。这场比赛不到40分钟,五小已经打进20个球。

球场上杀气凌人的她,私下里却是一个腼腆的小姑娘,回答问题时每一句话都很简短。

“晚上看球吗?”

“看。”

“跟爸爸妈妈一起看吗?”

“嗯。”

“上中学还准备踢球吗?”

“嗯。”

她说她喜欢C罗,也喜欢梅西,对足球以外的问题总是报以腼腆的微笑。只有这时才能看到她女孩子的一面:低着头、偷偷地打量来客,漂亮的睫毛不好意思地向上翻动。

亚力也曾想让艾柯黛和女孩一起踢球,但艾柯黛始终不愿意。心气很高的她看过一部讲述新疆少年足球的电影—《买买提的2008》。她想成为影片里的米娜尔,一个和男生一起踢球的女球员。

和男生一起踢球,艾柯黛不得不面对很多尴尬。集训时是统一住宿,教练只能把她和年纪最小的男孩安排在一个宿舍。若遇到只有一个卫生间的情况,需表哥艾克热木先去探风,并在门口守着,以避开男孩。

“她害羞,但为了足球,她克服了这些困难。”艾克热木感叹,“我觉得新疆暂时不会出第二个像我表妹这样的女孩了。她有天赋,又能吃苦。”

新疆摄影师张新民刚刚拍摄了一部乌鲁木齐五小足球队的纪录片《新疆乌拉》。在他眼中,艾柯黛是个沉默而倔强的女孩,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张新民记得,艾柯黛一度排斥他的采访,直到他用一句话打动了她:“贫穷没什么丢人的,我以前家里比你家还穷。”endprint

我的未来不是梦—这是艾柯黛的网络签名。她告诉张新民自己的愿望是长大了“去国家队”。艾柯黛的父母如今已把生活重心放在培养艾柯黛踢球上,表示即使把房子卖了,也要让她一直踢下去。

对此,表哥艾克热木略有些担心:“女子职业队不像男子的那么成熟,她未来的路可能会更难走一些。”

借住在城市的足球少年

和艾柯黛一样,乌鲁木齐五小的维吾尔族球员80%来自偏远乡村。去年,亚力的朋友玉素甫·依明推荐了一名来自阿图什的农家小孩—祖里朴哈尔。亚力一度不想要,因为他“技术有点差”。但经过一年多的刻苦训练,祖里朴哈尔已成了五小校队的主力。

阿图什的依克萨克村被称为新疆的“足球之乡”,维吾尔人对足球的热爱也发源于此。村小学的博物馆里,至今仍记载着几十年前村里人踢赢外国球队的故事。

不止阿图什,新疆拥有足球天赋的维吾尔族孩子比比皆是。受乌鲁木齐五小声名所诱,很多地州小学的体育老师会主动找到亚力:“能不能让孩子到乌鲁木齐去,放到我们这里也参加不了比赛,有可能会废了。”

亚力隐约觉得,不管维吾尔族还是汉族,城市里的孩子如今越来越远离足球。他们生活条件优越,又是独生子女,宁愿待着玩电脑,也不愿去球场上吃苦。亚力曾在五小挑过4个资质不错的汉族城市孩子,孩子想踢球,但家长不愿意—“怕摔伤、骨折”。

艾克热木有着同样的感觉。这个五小的前守门员回忆他踢球的时候,身边的队友全是本市人,“我们之后的孩子就没有本市的了,都是全疆来的”。

反倒是一些来自远方的穷人家的孩子仍坚守着足球的梦想。

由于五小没有宿舍和食堂,为照顾这些远道而来的小球员的学习和生活,老师们通常都会伸出慷慨之手,让他们到自己的家里居住。主教练亚力家里,曾先后借住过十几个逐梦少年。

被誉为“新疆足球神童”的迪力夏提·卡里米江是其中之一。4年前,10岁的伊宁少年迪力夏提带着梦想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起初,他的父母也曾纠结,但亚力坚持让迪力夏提住在自己家里。

在进入乌鲁木齐五小前,迪力夏提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且身材矮小、不足1.1米,学校的老师认为他不适宜踢球。亚力选中他,则是看上了他的速度。

刚刚住进亚力家时,迪力夏提因为想家天天哭泣。他做修车工人的父亲不得不特意跑到乌鲁木齐去看他,让他好好练球。后来,迪力夏提开始适应异乡的生活,而亚力对他也视若己出。“他看到别的孩子都有手机,就给我买了一个iPhone。”迪力夏提说。至今仍用着普通手机的亚力解释,那是给迪力夏提的奖励。

迪力夏提没有辜负这位主教练的悉心栽培。在2013年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和“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上,他一人打进48个进球,赢得银球奖、金靴奖和未来之星三项荣誉。

很多人都不相信,一所中国小学的足球队会取得超越职业俱乐部的成绩。亚力记得,去年在潍坊时,连败两阵的日本队翻译曾特意跑来问他:“你们是哪个民族?”

