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新呼唤

2015-02-01 04:27吴生友
中学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感

吴生友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新呼唤

吴生友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基于情境。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情境。 当代语文教学的经典意义,就是让师生进入某种适宜情境,师生在与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学会学习,合作探究,“浅入深出”,让课堂真正成为一池活水,获得语文素养。这一新的主张彰显人文情怀、皈依教育本真、改善教学双边关系的教学思想越发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引领学生入境也因此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方向。①

“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时代变化,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抽象的思维想象、复杂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有境、有情、有味、有品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重点关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②

一、有环境

生成性教学理论认为生成性教学的核心是一定的教育情境和师生两类人群的要求,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课堂教学活力根本在于生成,创设环境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促成教学生成。

新课程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去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教学互动中实现和谐生动的生态课堂。 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一些抽象艰深的文章需要情境促进学习的深入。比如学习苏教版必修课本中《荷塘月色》一文,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月夜荷塘可谓轻柔动人, 但学生如果缺乏想象力, 即使面对如此唯美的文字也无法体会到场景的美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视觉情境,用图片给学生展示月夜荷塘的柔和静美, 还可播放柔婉的音乐从听觉来营造氛围。通过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方式,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月夜荷塘的美, 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如在画中游”之感。

环境创设既能解决学生对抽象艰深文本的理解上的困难, 也有利于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般的场景中进一步思考文章的见解, 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得到释放的充足空间。

情境教学还适用于某些特定体裁的教学。 诗歌这一文学瑰宝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要求是鉴赏和评价, 形象具体的情境创设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幅完美的动态画面,诗歌的内涵就容易理解了。灵动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着学生领略诗歌优美的意境。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首先介绍诗歌的背景及作者,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知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山中月夜优美的景象中发挥想象:清秋新雨后,碧山明净,月光皎洁,辉照着松林,潺潺流动的清泉,与之映衬。晚归浣女的阵阵嬉笑,江面渔人晚归摇曳着荷叶莲花,显得山居生活的闲适、宁静。诗歌这种体裁本身就讲究“言象意”结合,由言及物然后达意,创设环境营造出诗歌的意境是鉴赏评价的关键环节。

二、有情感

语文不是无情之物,人文化的语文课堂,需要为学生提供情感熏陶的土壤。 语文课文中孕育包罗万象的社会百态,语文课堂里创设形形色色生动的生活场景。但是语文教师要处理好“境”与“情”的关系,让情渗透在境中,“情”“境”二者相互促进,熏陶感染学生将身心投入其中,进行喜怒哀乐的不同体验和感悟;还可以激发学生与问题情境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思考、质疑、探究,为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情感态度基础。

正如聂勋伟老师讲授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时那样, 伴随着多媒体课件亮出的图片和声情并茂的录音朗诵,聂老师深情地解读课文,随着艾青思念之情的层层展开,让学生得到了不一般的情感体验。由学习文章到类似作文写作,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对有情有感有血有肉人物的形象也有了从宏观到微观的体认。教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感受到了文中人情美人性美, 继而也建构起了自己心中的美感世界。

只有将审美精神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 真正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面对即将成人的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更要注重课堂积极正面的情感审美养成教育, 情境教学中情感审美不容忽视。

三、有语文味

语文课的“味”道来源于积淀,情境中积淀语文色彩。上海特级教师朱震国老师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所占权重指出人文性应当更为重要。 前人留下的地理天文,典籍文史,工艺要术,歌赋诗词,都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可以通过诵读体味词句文气中的语文味。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分角色朗读—— 王熙凤对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学生对此句颇多品味, 初读感受到的是王熙凤对黛玉夸耀让初来乍到的黛玉顿生好感,而且借赞黛玉来讨好贾母。再细细读来,咂摸“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却品味出丰富内蕴:只有嫡亲的孙女才会如此的标致,即在座迎春、探春等就是非常标致的;其二,迎春、探春为何这样标致呢,是因为邢夫人、王夫人的原因,更因为贾母的原因。言者有心,听者也有意。王熙凤此举既获得林黛玉的好感,又没有得罪其他贾府女眷,还借机向贾府内院那些当权派献媚示好,可谓“一石多鸟”。

又如学生朗读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水生嫂临别叮嘱“不要被敌人捉活的,捉到了要和敌人拼命”。学生读出是赞赏他们革命的勇敢, 为了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还读出了水生作为一个男人,对妻子的叮嘱却是质朴至真。全面深刻的理解来自于真实的情感把握。语文的本质就是要从语言中推敲出道理,琢磨出味道。

四、有品位

是对学生独立的学习体验敷衍塞责, 然后按部就班地继续下面的预设,还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以此为契机,促成相关课文间的联系和融合呢?这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的挑战。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随机生成的思想火花,应该因势利导,来促成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

笔者在一线教学中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跳一跳摘到的果子才好吃。”让学生在情境中“跳一跳”进行学习是有难度的学习,也是促进学生生理、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的学习。情景教学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要让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主人,更成为情境中探究的主人,教师始终要和学生保持适宜的情境内外关系,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北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教师应善于挖掘情境教学中宝贵资源和生成体验,指导学生语文阅读和思考。

语文教学常喜欢用讨论、表演、配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助推课堂的效果和氛围。其实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途径可以拓展,比如:利用课文中的矛盾形成问题情境;利用新颖形式形成问题情境;利用争辩形成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③ 国外情境教学开展得较早,西方的教学课堂很早就运用了游戏模式、模拟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教师提供为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虚拟环境,在活动中学习。④

现实教学中,常常是几个能说会道的学生引领课堂的氛围,他们决定了一节课的精彩,甚至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这是“小众”的情境。情景教学中不单是考虑生本对话、生生交流,还要重视教师对学生整体诱导,保证全体学生在课堂中系统地增强语文素养, 达成语文教学的实效。

情景教学践行着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学生创设激发学生情感与思考的教学情境, 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①袁菊:《引领入境的情味、本味与真味》,《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 7期。

②《201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③王东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文学教育》,2014年第6期。

④潘建华:《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方法研究》,《语文建设》2013年第10期。

[作者通联:江苏海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情感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