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5-01-30 08:39陈从喜
中国矿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依赖度矿山企业矿业

吴 琪,陈从喜

(1.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1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吴 琪1,2,陈从喜1,2

(1.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12)

矿产资源丰裕度、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和矿产资源依赖度是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2013年度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数据研究这3个参数发现,全国煤炭基础储量东、中、西部占比为7.2%、49.4%和43.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为20.51%、42.12%和37.38%,矿产资源依赖度为分别为0.99%、5.88%和5.94%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最为丰富,且矿产资源开发强度也远领先于东、中部地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却相对缓慢。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不足、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制度不健全、地理条件险恶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建议西部地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拓展矿业资源产业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基础来实现资源开发、经济增长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经济

矿产资源丰裕度、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和矿产资源依赖度,是研究矿产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三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2013年度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从这3个方面研究了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了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抑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2004~2013年各省份 GDP见图1(a)、图1(b)、图1(c),东部省份相对经济较发达,中部省份次之;图1(d)显示出东中西部地区GDP近年增长情况,东部地区GDP增长趋势线方程系数为28705,中部地区GDP增长趋势线方程系数13371,西部地区系数为11173,从线性拟合趋势线方程系数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东、中、西部GDP增长曲线符合S型曲线规律,中国经济还处于线性快速增长阶段。

图1 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省份2004~2013年GDP

1.1 矿产资源丰裕度

矿产资源丰裕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在矿产资源方面的赋存程度,一般来说对区域经济增长不会产生影响[1]。作为主要能源矿产,石油、煤炭的基础储量一直是衡量地区矿产资源丰裕度的重要参数。2013年度全国石油基础储量28.69亿t,其中基础储量达到3亿t以上的省份有新疆、黑龙江、山东及陕西,东中西部省份分别占比29.1%、25.2%和45.8%。同年全国煤炭基础储量2362.90亿t,其中基础储量达到100亿t以上的省份有山西、内蒙古、新疆和陕西,东、中、西部省份占比为7.2%、49.4%和43.4%。西部地区能源矿产相对最为丰富,中部地区次之。

1.2 矿产资源开发强度

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是指为了获取矿产资源而进行的开发活动的强度,当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超过了一国或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2]。将东、中、西部采矿业单位就业人员占社会全体就业人员比重和采掘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所反映的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的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截至2013年底,全国持证矿山企业99536家,全年工业总产值17244.59亿元。其中东部省份矿山企业数占比18.86%,总产值占比20.51%;中部省份矿山企业数占比32.57%,总产值占比42.12%,西部省份矿山企业数占比48.57%,总产值占比37.38%[2]。西部地区矿山企业虽多,但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图2)。

全国非油气矿业从业人员634.46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8108.46万人,矿业从业人员占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9219.22亿元,其中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3790.76亿元,占比3.13%。其中东部地区非油气矿业从业人员141.86万人,占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48%,采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3.16亿元,占东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8%;中部地区非油气矿业从业人员272.86万人,占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5.92%,采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10.02亿元,占中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3%;西部地区非油气矿业从业人员219.74万人,占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5.61%,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7.58亿元,占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82%。中部和西部地区矿产行业从业人员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3)。

图2 东、中、西部非油气矿山企业及其工业产值占比情况

图3 东、中、西采矿业单位从业人员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1.3 矿产资源依赖度

矿产资源依赖度是指地区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矿产资源行业或者矿产资源部门产值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高,地区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其受矿产资源的影响也就越大[1]。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所研究区域的大小以及区域的资源型特征明显相关,我们从《2013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分别搜集到2013年度非油气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出各省份非油气矿山产值占GDP的比值。总体来说,西部地区省份矿产资源依赖度最大(均值5.94%),经济结构相对更单一,中部地区次之(均值5.88%),东部地区相对依赖度最低(均值0.99%),表明后者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这与矿产资源丰裕度规律一致(图4)。除山西省外,其余地区省份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增长与资源依赖度的负相关关系。

图4 非油气矿山企业2013年度工业总产值占比各省GDP情况

综上所述,相较于东部、中部地区,西部矿产资源相对最为丰富,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也大大领先于东、中部地区。然而由于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对矿产资源的经济依赖度也最大,导致其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近十年来无论是地区GDP还是经济增长速率,都在东部地区的一半以下。

2 造成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浅析

为什么矿产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未能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否矿产资源优势反而抑制了区域经济增长?在这里,我们引入“资源诅咒”效应来简要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

“资源诅咒”是90年代初期由Auty在研究资源输出国经济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出的[3],大意是指,资源禀赋的国家和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和输出不仅不能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而拖累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这还是一个具有全球维度的普遍现象。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资源寻租以及资源财富的挤出效应和资源产业的基础效应等[4-7]。从直观上看,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显著的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符合“资源诅咒”的原理。归纳起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矿产资源产业布局不合理

截至2013年底,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非油气矿山数量为18777座、32419座和48340座,其中大、中型矿山企业占比分别为20.41%、9.55%和5.88%[2]。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度较高,造成了西部矿业产业结构普遍具有单一型和超重型特征:主要以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而加工开发业的比重很小;盲目追求矿产产量所带来的近期经济效益,产品结构多表现为初级矿产品为主,因而价格较低,难以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企业普遍缺乏配套企业的关联;同时企业间不合理的竞争及矿业资源所带来的经济诱惑,导致企业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沟通,缺少产业分工与技术合作,因而产业链较短,未能发挥产业的聚合优势。

