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时代”到“用户时代”
——浅谈新的媒体环境下纸媒自我嬗变之路

2015-01-30 16:47张留东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办报报业版面

□张留东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洛阳471023)

从“读者时代”到“用户时代”
——浅谈新的媒体环境下纸媒自我嬗变之路

□张留东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洛阳471023)

移动互联的强势冲击和宏观经济的持续低迷所形成的双重叠加,使得不少报业同仁时下深陷于迷茫和焦躁之中:是坐困愁城、随波逐流,还是坚定信心、自我嬗变?

我们的选择是后者。从2010年起,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即在所属《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河洛生活导报》等纸媒中,强力推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办报思维,有效巩固了在洛阳区域市场上的影响力。

市场定位:从“读者时代”到“用户时代”

“读者”,是报业一直沿用的关于受众的固化概念,它所传递的其实是一种主观供给、利害不明的计划经济办报思维,即我办你看、供需脱节。而“用户”概念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强调用户至上、利益相系,倡导主动服务、科学生产、适销对路。

反映在采编过程中,这两种办报思维的做法截然不同:前者往往不清楚甚至不想搞清楚现实读者和目标读者的构成、特点和需求,跟着感觉走,一本糊涂账;而后者则视报纸及其所属版面、栏目、稿件为产品,采用工业化的思维和流程——用户研究、产品研发、组织生产、市场营销、用户消费、市场反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在采编出版人员培训时,我们经常引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同样,每一名报纸采编出版人员都应经常自问:谁是我们的用户,谁不是我们的用户?用户的特点和需求是什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用户服务?

举一实例:2013年,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洛阳晚报》、《洛阳商报》、《河洛生活导报》均将正文字号由6号字调整为小5号字或5号字,并调大了字间距和行间距,使得阅读更轻松。这样做,就是为了优化报纸产品的用户体验。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用户意识。

产品定位:从“新闻纸”到“功能纸”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报纸的功能定位于“新闻纸”(newspaper),致力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追求稿件条数之“多”、传播速度之“快”。其实,“多”和“快”,早已不是纸媒的优势,广播时代和电视时代不是,移动互联时代更不是。

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体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播渠道,而更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平台,新闻、资讯、娱乐、游戏、互动、服务等功能高度融合,仿佛“千手观音”,无所不及。相比之下,如果纸媒仍然抱残守缺,恪守传统的单纯“新闻纸”功能,无异于“赤手空拳”,难有胜算。

为此,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力争“扬长补短”。与新媒体相比,纸媒之长在于权威、专业、理性、整合,之短在于时效性差、容量有限、互动性差等。立足于“扬长补短”,我们提出报纸要从以前过于突出单一的新闻传播功能,向新闻性、服务性、娱乐性、知识性、实用性、互动性的复合功能转变,其中在新闻传播功能上,放弃“短、平、快”,强调深度、幕后和观点引领。

以《洛阳晚报》为例,从2010年开始,先后通过3次改版,形成了“三叠五块”的功能设置格局:“三叠”是指报纸分叠编排,均以封面引领,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提升广告效果;“五块”是指内容功能分块设置——本土新闻、时事新闻、领域新闻、副刊和周刊,细分用户,功能多元。

操作方式:从“跟着感觉走”到“八化”办报

内容生产本土化。扎根本土,深耕区域,应是纸媒的不二选择,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内容生产本土化”包括本土新闻、本土文化(副刊等)、本土化表达(地域特色)。只要纸媒在本土扎得足够深,就不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和养分。

生产流程工业化。纸媒的所有版面、栏目和稿件都应遵循工业化的生产流程,即:用户研究(读者特点和需求分析)→产品研发(定位、策划、设置)→生产组织(采、编、印)→市场营销(发行、广告)→用户消费(订阅、阅读)→市场反馈(用户反映)→新的用户研究……

版面设置功能化。每个版面的设置,既不是编辑部领导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应是某个编辑的个人偏好,而是立足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研究,以需定产,适销对路。优质的版面产品,须与用户需求、兴趣、阅读习惯等相匹配。

版式表达视觉化。目的在于克服文字表达的局限性,优化用户体验,让阅读更直观、更愉悦。视觉化需要综合运用图片、制图、制表、漫画及点、线、面、色等各种元素。

报道视角平民化。以用户为中心,反映在报道视角上,就要与读者“平行站位”,而忌“居高临下”;就要体现“平民意识”,而忌“贵族姿态”;就要多些“人文情怀”,而忌“官僚作派”。

传播形式易读化。产品生产的目的是让用户消费,而报纸产品的消费方式就是阅读。易读化就是让用户在消费产品时更便捷。体现在稿件和版面的编排上,需增加版面和文章的导读(核心提示)功能、长文章的模块化处理、字体字号的合理运用、生僻字的注音、名词解释、相关链接等。

质量评价市场化。一张市场化的报纸,其质量的优与劣,最权威的评判者不是办报者,也不应是新闻奖评委,而是自主订阅报纸的用户——具体衡量指标包括有效发行量、用户阅读时间、用户忠诚度等。坚持“质量评价市场化”,就需在内部建立市场化的作品评价体系,引导采编人员按照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内容。

报纸发行精准化。报纸发行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否细分市场、覆盖目标人群,决定着市场号召力。只有按照报纸定位和用户定位,优化发行结构,方能赢得广告客户。

身处传媒格局剧变时代,只要我们辩证分析挖潜力、凝神聚力促转型,纸媒就一定能拓展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河南省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猜你喜欢
办报报业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青岛报业整合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