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发展信息经济需实现新突破

2015-01-31 03:44詹张昊
浙江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浙江互联网+经济

詹张昊

“互联网+”下发展信息经济需实现新突破

詹张昊

信息经济是支撑未来浙江发展的大产业,更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拉动力和新的动力源。浙江省政府已经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列为能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之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而在“互联网+”国家战略大背景的推动下,浙江信息经济将有望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特点鲜明,亮点纷呈

浙江把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初,经国家批准,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2014年5月,浙江在全国各省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内首个省级层面提出的关于信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浙江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发展信息经济工作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作会议,正式拉开了浙江发展信息经济大幕。浙江信息经济发展可谓“特点鲜明,亮点纷呈”,目前信息经济增幅已高于全省经济发展增幅:

——信息化发展优势突出。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评估报告,2014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84.8,位居全国第三;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发展指数达到86.26,从2012年全国第七提升到2014年全国第三。目前浙江已基本建成国家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宽带接入口已达到2450多万个,居全国第二。两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电商领域的“阿里模式”、数字内容发展的“华数模式”、安防发展的“海康模式”、农产品电商的“遂昌模式”。据统计,浙江省拥有与信息经济相关的国家级试点30余个,涵盖智慧城市、三网融合、云计算、跨境电商、下一代互联网、农村信息化等领域,不论是数量或种类均居全国前列。今年,国家批准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信息经济产业链完善。近些年,全省IT产业年均发展速度在25%以上。目前全省信息经济的核心产业规模已达13000亿元,信息经济上市企业有60余家,规模过百亿元的企业有8家,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有4964家。形成了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信息机电、应用电子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多个较具特色优势产业,涌现出一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领军企业。2014年,浙江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增长25%;网络销售5642亿元,增长47.6%。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子商务和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是在浙江的电商平台上完成的。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创下了美国史上融资额最大IPO。

——创业创新的主战场。浙江先后出台了两化融合、科技支撑、产业基金、电子商务等一系列专项政策和重要举措,正在形成良好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政策环境。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并永久落户乌镇。2014年12月,浙江省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成立,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制造、软件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化。在2015年浙江省政府设立200亿元的产业基金中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分得50亿元,并将通过联合市、县政府和互相参股、母子基金等形式,逐级放大投资规模。而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以信息经济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热潮不断高涨。

形势逼人,挑战严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看到浙江发展信息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信息经济区域发展失衡。近三年,全省11个设区市信息经济综合指数排名,杭州、宁波、嘉兴三市稳居前三;温州和金华跻入全省前5;台州排名跌至第八,下滑幅度最大。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对信息经济的认识和行动较早,如杭州市以“产业的智慧、智慧的产业化”为突破,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推动智慧应用被杭州定义为“一号工程”;金华则是将网络经济的发展作为“一号产业”。反观台州,信息化应用年均发展速度跌至全省第九,逐步丧失已有发展优势。长远看,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并不利于信息经济的发展。

二是制度创新还不够。在信息经济发展中,技术的革新固然重要,但是制度的创新更为重要。好的制度才能促成好的技术,制度的创新决定了技术的创新。尽管在政策与制度创新上浙江处于领先,但如何建立完善高效的投入机制、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科学协调的管理制度等都有待新突破。又如浙江正在加紧建设互联网创业小镇、梦想小镇、云计算产业小镇等平台,创新环境虽在逐步完善却任重道远。

三是一些重要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点。主要体现在网络空间个人信息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以及数字出版的立法三方面。而法律法规特别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完善除了让个体产生损失之外,还会打击大众创新热情。

四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修建赶不上信息经济高速发展需求,如2014年淘宝“双十一”的时候,虽然571亿成交额再创新高,但是最后1公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智慧物流建设并没能应付突如其来的网购热潮。另据《2013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报告》,浙江省的宽带速率指数仅排全国第14位。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也几近空白,部门、区域间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五是高端人才不足。信息经济核心是技术,而技术的关键却是人才。一直来,浙江正是高端人才不足很难吸引国际顶级科技公司入驻,全省除杭州、温州、宁波三地,其他地区更是难以留住高端人才。

跨越发展,打造先行区

注重基础先行,加速建设“云+网+端”。“云”即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网”是连接利益相关者的增值网络;“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PC、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云+网+端”构成的新基础设施正在引领信息经济转型升级,应加大投入和机制创新,完善“云+网+端”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为信息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注入新思维,培育发展“互联网+”新业态。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新思维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互联网+”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产业,而众创、众需、众包等形式的不断涌现,正全面构筑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信息经济最核心、最要紧的是信息技术及海量数据在现实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要加快构筑“互联网+”下“信息产业+电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浙江新模式和新优势。

健全政策法规,营造信息经济“生态圈”。在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树立法制思维,通过加强“立法支持”和“制度供给”,依法治理信息经济发展中的乱象,保障信息企业、人才的基本权益,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互联网创业创新的首选地、信息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要打造一种“丛林”经济形态,既要有类似阿里巴巴这类的大企业这类顶层“大树”向上生长,也要保证成长中的小微企业这类基层“灌木”存活,实现信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培育用户与市场需求,做好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用户需求和数据整合已成为“互联网+”的两大突破口。继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同时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政府资源向社会开放,整合各部门资源,推进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社会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走产学研政的路径,充分发挥高校、企业、政府、社会的合力。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新一波的互联网创业创新浪潮已经在浙江大地兴起,浙江人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克服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劣势,战略性地放大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促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产业间奇妙的“化学反应”,为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猜你喜欢
浙江互联网+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