“维吾尔族,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日本人显然不满足这个答案:“你们真的不是俱乐部吗?怎么是小学的?”

“不相信你们到新疆去,到我们学校去看一下。”亚力答道。

表现出色的迪力夏提被上海幸运星俱乐部签走后,亚力家里又住进了一名来自新疆鄯善县的小男孩——是亚力去年带队到鄯善冬训时,对方的老师跟他推荐的。

亚力说,那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孩,训练完后喜欢一个人待着看足球视频或玩足球游戏,他是“最好的中场”。

如今,亚力一家5口仍住在4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里,那是学校分给教职工的宿舍。女儿和夫妻俩住一间,儿子和寄宿的小球员住一间。亚力已无法准确说出究竟有多少足球少年在家中借住过,他们就像一只只羽翼刚丰的雏鸟,挨个从自己的手中放飞。亚力期望他们能飞得久一点儿,高一点儿。

训练结束后,少年们到更衣室换衣服。这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代课老师铺就冠军之路

乌鲁木齐五小是一所容纳了近3000名学生的维、汉双语学校,由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于1939年创建。学校对足球的重视由来已久,最早的校园足球队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87年后,五小被正式命名为“自治区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在一些大型赛事中一直表现不俗。

1994年,从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的亚力来到了这里。当时五小的体育老师编制已满,他主动要求做了一名月薪只有180元的代课教师。亚力的动力源自他一度中断的足球梦。从小学就开始踢球的他,后来听从父母的规划,上高中、考大学,离足球越来越远。当有机会重返熟悉的足球场时,他寄梦于那些奔驰的少年,能在足球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亚力曾经有过放弃的想法。特别是婚后由于妻子没有工作,其微薄工资难以养活一个家时,他不得不靠出去踢球、参加比赛赚点家用。不过,这种念头总是稍纵即逝。

那时候的亚力,一个人住在学校废弃的仓库里,白天上体育课,晚上加班训练球队。在当时还是五小守门员的艾克热木印象里,那间黑压压的仓库曾经承载着孩子们童年时代的所有恐怖幻想—口口相传的故事是“那里还死过人”。

不过,对亚力来说,没什么比足球更重要。他一直记得自己的足球启蒙教练讲给他的一句话:“你不要只看工资,要抓好球队。球队好了,什么都会好。”

亚力的坚持在1997年获得了回报,他带的足球队第一次在自治区联赛中获得了冠军。与此同时,他的编制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此后,亚力开始带队参加一些全国性赛事,屡有斩获。乌鲁木齐五小足球队的成绩在领导及外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回馈。球队开始有了经费,孩子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球衣;很快,训练场地也改建了,凹凸不平的土操场被翻修成了水泥地。endprint

这种变化让艾克热木感受深刻。在这之前,担任五小校队守门员的他,度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光辉”岁月:土质操场一下雨到处都是泥坑,极易滑倒;缺乏防护装备,他就把红领巾绑在膝盖上;学校只有一套比赛服,守门员也只有一只工地上用的毛线手套,每次比完赛都得收回去……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五小的足球少年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1998年,艾克热木还上了一回电视。当时,央视报道了“五小”同国外少年足球队的比赛,担任守门员的他把双手挂在门框上,紧紧盯着远处滚动的皮球。那时,他从未想过可以成为职业球员,甚至没有职业俱乐部的概念。

因为缺少专业的中学区球队,大多数足球少年小学毕业后就远离了足球。师范毕业时,艾克热木也曾想过像同学们一样做生意、当警察,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五小当起了代课教师,协助亚力训练球员。经验不足,他就在网上看视频自学。钱不够花,他就在晚上兼职开出租车。

2012年12月艾克热木结婚了,这让他痛苦过很长时间。在维吾尔族的观念里男人要养老婆,但艾克热木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妻子的工资超过他的3倍。

他不好意思花老婆的钱,也想过“不行就放弃这个工作”。但一辈辈新疆基层教练传下来的信念让他坚持了下来。

足球的馈赠

今年5月,艾克热木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他和另两位助理教练,成了有正式编制的体育教师。

现在的他已不再开出租车。他把家里凑钱为他买来的那辆出租车包了出去,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训练队员。刚刚结婚一年多的他,由于忙于球队的集训和比赛,至今与妻子见面不足5次。

