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有效建构

2015-02-05 09:36薛耀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7期
关键词:硬纸板蚯蚓体验式

薛耀东

【内容摘要】该文阐述了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创设体验学习情境、实践体验学习过程、内化体验学习所得、评价体验学习效果四个方面提出了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体验式教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可见,新课标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前提,要以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与方法为基础,要以学生有效建构知识体系与能力为导向。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一线生物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珍视学生的自主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亲身观察思考、动手实验操作、自主合作探究中,自主体验,有效建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自主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了探索与实践。

一、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体验学习过程,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感悟与体验,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应用中去检验。体验学习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教育家杜威的“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是说要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体验学习过程

生物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摸、做、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3)重视合作交流

这是因为建构活动有其社会性质,也就是说,个体的经验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与分享,才能达到共同建构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体验学习情境

体验学习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体验学习的情境创设和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都要靠教师。初中生物学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旨在使学生在探究生命现象,学习生物知识,体验生物价值的过程中,确立保护生物,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情感。生命活动虽然时刻都在生物体内进行着,但初中生对于这些活动过程常常是不会有意去关注的。所以即使是学习认识人体自身的知识,也会存在学生经验缺乏、感知不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精心创设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运动》时,笔者先让学生体验自己呼吸的过程,再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呼吸运动?人为什么要呼吸?人呼吸的过程,然后分组进验证“人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什么?”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进而得出概念:呼吸指的是人或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接着让全体学生进行“肺活量的测量”,及时记录数据,最后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加肺活量的认识。

创设体验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通过体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内化情感。

2.实践体验学习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新课标强调“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组织探究性学习”。生物学实验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的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也是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过程。例如在“观察蚯蚓的运动”探究实验中,笔者让学生做一组对照实验:将两条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学生经观察得出: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并分析了实验结果:蚯蚓运动依靠体壁肌肉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摩擦力很小,因此蚯蚓无法运动;放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摩擦力较大,所以蚯蚓运动速度较快。但有些组却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比在硬纸板上快,由此对实验结论产生了质疑。笔者肯定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观察探求的精神,引导学生再观察实践:“用手触摸蚯蚓体表,有什么感觉?”“玻璃板和硬纸板会对蚯蚓体表分泌的粘液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经过讨论认识到:是蚯蚓体表不够湿润导致这一结果。当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时,由于硬纸板比较干燥,蚯蚓体壁分泌的粘液被硬纸板吸附住了,所以运动速度很慢,甚至不能运动。

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刻理解了课本上“观察中注意保持蚯蚓体表湿润”的原因和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内化体验学习所得

新课标指出:“广阔的自然界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走进大自然可以开展许多探究活动。”自然界中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为我们的体验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例如,学习植物的多样性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邻近的公园中去认识植物,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还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给校园中的植物挂上标牌,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学习所得,体验知识的价值。还可以与劳动技术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种植和养殖基地,和学生一起种植包括实验材料在内的各种植物、栽培食用菌、养殖小动物等,还可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种植盆景,饲养家禽等。学生在真实的探究园地和情景中探究生物学知识,或迁移所学的生物知识探究新的生物知识,更具有真实性、诱惑性、趣味性,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探究知识的无穷趣味,使生物学体验式教学有更广阔天地,更大空间范围,更多时间保证,更妙的综合实践。

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自发奇想,自主学习,自由体验,内化体验所得,对于提高学习效益以及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

4.评价体验学习效果

评价反馈能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体验学习的成功,思维的过程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分析农民窖藏甘薯、土豆、白菜的原理,有人入窖取物丧命的原因,讨论防止悲剧重演应采取的办法。还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一把豆角在夏季放在常温下,半天就干瘪了,而放在冰箱里,几天还非常新鲜,以此来评价学生运用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的知识的能力。

这样的体验学习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论到实践,从思考到表达,做到理论知识从现实中来,到生活中去,并且较好地融入了体验学习效果的评价。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在新课程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验学习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匡村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硬纸板蚯蚓体验式
硬纸板老鼠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站立的花
硬纸板变存钱罐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