2.2 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不足

矿产资源开发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短期经济效益,使得资源富裕地区的政府和家庭对当前经济状况盲目乐观,从而忽略了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长期以往,必然会加重对自然资本的依赖,同时忽略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还可能吸引潜在的企业家、创新者投资初级矿产品的生产,导致人才外流和技术革新缓慢,使整个区域经济缺乏推动力。同时,地区政府将矿产开发所带来的利益部分用于初级产业或社会回报率较低的产业,使得制造业、教育、高新技术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等其他产业投资不足,进而丧失了保障未来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2.3 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制度不健全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所有者的代表是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矿业权出让过程中设置租金以吸引寻租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西部地区的企业家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把精力放在寻租活动而非管理和技术创新上;同时这些寻租活动还进一步加剧了政府部门及个人的贪腐行为的蔓延,引起政府政治制度的弱化进而抑制区域经济的增长。2014年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违法立案6020件,东中西部地区矿业违法占比分别为25.56%,22.46%和51.98%。

2.4 地理条件险恶、基础设施落后

据《2013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数据表明,2013年东部地区非油气矿山年投资额583.40亿元,利税总额942.87亿元,投资回报率达161.62%;中部地区非油气矿山年投资额2083.03亿元,利税总额1563.60亿元,投资回报率为75.06%;而西部地区非油气矿山年投资额2351.28亿元,利税总额2165.19亿元,投资回报率为92.09%[2]。相较于资源丰裕的西部地区,资源较贫瘠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却因靠近东南沿海,使得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却因基础设施落后、地理条件险恶或交通不便,制约了矿业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1)从经济增长线性拟合趋势线方程系数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东、中、西部GDP增长曲线符合S型曲线规律,中国经济还处于线性快速增长阶段。

2)2013年全国煤炭基础储量东中西部占比为7.2%、49.4%和43.4%,西部地区能源矿产相对最为丰富,中部地区次之,东部最少;非油气矿产资源总产值东中西部占比分别为20.51%、42.12%和37.38%,表明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虽高,但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发展;东中西部对矿产资源依赖度分别为0.99%、5.88%和5.94%,表明西部地区省份矿产资源依赖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经济增长与资源依赖度的负相关关系。

3)由于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长久以来区域整体处在经济相对落后贫困的状态,使得人们在矿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尽管在资源开发初期,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当地的经济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导致矿产资源整体利用水平不高,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大多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在开发过程中并未投入足够的技术及资金用于环境保护治理,因而带来诸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加剧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3.2 建 议

结合西部地区自身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建议采取下述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的平衡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坚持科学引导、统筹规划的原则,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西部地区资源密集、污染少、耗能少、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矿业资源;为防止矿业开发零乱分散,应节约集约用地、集中布局产业,尽力整合和资源,使矿业资源集群化,促进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强预警调控,不再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慎重发展开采成本高、市场前景偏差、生产工艺条件不成熟、资源浪费严重的矿业。

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拓展矿业资源产业链。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应尽快摆脱技术含量低下、生产产品初级等原始矿业经济发展面貌。可通过引进并培养优秀人力资源、革新生产技术水平、配置先进工艺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高科技产品以适应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加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开展新能源开发领域的技术攻关,加强工艺创新与实践,提高矿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通过梯次开发,同时努力提高三率,从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基础。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基础产业落后,而矿业经济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领域中具有短、平、快的效应,优化矿山企业发展环境,可为西部地区矿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实现资源开发、经济增长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个人、集体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吁和关注也愈发强烈。矿产资源的大规模无序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赤字的最主要因素,这就要求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轻环境破坏,达到环境和开发的平衡。

[1]王云.矿产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探讨[J].时代经贸,2011(6):39.

[2]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3年全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R].2014.

[3]Auty R.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R].London and New York.1993.

[4]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1):78-89.

[5]赵奉军.关于“资源诅咒”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6(1):8-12.

[6]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6):96-102.

[7]Papyrakis E,Gerlagh R.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181-193.

Research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estic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U Qi1,2,CHEN Cong-xi1,2
(1.Information Centre,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0812,China;(2.Key Laborato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Strategic Research,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0812,China)

This thesis quoted relevant data fromNationalNon-petroleumMineralResources 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StatisticalYearbookof2013 from three aspects as abundance,exploitation strength of mineral resources,and dependence on mineral resources.It can be seen that basic reserves of coal in the Eastern,the Central,and the Western region accounted for 7.2%,49.4%and 43.4%,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strength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20.51%,42.12%and 37.38%,mineral resource dependence is 0.99%,5.88%and 5.94%respectively.It drew a conclusion that the Western region has relatively the most abundant,as well as the exploitation strength of mineral resources comparing to the Eastern and the Central region.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low in Western region due to simple economic structure,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lack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unsound regulatory system,sinister geographical conditions,poor infrastructure and so on.The Western region may improve or reverse the status by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mineral resources;exploitation;regional economic

吴琪(1987-),女,湖北武汉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硕士,现从事矿政管理、矿业经济类研究。E-mail:wuqi@infomail.mlr.gov.cn。

F407.1

A

1004-4051(2015)10-0047-05

2015-01-02

猜你喜欢
依赖度矿山企业矿业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矿山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基于要素报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研究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黄金矿山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