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字媒体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2015-02-01 05:03白文利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品德数字课堂

文 白文利

应用数字媒体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文 白文利

现代数字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适当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教育生动化,使学生易学、好学、乐学,从而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保持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实效,建设高效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唤醒学生情感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段话首先给课程定位,它开设的学段是中高年级,是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基础之上,并与7~9年级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相衔接。它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创设一个情感氛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体验,从而主动地乐于接受教育。无数事实证明,课堂内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放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应用好这些数字媒体在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救助这一单元时,可运用数字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如播放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洪水肆虐,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阻挡洪水的视频引入新课。紧接着播放台风、雪崩、水灾、地震来临时人们生命受到威胁、家园不复存在的景象,同时揭示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成因。教师边放视频边讲解,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心灵得到触动,思路也慢慢打开,这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情绪指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地理解本课内容,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思想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

二、利用数字媒体教学 拓宽学生知识面

庄子说:“不言而教,无形而心成”。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否充分发挥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数字教学媒体的作用,选材是关键。教师选材的标准,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而且要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结合,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因此,利用数字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化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带进教室的小课堂,使鲜活的社会生活走进教室,大大拓展了课堂时空,增加了课堂容量,让学生“斗室知天下”,开阔了的视野。如未来出版社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大家庭里的成员》,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从而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上课时,我将学生带入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我国各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同时借助数字媒体,播放起《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MTV,“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组兄弟姐妹是一家……”随着音乐的律动,一幅幅穿着民族服装的人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各个民族在着装上的不同。在音乐的最后是各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展现了“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欢乐祥和的愉快场景,生动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同时学生在电脑上创作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电脑绘画,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数字媒体 突破重难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虽然教材内容取于社会生活,但小学生知识少、阅历浅,有些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千里之外,遥不可及!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就很难激发他们的情感,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数字媒体有“穿越时空”的能力,能把直观形象,真实传神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如临其境,获得真真切切的直观感受,从而很好地突破重点。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不屈的中国人》是向学生们讲述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致使山河破碎的情景。这段历史距离学生十分久远,处于和平年代的他们是很难想象得到当时被欺凌的场面是如何的。不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的屈辱和苦难,怎能明白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又怎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呢?在课前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这段历史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将《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视频资料及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影印本的图片等文字资料、“南京大屠杀” 的报道等做成专题学习网站,开设学生留言、献花等栏目,学生在网站发表感言,抒发爱国情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山河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情景,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这个数字媒体技术一下子把学生带进那段历史中。看着这些图片、视频,想着那段历史,听着激情的解说,每个学生此时此刻都感受到了祖国曾经的落后、遭受到的打击、耻辱,教材的重难点得以有效化解了。

四、运用数字媒体手段 加快课堂节奏 提高复习效率

品德与社会内容多,信息量大,只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如果我们把数字手段运用到复习课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复习“走进地球村”时可以设计图表: 上课时,把它清晰地放在一体机上,然后,分步完成复习任务: 首先,结合图表,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回忆,并要求学生动口答,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接着,要求学生动脑想,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一体机上把所学知识串成线,达到知识系统化,并且让学生在一体机上串讲、讨论,进行生生互动,以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最后,出现材料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这节课,由于使用了交互式一体机,大大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课堂节奏,使教学过程简洁、明快,也使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综上所述,精选数字媒体,将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能发挥其在教学上优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语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数字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既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也可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使用数字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调动,而且使教学重难点易于突破,更使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教学环境轻松和谐,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是建设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作者信息

白文利,本科,小教高级。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734200

猜你喜欢
品德数字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品德
成双成对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