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015-02-02 02:48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徐 艳(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徐艳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就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职业指导情况进行概述,分析职业指导对于高质量就业的作用与重要性,从而为高校将来职业指导的发展提出理论依据。

职业指导高质量就业大学生

职业指导起源于美国,兴起于美国。在职业指导的发展初期,其主要用于解决社会人员的失业与就业问题。但是随着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力的扩大,社会更注重个人兴趣、价值观取向与人格尊严,职业指导便从起初简简单单地帮助人选择职业,慢慢演变成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成人职的最优化匹配。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教授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理论,他提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而每种类型的人格特点都有其相对应符合的职业[1]。帕森斯教授以个人的自身特点为出发点,把个人特点与职业特性联系在一起,强调拥有不同特质的人应当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职业。这样既可以保证个人在职业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又可以满足社会对于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发展社会。20世纪初期,职业指导理论传入中国,随着社会职业宽度的不断加大,其复杂度变得越来越深,职业指导于改革开放时期逐渐获得国人的关注。

一、当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概况

现如今,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3年的700万变为2014年的727万,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突破了749万。从这些逐年上升的人数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不断扩大。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妨碍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便由起初的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这就标志着我国由刚开始的统一分配就业转型为现在的自主择业、自我就业的新模式。在新的就业大环境下,这种新的就业模式虽然可以提供给个人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爱好与特长等方面情况自主选择职业的机会,但是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企业用人结构性紧缺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于技术含量偏低的职业需求已经进入低谷,取而代之的便是机械自动化、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型技术,因此其他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便有很大的提高。再加上我国近年来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进城务工、高校持续扩招等原因,社会每年提供的职位数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各大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数量变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而这最终便导致一大批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择业困难,甚至失业的局面[2]。

据相关报道,2015年求职市场中有749万高校应届毕业生与研究生,加上2014年还未就业的大学生,2015年高校就业人数达840万,被誉为“史上更难就业季”。在这些求职者当中,总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顺利就业,他们或找不到自己所学专业与之对应的职业,或能力水平满足不了企业所提供职业的职位要求,又或是不满意一些企业所提供的环境、薪水,等等。另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道路上容易遭受到企业歧视或就业陷阱。某些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注重招聘者的性别、地域等方面条件,这在无形中会产生不公平待遇。例如相对于男性大学毕业生,女性的求职道路更漫长并且充满荆棘。由于这些歧视的存在,导致诸多不公平事件的发生,部分毕业生因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而面临失业危险,甚至影响部分优秀毕业生为了避免失业而从事更低层次的工作。社会就业如果长此以往,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将会致使人才流失,不能物尽其用。关于就业陷阱方面,一些企业往往会利用大学毕业生社会阅历不足的劣势,想方设法地从各个方面压榨求职毕业生理应正当享有的各种权利。所以,从整体而言,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复杂,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压力颇大。

二、中国高校职业指导情况

职业指导于20世纪初从美国传入中国,在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推动下兴起,但是经过之前的一系列事件一直曲折发展,在计划经济期间更是停滞不前,只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开始迅猛发展,引起广泛关注[3]。

现阶段,随着职业指导理论研究的越来越深入、成熟,我国各大高校都开展了职业指导方面的相关课程。职业指导是为了让应聘者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社会就业局势,了解社会真正的需求与自身在各行各业中的定位,其可以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与职业能力水平[4]。现在高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的主要方法是:集体授课教学,用案例进行剖析,学生如有个别问题,可以课后私下与专业老师进行讨论解决。与社会上一些职业指导机构相比,高校给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不同点在于高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择业、就业的能力,并不是像社会职业指导机构那样一味地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所以,高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更具长远意义。

现如今,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就业政策指导。向大学生讲解一定的政策导向,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职业的配置情况、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帮助他们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少走弯路、少走险路。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名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的必要前提,一份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需要什么,从而明白自己现在缺失什么。所以,根据自身条件与所学专业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核心内容。三是择业、就业观念指导。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人的职业观念可以代表他的价值观取向、人生观取向,拥有正确的职业观,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四是心理疏导。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严峻复杂、包罗万象,过多过少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产生难以疏导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大院校都会专门设置心理咨询中心,用来引领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校的职业指导应当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使他们的抗压水平、迎接挑战的能力达到新的层次。五是求职材料准备的培训。在学生求职之前,一份完整的求职材料必不可少。求职材料主要包括封面、求职信、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成绩单、获奖证书等。六是求职技巧的培训。拥有良好的求职技巧可以帮助求职者在茫茫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而职场上的求职技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通过各种求职环境模拟,努力让学生拥有最真实的求职体验,从而达到效果。总之,我国高校现阶段对于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学的六部分内容紧密衔接,缺一不可,是学生将来成功毕业与人职最优匹配的重要保证。

三、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国外对于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他们已经拥有较完整的指导理论体系与职业指导方法[5]。相对于国外,我国职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高校教育阶段,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指导方法上都略有缺失,无法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但是,正因为高校职业指导的不可或缺,其发展态势迅猛。