球队屡创佳绩也让亚力获得了更多的机遇,新疆足协欲调他去当教练,也有学校邀请他当校长。但他最终还是留在了乌鲁木齐五小。目前,五小共有4支足球队:一至六年级每两个年级一支,外加一支女队,其中由五、六年级组建的一队为校队。而他是学校专管体育的副校长。42岁的他,仍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

以往经费紧张的时候,亚力会去找朋友玉素甫·依明,一个屠宰场老板,同时也是新疆最有名的球迷。上世纪90年代末,玉素甫斥资100万元,在新疆最早办起了足球比赛。为了制造影响,首届比赛开幕式时他把新疆几乎所有的明星都请了去。

如今,随着五小足球队声名在外,亚力已很少再为经费发愁。越来越多的商人和企业加入了赞助队伍。

上级部门和政府的扶持也处处可见。2011年,第一次参加潍坊“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并夺冠后,学校多了一个崭新的笼式五人制足球场;第二年再次夺冠,修整学校操场的项目很快获得通过。去年三度卫冕,返程时少年们难得坐了一回飞机。之后,他们受到了众多官员的接见,自治区政府专门拨款30万元用于球队的饮食,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也拿出14.9万元奖励球队。

亚力开始忧心另外一些事情—那些由他亲手培养的少年们小学毕业后,大部分在初中、高中阶段中断了训练,甚至告别了足球。他一直惦记着那个名叫凯撒、专从乌鲁木齐四小挖过去的前五小守门员。凯撒现年18岁,已远离足球多年,一米九几的大高个,跟着父母做生意。在亚力眼中,他仍是最好的守门员人选。

执教五小20年,亚力培养出了数百名足球少年,但有机会进入专业足球学校继续训练的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小学毕业后,走上了初中-高中-大学这条更为保险的上升通道。而那些有机会继续踢球的,多半也不在新疆。由于新疆没有专业的足球俱乐部,他们大多选择了内地,优秀者还踢到了意大利的联赛。

长期在外地踢球,于成年人不算是障碍。但对只有十几岁的维吾尔族少年来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差异,极易让他们半途中止训练。这样的事情,亚力曾见证过多次。“拿冠军后,国安、上海申花等很多俱乐部的领导过来看我们的孩子,说能不能把孩子送到他们的俱乐部。孩子去了以后,待了一两个月就给我打电话:‘老师,我想回去,饮食不方便。”

亚力知道,如果他们回来,职业足球道路或许会就此戛然而止。他每次都让孩子们“好好踢”,学习先进的足球技术,也学习如何做人。有时候,他也会偷偷给职业队的教练打去电话:“能不能鼓励一下孩子,他们可能是想家了。”

梦想正照进现实

亚力一直有个想法,希望他的小球员们升入中学后仍能待在一个队里,一起踢球一起成长—就像当年“健力宝小将”一样,那时候人们或许会说“五小小将”。

他还希望,能组建一个专业的足球俱乐部,让那些长大的年轻球员不再四处游走,拥有一个留在新疆踢球的机会。

他的这些愿望正逐渐变成现实。他指指桌子上的红头文件,说乌鲁木齐市政府已经同意组建一个全新的职业俱乐部。而他,将成为俱乐部少年队的主教练。

最近几年,新疆足球资源突然呈井喷状态。少年足球队遍地开花,随便走进一个巷子都能看到踢球的少年。进入内地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年轻维吾尔族球员也越来越多。2014年,新疆终于有了自己的中甲球队,3名新疆本土球员成为这支职业队伍中的一员。亚力恰逢盛世。

时代在变,孩子们如今比教练们更知道俱乐部、豪门与足球明星。亚力要求他们必须在踢球前把学习搞好:“国外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当球星。你们课都不上,汉语也说不出来,还踢球吗?还踢中超吗?”

对于中国足球,亚力仍然充满愿景:“我希望中国足协从各个民族(包括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选取最好的苗子,把最好的队员招进一个队里……我们也在看世界杯,也很希望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国家队出现在世界杯上。”

某种程度上,即将在山东潍坊举办的“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堪称一个小型的世界杯。在球队备战的这些日子,守门员教练艾克热木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将最基层的足球教练一直做下去。这或许比做生意、当警察更有意义。

球队训练的间隙,艾克热木甚至已开始幻想未来的图景:他坐在电视机前,看见自己的学生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那时候,他可以自豪地说:“看,那是我的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艾克足球队踢球
月球机器人足球队捧得“天神杯”
机器人足球队角逐“天神杯”
踢球
爱箱常满
爱箱常满
学习、踢球两不误
功能性动作筛查在北京女子足球队中的应用
小丑鱼吞石记
窃贼骑的是哪辆车
像梅西那样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