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认识

2015-01-30 07:23马红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党组织民族

马红梅

(宁夏党校,宁夏 银川 750021)

对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认识

马红梅

(宁夏党校,宁夏 银川 750021)

党和国家始终把和谐、稳定和发展作为民族地区工作的核心,并且把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作为民族地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此,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为出发点,通过自力更生与国家援助相统一的多种方式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群众路线既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同时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关键性路径。因此,正确认识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差异性、特殊性和可行性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

民族地区;群众路线;认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遵循这一根本遵旨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民族地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又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存在,使得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因此,怎样立足于差异性和特殊性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民族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应探究的关键性问题。

一、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一)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是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一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飞跃性与历史性变革。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民族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伴随着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以分化为目的的分裂主义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和包括民族风俗习惯在内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的存在,也在弱化、淡化着民族团结与宗教和顺的局面,并且离散着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鉴于此,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才能营造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二)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是进一步落实民族工作的内在要求

落实民族工作的关键是民族团结和人心所向,即团结群众和争取人心,从根本上讲,民族工作实质上也是群众工作。因此,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一民族工作的主题,始终离不开群众路线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说,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既是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团结群众和争取人心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保证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民族工作要我们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形成满足群众需求和多民族共同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合理、妥善地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

(三)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是进一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体现

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重大工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亦是如此,其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性环节。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是深入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力量,不仅担负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任,而且肩负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现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使命,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真切情感,保证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和桥梁作用,就必须在民族地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力求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上,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紧密联系群众,确保践行群众路线工作的顺利开展[2]。

二、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艰巨性

(一)多民族混居杂居,增加了群众路线践行的困难度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本就存在着明显的“多民族杂居”现象,此种居住方式能增进民族间的往来、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合。与此同时,由于各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文化性差异、宗教性差异、习俗性差异的存在,使得各民族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应深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根据民族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困难度。

(二)民族地区宗教信仰泛化,增加了群众路线践行的困难度

民族地区信教群众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且呈现出泛化的特点,而这种泛化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宗教与信教群众的关联性使得宗教在民族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并且宗教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和宗教教义全方位地影响着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因此,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考虑信教群众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发挥宗教场所和宗教界人士的作用,而这无疑增加了践行群众路线的困难度。与非民族地区相比,做好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具有艰巨性和挑战性。

(三)民族地区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增加了群众路线践行的困难度

不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较差,劳动力自发性外迁与政府性劳务输出交互作用,致使农村妇女、老人、儿童成为主体性劳动力,部分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增加了党员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难度。鉴于此,部分农村地区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的方式为民众发钱发物,激发民众的参与度与积极性,由此产生的基层组织活力缺乏和党员综合素质低下现象致使群众路线的有效践行面临困境,更有甚者,少数基层党组织连反应自身利益诉求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严重阻碍了群众路线的践行力度。

三、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

(一)尊重民族文化差异,为践行群众路线创造前提

民族地区基层组织领导干部需认真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民族地区民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理念深入人心。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服饰特征、教育等,妥善处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问题,真正做到讲法制、讲策略、讲原则,认真区分矛盾性质,始终坚持属于什么问题就解决问题,最终维护民众的根本利益需求,为践行群众路线奠定良好基础,让民族地区民众始终跟党走,进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3]。

(二)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践行群众路线奠定基础

从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初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后,党中央在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自然条件较差,而且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较大。因此,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现代网络传播工具建设,扩宽现代网络覆盖面,为践行群众文化奠定基础。同时,还应不断完善乡镇图书馆、农村文化站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金投入,满足民族地区民众精神需求,确保群众路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践行群众路线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民族地区的基础和核心,是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性力量。因此,进一步创新满足不同民族区域不同情况的党组织建设模式,党组织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均应与民族地区的党员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匹配,并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借助现代交通工具,扩增党组织覆盖范围,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功能的灵活发挥。同时,还应强化群众利益机制的建设,鼓励群众积极反映情况,了解民族地区群众呼声,开通行风热线、群众来信等可凸显民情民意的途径,通过多样化手段解决民族地区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此外,民族地区基层组织还应多关爱困难党员与群众,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服务民生、服务改革等工作,保证群众路线践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为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人才保证

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人,党员干部是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群众路线的践行成效。因此,民族地区党员干部需增强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总的来讲,需提升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以下几种能力:第一,矛盾解决能力。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杂居现象存在,民族文化、风俗、宗教信仰不同,势必会出现多种矛盾与冲突,党员干部应常常分析排查,专门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及时调解,争取将民族问题妥善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造成更大的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第二,风险防控能力。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应具有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避免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风险的存在;第三,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存在,让民族地区成为公共事件发生的高发区。因此,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应急处变能力,力求控制好、处置快、解决好;第四,通过宗教政策落实群众工作的能力。由于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意识与宗教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党员干部应结合民族地区的这一特征,将宗教信仰与群众思想意识相结合,保证信教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群众路线相关理念与政策。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干部只有具备以上几种能力,并具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解决“空心化”现象

针对民族地区的“空心化”现象以及劳动力大多为老弱妇孺的现状,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现代经济,鼓励投资者到民族地区办厂,给予其资金补助与政策优惠,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才回流。通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转变民族地区群众的就业观念,就地就业,留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保证群众路线工作更好地在民族地区开展和践行。

总之,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工作路线,新时期践行群众路是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必然选择,因此,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民族地区经济全面社会发展为重心,促进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

[1]李金华,赵淑芳.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贯彻群众路线的挑战和对策[J].前沿,2014(Z7):41-43.

[2]安梅.边疆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红河州为例[J].红河探索,2013(05):17-21.

[3]刘靖北.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03):32-38.

[C957]

A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党组织民族
我们的民族
清华党组织公开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