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选课管理机制,深化学分制改革

2015-02-02 02:48孙向东刘玉萍王琼芳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文教资料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分制导师专业

黄 蕾 孙向东 刘玉萍 王琼芳(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论完善选课管理机制,深化学分制改革

黄蕾孙向东刘玉萍王琼芳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选课作为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从分析学生选课现状及选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了学校学分制改革过程中选课指导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学分制选课制选课指导学习自由

一、选课制的内涵、特点及重要意义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学分制的实施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选课制是指在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对所开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希望学习的课程。包括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2]。选课制的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进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使其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3]。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和基础,全面实行选课制,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校现行的选课指导工作

学校现行的选课指导工作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学校层面会在新生入学时发放各专业的选课指导分册,供学生参考,学生从中能够了解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学分要求及指导性选课方案等信息。学生仔细阅读手册,尤其是指导性选课方案,对大学阶段的课程安排会有一个大致的、整体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了解距离学生能够根据个体差异合理选课还有很大差距。学院一级一般是组织新生入学教育一次、每学期专业教育两次集中指导学生选课,并要求本科生导师适时指导。

三、学生选课现状及选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近几年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及毕业生座谈会的反馈意见,能够了解到学生选课的现状及选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分制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了初、高中阶段自由度小、按部就班的学习体制,对这种允许学生自主选课的弹性学制很不适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没有充分认识,选课大多是凭一时兴趣、跟风同学或听从家长的诉求等。另外部分学生在选课时考虑的是该课程学分是否容易获得、老师是否好说话,容易形成“凑学分”的现象。还有的学生操作“快速选课”方式利用学分制系统自动选课,课程一旦选上便觉得万事大吉,也不再进行核对、筛选或根据自身情况微调。这些情况固然与教育体制、社会大环境及学生自身的素质密不可分,但也反映出学生的茫然、无助,确实需要学校、二级学院给予积极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重视选课环节,调动学生选课的主动性。

2.学生经常反映选课前,并没有接受过充分的指导和培训,只是被动按照选课时间安排完成选课任务;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不了解,不清楚毕业之后会从事何种领域的工作。这些现象反映出各级选课指导工作不到位,缺乏相应监控环节,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导致其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关联性和完整性,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与学分制改革的出发点就会背道而驰。

3.每学期课程安排不均匀、上课与考研择业相冲突也是学生经常反映的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课程体系结构需要优化,培养计划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学分制背后所彰显的学习自由的大学理念没有真正领悟,很多学生还是用以往学年制的思维模式完成学分制下的大学学习,这也是引导、教育不到位的体现。

4.根据概率分布规律,只有当开课量是要求学生修课量的两倍时,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才达到最佳[4]。学校一直鼓励教师开新课,但由于全心投入教学的教师较少,因此教师一般不愿意重新备课、开设新课,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不足,学生的自由选课余地小。选课班级人数过多也是学生经常反映的一个问题,超过120人的选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改进选课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出现表明现有的选课指导工作存在漏洞和不足,将选课指导工作做扎实,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面对选课时就不再是茫然无措而是有备而来,就能够真正获得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或学习进程的自由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4],实行学分制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学分制改革也不会徒有其表、流于形式。校、院、系是学校的三级教学管理部门,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详尽而周密的选课指导工作,三级指导的侧重点不同,均应有明确目标。建议校、院、系三级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选课指导工作。

1.学校层面宏观把握

学校一级应当从学分制的宏观角度出发,组织各类学分制相关的报告、讲座、培训,等等,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学分制的理念、体会学分制改革的优越性,还可以借助微视频、微信等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将学分制的概念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对学分制有了大致了解,并且认同这种改革方式,势必能调动学生今后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也会愿意花心思琢磨如何选课,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课。

培养计划是学生选课的纲领性文件,培养计划修订是各专业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的重要举措,学校现行的制度是每四年修订培养计划一次、每两年小范围调整一次、同时允许各专业临时变更培养计划。学院应积极组织、加强监督,要求各专业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务必认真调研,悉心听取同行专家、专业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在校学生的多方意见,使课程体系结构向顺应学分制发展的方向不断优化。为丰富选修课程种类、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学院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各专业系积极补充师资,同时应调动现有教师的教学投入。

2.学院层面积极协调、注重反馈

(1)注重培训、交流。

随着学分制系统的不断升级,操作方法会发生变化,还会出现新的使用功能,对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系一级教学管理人员、本科生导师、辅导员等各类人员的专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训能够及时解决各类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工作热情,同时由于这些工作人员都会与学生发生直接的接触和交流,因此他们在工作中还会将学分制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

学分制淡化了以往学年制自然班的概念,学生的个体性增强,增加了管理难度,某一项工作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完成,各类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十分重要。学院应定期或针对专项工作组织相关人员的交流、研讨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明确导师指导选课的要求和规范。

导师在学分制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十人左右的班级规模也是最适宜指导学生选课的规模。对于学生提出的个性化的选课问题,导师兼顾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可以做到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其优势不言而喻。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导师指导学生选课也提出更高要求,学院应加强对导师的指导、培训,必要时可以邀请教务处相关科室的老师对导师进行培训,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师在每学期选课阶段应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选课动态,及时指导学生选课。

“导师工作凭良心”、“干得好、干不好的导师在待遇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是不少学生和教师对导师工作特点的概括,不少教师对导师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仅仅是利用教学、科研之余的一点空闲时间。学院应严格考核导师每学期指导学生选课的次数和质量,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考核评优直接挂钩,积极表彰、宣传责任心强、工作业绩突出的本科生导师。

(3)注重收集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

学生和教师作为学分制选课环节的直接和间接参与者,他们对选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改进工作、深化学分制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院应围绕学分制教学管理定期召开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导师、学生等各类人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交流心得,使选课指导体系形成具有反馈环节的闭环系统,能够及时得到修正和改进。

3.系所加强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各系以专业为单位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新生入学、每学期选课等选课指导关键环节学院应周密安排、严格监督各系认真组织专业教育。新生入学阶段学生对学分制尚未建立概念,围绕学分制的基本理念、学校施行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及相关规定都应在这一阶段及时介绍给学生,调动他们了解学分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邀请优秀学长将自己安排学业计划、合理选课的先进经验介绍给新生,帮助他们了解学分制的优越性。第一、三、五学期,是学生选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起始学期,各专业应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组织专业教育介绍课程体系、课程衔接关系、指导学生选课,同时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选修院级选修课和校级选修课。学院应将各系组织专业教育的情况作为年底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五、结语

选课制作为学分制的基础,对于学分制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分析学生选课现状及选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了学校学分制改革过程中选课指导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完善选课管理机制、建立选课指导体系、深化学分制改革具有积极影响。

[1]张洪珍,颜冰,毕开颖.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77-80.

[2]郭大勇.完善高校选课制的思考和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6-18.

[3]刘桂琪,赵宇.完善高校学分制下选课制度的几点建议[J].高教论坛,2010,(12):40-41.

[4]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兼论学分制与教学资源配置的相关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3):138-192.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qj1307)

猜你喜欢
学分制导师专业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V eraW an g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导师榜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