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2015-02-06 15:42吴娜娜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5年2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价值观

■文/吴娜娜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文/吴娜娜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缺失,社会交往就会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道德失范,从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处于混乱状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正确认识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一)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一个公民诚实守信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更需要每一个公民用诚信共同维护,建立起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人们对社会诚信价值的认同和自觉的践行。

(二)诚信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市场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逐步构建起彼此相互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讲质量、重信誉的市场经济,才是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在诚信和法治的双重作用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各方面的信誉度提高,社会关系才能和谐。

(三)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通过制度约束和诚信为民、依法办事的行为,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是诚信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体现。

(四)诚信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撑。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协调发展当中,贯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当中,实现治理效能和社会诚信道德相互促进的目标。这些目标的确定,都离不开诚信道德观的规范、支持。如果一个社会价值观模糊,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的道德素养和精神支撑,那么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二、正视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增强社会诚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由于经济转型、市场机制不完善、诚信道德教育缺失、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诚信缺失,提高了社会、经济和管理运行的成本,降低了交易的公正性和效率,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政治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要切实把社会诚信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三、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要使“三个倡导”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生根落地。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诚信观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二是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到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单位、诚信企业、诚信家庭的活动中来。三是加强行业文明诚信建设,以文明优质的诚信服务为切入点,提高服务行业、窗口单位文明执法、诚信优质的服务水平,营造处处讲诚信、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法律约束。法律约束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不同的价值主体具有不同的诚信要求,需要社会通过对诚信价值主体的法律约束,构建形成社会整体诚信的导向。对个体而言,要把诚信作为修身立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加以引导;对企业而言,要将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依据政策法规强化约束管理;对政府而言,要将诚信作为政府执政的基本理念,取信于民。目前,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由于社会信用体系整体发育程度较低,法制约束力还不强,具体运用时难以操作。应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完善我国诚信机构管理和法律法规,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许和运行机制及信用监管机制,规范信用主体的运行与管理。

(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将个人的社会信息资源、金融资源、纳税资源、司法资源等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个人信用档案,对个人信用做出整体评估,促进信用资料的交换和共享。建立诚信制度和诚信机制,建立信用等级评定、资信评估以及相应的咨询机构,加快规范公共信息、诚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程序,以及采集、依法使用个人资料、企业资料的法规建设。

(四)强化诚信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当今社会之所以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监管不到位和惩处力度不够是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就是要解决诚信监管问题。加强诚信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企事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记录的数据库信息,对不良信用记录进行合法且有效的公示,并进行长期跟踪管理。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对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使失信者受到应有的行政或司法处罚、失信的单位和个人在物质和名誉上付出沉重代价,从而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和风险,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诚信政府建设。确立“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的理念,为民办事,尽心尽责;恪尽职守,有所作为;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政府诚信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指导、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依靠市场去建设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把政府诚信建设与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相结合,并运用信用信息加强行业管理,清理整顿政府行政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建立多层次的民主沟通渠道,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推进行政管理民主化。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让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诚实守信的行动自觉维护政府的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公路管理处)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