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课——享受成长的快乐

2015-02-03 21:41程惠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路环节课堂

程惠萍

作为一名教研人员,我经常应邀到学校听课,当然,评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多年的评课活动,使我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评课方式,渐渐感受到了“聊课”的魅力——每次听课后或者备课前,先请执教者坦率讲述自己的感受,请观课教师直接讲述听课后的感受,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我随机选取最值得探求的一点进一步展开追问,在大家互问互答的聊天过程中,逐步帮助大家明晰一些必须清楚的教育环节与教育思想。这种思想的转变虽没有刻意传递,但是却直达人内心深处——因为是大家共同探讨研究的结果。在这种平和心态下,人人自主、人人发言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互聊互学,边聊边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是“聊课”的魅力。

一、 聊课,变“讲解”为“倾听”,寻找聊课主题

与教师聊课,贵在真诚,重在倾听。每次听完课进入评课环节时,我都会以求教者的心态去倾听上课教师的执教感受。由于没有以所谓的专家身份介入,执教教师更容易坦言自己的真实感受,听课教师也更容易发出内心真实的呼唤。

前不久刚刚听完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坐井观天》,据说这节课已经研究了五六次,所以我是带着满满的期待走进教室的:扑面而来的的确是一节完全“创新”的课堂——学生一会儿在行间表演“蹲在井里”,一会儿又回到座位模仿“站在井沿”,一会儿又要读出逗号与句号的区别,一会儿又要探索字理识字……课堂好不热闹。但是,细细反思,所有的环节全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完全不“领情”。面对执教教师与校领导的期待,完全否定是对执教者极大的不尊重,但是值得肯定的环节实在是少之又少,于是,我和备课团队开始了慢慢的“聊课”。

由于大家已经深入研读过课文,我就让大家从课文内容开始聊。从熟悉的内容入手,话匣子马上就打开了。在他们七嘴八舌的聊天中,我始终以一个旁听者的身份去用心倾听,不断追问,迅速捕捉我要寻找的“聊课”主题。很快地,在大家畅所欲言的交流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是一节准备参加“创新杯”比赛的课,备课团队一致认为没有创新点就不能参赛,于是挖空心思去寻找所谓的创新点,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不伦不类的语文课。问题一出来,我的聊课主题马上就确定了——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但是,这样的主题如果我直接告诉他们,那将会事倍功半,我必须循着他们的话题慢慢引导:“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难点是什么?”“‘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学生真正理解了吗?”“二年级和一年级的写字指导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长?”……聊着问着,大家一下子打开了心结——创新不是抛弃传统,不是要回到“原点”重新开始,是要学会借鉴很多前辈成功的教学案例,更要在思考中成长,学会为我所用!

由于聊课的主题发生了变化,大家的参与意识特别强,所有的结论不单单是评课专家的意见,更是大家的共识,这样的结论更容易落地生根。但是,作为评课的组织者一定要切记,每次的聊课主题一定要找准,要切中要害,而且尽可能做到“一聊一得”,不要面面俱到,这样的聊课实效性才更强。

二、 聊课,变“指导”为“引导”,确定聊课思路

与教师聊课,贵在引导,重在思路。作为评课的组织者,在与教师聊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要淡化指令性传授,强化参与意识,一边聊一边思考,不断捕捉老师们的真实反应,在寻找好聊课主题后更要确定好聊课的思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前不久,我应邀听《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执教者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教师。课的设计比较流畅,也强化了“语用”意识,但是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庞杂,语文知识碎片化,缺少核心价值点的提炼。面对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我们更需要循循善诱,在引导中让他自我发现,不断提升。所以,选择聊课的思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你们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这样先引导大家找到本次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对讲课教师最大的保护。于是,大家不断挖掘课堂亮点,随着他们的自我陶醉,我不断加以归纳,将零散的课堂教学环节梳理为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让大家明白:“先进教学理念支撑下的课堂才更有魅力。”随后抛出主要问题:“课堂上有遗憾吗?哪个环节感觉不舒畅?”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会不自觉地在反思中找到理念上的差距,即使是刚才挖掘出来的优点细细反思也会存在问题。于是,教学内容过多、学生缺少真正读书的时间、教学目标不具体、语文知识碎片化等问题被一一发现。我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渐渐明晰——只是想着落实语言运用,但是“怎样的语言运用才更合乎教材的编写意图,更符合学生的学情需要”被忽视了。“那该怎样提炼核心价值点呢?”我又一次追问。大家开始埋头研读课标,研究教材,思考学生学习的过程,渐渐地,大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要落实在“写”上——这篇文章的选材值得借鉴——尊重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标要求,“学会选材”应该更重要……

“选择亮点—发现遗憾—追问原因—解决问题”,这是我的一种聊课思路。作为评课者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课、不同的人确定聊课的思路和主题,真正实现与聊课者的共同成长。

三、 聊课,变“师心”为“童心”,追求灵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聊课不是目标,只是手段,重在引导教师在聊课的过程中不断树立“学生第一”的思想,重在回归童心,重回儿童视角去备课、去上课,努力追求师生共同成长的灵动课堂。

一位参加全国教学大赛的教师临行前找我备课,她即将远行,课也基本成型,最忌讳临阵乱指导,我和她的聊课就从她备课中的最大困惑处开始了。她说:“我总觉得课上起来还不够顺畅,感觉学生很闷……”简单的几句对话之后,我便明白了她的最大障碍——期待满堂彩,却不知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成长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选择一些名师课堂的精彩案例和她开始慢慢地聊天,她很快就发现了差距,满脸困惑地看着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上课,不要期待每节课有多么成功,一定要期待每节课上学生的真正成长!”我一连串的“学生”点醒了她,她豁然开朗:“我明白了,‘学生第一不是口号,我们的眼里一定要有学生!我会努力改变的!”为了她的成长,我再三叮嘱:“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不要急,只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定就会有蜕变的一天!”这次的聊课时间虽然很短,但很有效,核心词只有一个——“学生”。

几天之后,她的长途电话打回来了。一接电话,我就能从声音上感觉到她的兴奋。我以为她是取得了优异成绩给我报喜的,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她却给我讲述的是她的课堂发生的变化——“今天的课堂一开始学生很沉闷,我牢记您的话语,慢慢去引导,慢慢去交流,渐渐地,所有学生都变了,他们的话语压也压不住,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程老师,我不在意最后的结果,这种改变让我兴奋,所以赶紧打电话告诉您,我知道‘陪学生成长的意义了……”她兴奋着,我快乐着,“呵护童心”的课堂怎能不让人喜欢?

“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确立这样的观念,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那么,我们的职业生涯将会充满再创造的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才会不断有精彩再现,才会有灵动产生,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

聊课,一定要让教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帮助他们获得自我满足,他们高涨的热情才会有力地支撑学习研讨的活动。这样,我们才能与教师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思路环节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不同思路解答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