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编辑如何应对微时代

2015-01-30 16:47夏旭光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信时代

□夏旭光

(聊城日报社,山东聊城252059)

纸媒编辑如何应对微时代

□夏旭光

(聊城日报社,山东聊城252059)

近年来,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广泛盛行,形成了传播的微时代。在微时代里,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必须要进行改变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除了方向性的问题外,纸媒编辑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从采编人员应该注重内容、注重思想性、注重方向性等几个方面,阐述编辑该如何应对微时代。

纸媒 微时代 编辑 改变 微信 传播

微时代,即以微信、微博等跨平台的通讯工具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以各种技术为依托,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进行的以互动、高效、实时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传播时代。不管大家承认与否,随着微信和微博的迅速流行,阅读已经进入“微时代”。

然而,在微时代的发展中,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受到的冲击最大,在这个传媒业处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此消彼长的快速转变中,纸媒编辑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应对微时代呢?

微时代的特点

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信的快速发展,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激情。一个人分享了一个观点,朋友圈里的更多人看到之后继续分享给其他人。信息的传播呈几何式的爆破增长,带来了群体共鸣、或许就会实现群体决定。一句心里话、一段心灵鸡汤、一张照片、一段语音、一段视频,这些都带给了人们不同的感觉,或许会带来未知的社会改变,带来无数的可能性,更带给我们一片广阔的思想天地。

关注宏观大势,也不放过社会细节。微博、微信的欢迎程度在关注度上来体现,获得大量的关注才是生存和继续下去的动力。如何获得大量的认同,调好众口菜是重点,所以说紧抓热点,从天下大事到柴米油盐,事无巨细,只要你需要就是我关注,才是微博、微信一路前行的原因。

从封闭走向开放。对于传统媒体时代来说,信息的传播相对比较闭塞,纸媒、电视、广播是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微博和微信通过互联网给人们大量可获取的信息。特别是微信,因为朋友圈的存在,形成一个相对可信赖的圈子,从而在此圈子里,人们可以尽情的信息开放分享。

关注群体生活,也注重个体需求。微时代就是一个依靠社会软件联接、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之间兴趣、缘分、魅力的纽带,营造一个基于话语的、临时的、短期的组合的社交网络。微时代的强大在于传播信息的方式更便捷化和人性化。微博、微信这些即时网络通讯产品,特别是微信以近乎免费的方式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而且仅耗少量流量……它带给了人们一种新的移动沟通体验。

从听你说到我要说。微时代通过软件有效结合了点对点与点对面的传播功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人际传播的拟态和延伸,从听你说到我要说,使媒介人性化,补救了以往社交媒介所没有的某些实用功能,也代表了媒介发展越来越尊重个体需求的趋势。微信的兴起和流行,也一定蕴涵着很多“正能量”。它是一种自由生活方式的代表,无论是语音对讲,还是寻找附近的人,以及很多人性化设计等,都以用户体验为根本出发点。

微时代对编辑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冲击的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努力尝试转型,融入微时代。但是,由于纸媒和微信等各自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发展思路,所以纸媒如果想分微时代一杯羹,那么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微时代。除了在战略、战术上进行改变外,最直接、最具体的应该是微时代对纸媒编辑的新要求。

纸媒在微时代发展,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实现“永远在线”,这样才能凸显公共性、及时性和互动性的优势;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会给受众以不同于纸媒的阅读体验,不但有文字、图片,还有音频以及视频,将后现代的边缘化、去中心化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纸媒涉足微时代,要实现关注的改变,从关注自己的喜好转变为关注社会焦点;当纸媒涉足微时代后,要把信息的传播转变为随时发送信息,没有时间差、没有距离感、没有高门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受到的局限。

编辑要不断的顺应用户的习惯、需求所发生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新的体验,最终将纸媒的读者、观众转化为新媒体的用户,把纸媒的受众优势转化为新媒体的用户优势,并且吸引来纸媒以往未能吸引的用户。

要确立稳定的价值体系,不能“随大流”。特别是党报的编辑,一定要保持政治性、政策性,虽然关注度高,但是相关的敏感度也很高。在进行发布微博和微信时,要对各种各样的观点进行筛选。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耳目清静,心有定力,不为流言所惑、不为杂音所扰,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主流价值为准绳,以科学理性、公平公正去谋取最大公约数,激发建设性力量。如果心中无数,人云亦云,必然进退无据,也将失去存在价值。

采编如何适应微时代

纸媒要适应微时代,新闻采编业务的改变是必不可少的一关,这关乎着纸媒转型的成功与否,纸媒编辑在转型的过程中,在传播细节上的改变和突破是关键的一环。

内容为王——在转型微时代的时候,纸媒不能放弃内容为王和良好公信力的优势,但是由于智能终端与纸媒形态区别甚大,因此对于推送的信息,需要编辑精心选择与编辑,既要结合新媒体特征,考虑用户的阅读习惯,重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继续发挥着内容优势,而且还要在兼顾报纸原有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原创、吸引人的内容。

勇于担当——编辑要确立稳定的价值体系,心有定力,不为流言所惑、不为杂音所扰,以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拓展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平台,要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主流价值为准绳,以科学理性、公平公正去赢得民心,实现纸媒和微时代的无缝衔接。

脚踏实地——编辑在涉足微时代时更应该注重传播实效,讲究传播规律,不花无用功,避免空对空,形成从心态到语态的转换,摸索出新的表达方式,说老百姓贴心话,做老百姓贴心事,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用户,才能在更广的平台上发挥作用。

深挖细节——编辑应适应向微时代的转型,要注意在细节上进行改变。纸媒一般都是大篇幅的稿件,微时代则喜欢一些小篇幅。因此,编辑应注意从文章的可读性改变为易读性,从大篇幅改成短小精悍,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快阅读,满足快节奏。对于大篇幅稿件来说,可以通过阅读提示、正文指导、快评等一系列的深入吸引眼球,抓住用户的心理。

平等对话——编辑要改变“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思维,不能“打官腔”,要以“友好不讨好、亲和不迎合、对话不对立”的姿态,与用户开展交流互动。对待不同声音,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居高临下、面孔生硬,只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调整重心——编辑要深入研究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以用户为关注点,要以对用户需求进行敏锐的反应,关注大家关注的问题,可以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可以对过程进行描述,并根据读者的回馈信息对内容和产品有更准确地推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内容、创新表达、创新服务、创新运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粉丝黏合度,从而实现在融合中引导、在引导中融合。

纸媒进军微时代,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进军新兴媒体不是放弃传统,纸媒编辑的基础和优势不仅不能丢掉,还要进一步增强。只有盘活存量、扩展增量,将人才、资源、内容、品牌等纸媒的固有优势进一步挖掘出来、整合起来、延伸开来,才能战胜困难,实现新的突破。■

(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微信时代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微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微信
微信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