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统行业”助力经济转型腾飞

2015-01-31 03:44张周平
浙江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外贸跨境电子商务

张周平

“互联网+传统行业”助力经济转型腾飞

张周平

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打通传统行业的“任督二脉”,对传统行业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颠覆,进而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但并非两者的简单相加,也并非传统行业简单触网即可完成渗透与融合。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打通传统行业的“任督二脉”,对传统行业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颠覆,进而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对于传统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单纯基于线上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发展瓶颈,未来的发展趋势势必是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且势必是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通过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来迅速扩大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其发展模式是互联网行业主动向传统行业渗透,对传统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与思维模式进行颠覆,进而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主动、深度的融合。二是“+互联网”。除互联网主动出击“颠覆”传统行业外,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由于新兴经济的替代,其自我革新和自我升级意愿较为强烈。其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极大冲击,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其对互联网的态度应是“拥抱”而非“抵触”,因此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应积极培养并深化“+互联网”思维,主动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自我颠覆与变革,加速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实现行业+互联网的深入融合,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

本文从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银行业、互联网+外贸业来分析互联网+将对传统行业产生将带来的的影响,将如何助力我国经济的转型腾飞。

互联网+制造业:如何改变价值创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经济正在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在制造业领域,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制造业的盈利模式,销售模式、研发模式和生产模式,最终使制造业的效率更高,将传统制造业改造为现代制造业。

“互联网+制造业”大大削减了产销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与传统B2C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而制造业最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一)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制造业的变革影响

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和品牌商。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拉动式的生产并不一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关键是供应链各方面更紧密的协同,以实现更加“柔性化”的管理。

拉动式生产、柔性化供应链对于企业价值巨大。但在过去30年里,只有极少数企业有洞察力也有资金采取这种模式。他们是制造业的丰田、流通业的沃尔玛、服装业的ZARA。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终端数据的掌控、敏捷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远高于竞争对手的营业利润率。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要实现“拉动式柔性供应链”耗资巨大,注定只能成为企业巨头的专利,让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及。

但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小企业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由于交易、营销活动的在线化,可以利用大数据精准地进行市场调研、细分,选定目标客群,评估天花板。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不需要再用“猜”的方式预测市场,而是可以用小批量来测试市场,再利用灵活的试销、AB测试等方式,从销售相关数据中找到潜力款,然后根据生产周期与销售周期多频次小批量补货。最重要的是,在市场需求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以数据趋动的C2B柔性供应链,可以灵活应对。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制造业商业模式

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B2S2C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按需定产而没有库存在工业化时代是可望不可及的。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渴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迎面而来,并逐渐成为取代B2C的模式。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沟通、需求的聚合都因互联网而变得轻而易举。通过C2B模式预售,不仅美食、服装、家具、家电可以定制,甚至旅游、装修也都可以。C2B是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预售可以聚合大量订单,大规模定制让成本趋于合理,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C2B模式的特征包括:

(1)个性化定制。这是最重要也是主打的,C2B的产品肯定要满足用户千奇百怪的个性化需求,从个人电脑时代的DIY攒机衍伸出来的定制电脑,到现在手机用户自己刷ROM、装扮手机等,无不彰显用户个体的强烈需求。

(2)数据处理能力强。传统生产模式衍生出的是大规模、流水线、标准化、成本导向的B2C运作模式,所有环节都是厂家驱动和主导,而C2B则是消费者驱动,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在商业链条上一个一个环节地进行波浪式、倒逼式的传导。

(3)服务专业规范。需要一个专业规范的产品技术服务体系来支撑。

(4)具备全产业链。除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外,还要通过减少环节减少库存等方式提高利润率,同时将中间环节损耗让利给用户,降低成本,所以在C2B模式里前店后厂的全产业链很重要。

互联网+银行:新金融时代的变革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催生出银行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基于互联网数据的蚂蚁微贷令不少银行看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P2P风生水起使得银行反思自身小微金融服务。金融领域本身创新就层出不穷,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后更是不断颠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也在一次次刺激着传统银行的神经。传统银行也主动投身互联网金融,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银行带来的重大变革:

变革一:从“开户”开始

在线开户的流程精简、在线化,系统提示用户矫正采集姿势,提示用户读取数字验证码,采集PC或手机摄像头视频帧,通过人脸检测和关键点定位,通过计算人脸角度、遮挡和光线决定是否需要重新牌照,如果通过的话则获取满足质量要求的人脸,并且提取嘴部特征进行唇语识别,通过唇语对比判断是否是活体,对通过活体检测的人脸进行压缩加密和传输,最后调用人脸识别对比服务并将对比结果返回。

变革二:银行渠道的全面互联网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将搬到网上,首先,电子银行能够满足用户对办理银行业务便捷性的需求,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渗透率不断提高,因此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快速增长。其次,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均已在高位,可提升空间缩小,电子银行已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替代率平稳上升,增速放缓。最后,银行对电子银行渠道依赖性逐步增强,未来商业银行面临更多挑战,对电子银行的影响将会加大。电子银行所有业务将进行结构调整,具有更多元化的业务形态的银行将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变革三:线下支付网络的重构