1.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科学发展。

当今社会求职市场中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创新,就必须及时吸纳人才,而大型招聘会是目前最普遍的人才选拔方法,但是很多东西是市场竞争所替代不了的。现如今,并非所有大学生都具有正确的求职观念,例如有些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影响,安定、高薪、离家成了他们的求职标准与目标,这就显示出一个严重的价值观扭曲问题。如今部分大学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依旧没有让大学生学到“学习以外的东西”。一个拥有超强的能力但是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人也是“令人惋惜”的失败者,而失败即意味着对整个职业生涯甚至人生的否定。这样的结果,无不是大学生的才华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在不适合自己的职位上空有一腔热血。与此同时,在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的多年培养下,一身才华能力无法更好地回报给社会,这样就导致社会人力资源无法充分的应用,造成诸多人才的浪费,有碍于社会的科学发展。所以,高等院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不能过多地追求将来工作的稳定与安逸,要切实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高校作为向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最主要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肩负着社会前进发展的使命,是国家、社会的主要人才来源。高校通过对社会职业政策的探讨,对社会所需人才类型的分析,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能否在各自职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能够表现出该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影响到高校的竞争力与发展[6]。所以,各高等院校应当注重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提前做好指导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另外,各大高校还应根据国家需要人才结构的实时变化,及时做好专业的调整及教学计划的调整,不仅要在大学生离校求职前做好指导教育工作,还要在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实时掌握毕业生信息,及时了解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反馈,这样才能有利于高校收集更多数据,为未来的教育安排做好分析工作、制订新的计划。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做到精细化教学,促进教改,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就业,也有利于大学的健康发展。

3.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心理。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由多方面因素构成:某些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一味地注重自己的意愿而脱离实际情况;还有些学生过多停留在关注职业工资、职业环境上,没有真正了解社会对自己的定位。此外,某些高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流于形式主义,这也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所以,高校要重视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供需见面、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通过对当前学生一些错误的求职心理与职业观的分析,有方向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教学,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心理并顺利择业、就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拥有正确的求职心理是能否入职合理匹配的重要前提条件。大学生的职业观就好像一艘船的掌舵,如果船的掌舵转向错误,那么这艘船的方向也必将错误。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如果自己的求职心理出现问题,那么自己的求职生涯必定失败。这时,学校就好比一名优秀的掌舵手,随时根据船的航行情况,把握好方向,以免出现问题、差错。

四、职业指导的作用

1.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前准备。

由于当代大学生是经过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一系列门槛考试进入大学学习的,因此从本质上就决定了现在的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社会阅历不足的现状,尚未经过一系列指导培训的大学生刚踏入社会时,会显得不知所措、力不从心。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毕业的三年内为跳槽现象的高发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在刚毕业求职时没有做好前期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位并不适合自己。现在某些高校针对这一问题,提前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做好求职前准备,争取从源头解决这种问题。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求职前准备工作过程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前期、中期、末期[7]。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生涯规划,中期工作则包括对学生进行国家就业政策的解读,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职业规划及实时的政策方向,最后的末期工作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的就业信心。

2.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人职最优匹配。

每年的求职市场上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某些职业出现一职多求的情况,相对的也就不乏有一些职业无人问津。当代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的认识,从小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对一些苦、累的职业嗤之以鼻。虽然毕业生内心的想法并非安定高薪等养老型工作,内心充满激情斗志,要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却又没有足够的自信,无法想象自己在外面的世界闯荡时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害怕失败,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因为这样的局面,某些大学毕业生就面临失业的困境,进一步成为社会的隐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8]。所以,高校的职业指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有力的措施,符合各方面利益,从根本上降低社会失业率,帮助大学毕业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满足企业的需求。

如今不仅是就业市场形势严峻,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突出。高校作为向企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最主要的教育机构,就有了更多的使命。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应聘者的考核,他们喜欢进入职业岗位后能立即上手的员工,而不是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岗前培训上,这就从侧面要求求职者在求职时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我国社会正在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涉世不足,过多重视专业方面的学习,即使在校期间内参加过一些实习活动,但这不足以让他们了解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这时,高校就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类型的人才,从而使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他们以后进入职业岗位迅速上手奠定必要的基础,切实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结语

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良好的就业情况是民生之本、兴国之策。各大高校应当不断加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根据实时情况不断完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加强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人职的最优匹配,从而达到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1]曹稳.成功性就业与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策略[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3.

[2]赵霄.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职业教育,2013,(10):89.

[3]孙步凌.我国职业指导活动发展历程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

[4]宝小清.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与内容[J].深圳大学学报,2005,(01):126.

[5]陈三俊.国内外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6):87.

[6]吕春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4,(09):126.

[7]吴琼.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学理论,2013,(22):119.

[8]刘海峰,刘晓坤.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3,(03):129.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最“叛逆”的毕业生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