传统的支付是通过银行间发卡、银联实现联网通用交易,通过对POS机产生的刷卡消费,手续费的利润分配为发卡行收取70%,收单行收取20%银联收取10%,银联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清算机构,其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交易的通道收入。随着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钱包、百度钱包、腾讯的微信支付等虚拟钱包的发展,交易可以不通过POS机而通过扫码支付、NFC支付等完成,并且虚拟钱包的价值不仅仅在传统的渠道手续费分成,包括余额宝等金融销售渠道、机票、水电煤支付多种支付场景的应用,O2O带来的移动支付场景,一方面触及到了以往支付所欠缺的长尾用户和支付场景,另一方面,带来的资金沉淀产生了新的金融价值以及交易记录所带来的数据价值。

变革四:存贷端的巨大变化

基于成本降低以及交易的线上化,互联网银行可以触及到传统银行所触及不到的领域,成本优势由节省的人力成本、渠道成本以及自己成本可以在利率市场化的时代提供高利率的市场化利率来吸引储户。在贷款方面,依靠着无实体网点的成本优势发放小额贷款,以小额高频量的来获得收入的提升;通过金融创新成为基金发行渠道以及证券代理渠道,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化产品,利用集团的电商平台、大数据进行征信,与旗下的支付工具进行应用整合。

变革五:风险控制,从流程到数据

支付宝钱包更新8.5版本后,公测用户打开财富栏直接看到芝麻信用分。通过对用户的信用历史、购物时的行为偏好(重度用户的评分越高)、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以及人脉关系,组成了芝麻信用的评分要素,使用支付宝信用卡及时还款,形成良好的记录可以有效的提升用户的芝麻信用分数。芝麻信用对于阿里即将成立网商银行具有重大的参考作用,不仅如此,还将提供给其他的机构客户使用,如果按次收费的话,将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互联网+外贸:跨境电商崛起,传统价值链格局被改变

“互联网+外贸”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推动传统外贸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网络化、数据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目前,跨境电商已被公认为开拓外贸市场的新渠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重塑国际贸易规则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互联网+”对外贸带来的新气象

当前,中国制造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优化产业链、扩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还具有重塑国际产业链、提升品牌竞争力、建立全球贸易新秩序等作用。

(1)改变价值链格局。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更加扁平化,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贸易商、批发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互联网+外贸的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2)助力企业快速成长。随着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和支付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出海通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代替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使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小企业有机会与大企业平起平坐、同台竞技,互联网真正帮助了小企业发展,为小企业开创了参与全球经济贸易的先河。

(3)凸显“中国制造”优势。“互联网+外贸”能有效打破渠道垄断,节约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开拓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小而美”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诞生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将产品以跨国在线零售方式或者小额批发的方式直销到海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卖遍全球,打通一条通往全球的便捷通道。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外贸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拉动服务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小企业找外贸订单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小订单与小需求完成对接,相比传统贸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交成本。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则通过一站式服务,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模式是中国市场需求催生的原发性创新,是互联网时代贸易便利化的有效创新,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外贸综合服务业通过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一站式为中小微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微企业参与外贸数量巨大、运行效率低、外贸专业度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中小微企业外贸效率。

(二)“互联网+外贸”正风生水起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3.1万亿元,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9%,随着国家跨境电商利好政策的先后出台、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推动及行业产业链的逐渐完善,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预计在2017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

从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看,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比达到86.7%,进口占比在13.3%。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进口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的需求高涨,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进口的份额占比将不断提升,但由于跨境电商进口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所以跨境电商进口份额占比将会保持相对平稳缓慢的提升。

从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看,目前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2.4%,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由于B2B交易量级较大、且订单较为稳定,所以未来跨境电商交易中B2B交易仍然是主流,但随着跨境贸易主体越来越小,跨境交易订单趋向于碎片化和小额化,所以未来B2C交易占比也会出现一定的提升,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中B2C交易占比将达到10%左右。

互联网+是传统行业突围的最后机会

PC时代,互联网公司的简单快速复制可以抢占行业先机,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消费的年代,线下渠道入口需要长时间和高成本的搭建和积累,传统公司为免淘汰而积极追求互联网化转型,而可以注意到的是互联网公司也在改变做法,积极与传统行业公司联盟合作;较之以前互联网的轻模式,O2O时代公司将会越来越重,拥有雄厚线下资源且积极把握转型机会的传统公司,将会增加突围的可能,这也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目前这一阶段,处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早期,最后的趋势是互联网行业消失,所有公司都将是互联网公司,平台化战略是选择,但重度垂直的深耕细作仍然有出线的机会,而在自身行业有资源优势的传统公司将在此重要的时刻面临重大机会。

作者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猜你喜欢
外贸跨境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