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02-06 18:33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抗战弘扬

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隆重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回顾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殊死搏斗的历史,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抗战精神化为实现中国梦的恒久动力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记忆中的,既有家国破碎、同胞死难的伤痛,也有中华儿女英勇抗敌、浴血奋战的壮烈,更有气壮山河、光辉永在的伟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我们纪念那段伟大的历史,就是要铭记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立下的伟大功勋、为世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就是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抗战精神重塑中华民族

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了民族觉醒。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伟大民族,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始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准则。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的一次次入侵、不平等条约的一个个签订,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人们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日益淡漠,东方雄狮沉睡于漫漫长夜。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吞并中国,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声声呼唤中,在抵御侵略、挽救危亡的不断抗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最为彻底、最为深刻的集体觉醒。“誓死不当亡国奴”,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成为响彻华夏大地的最强音,埋藏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重新涌动激荡,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意识和信念空前高涨。正是经历了这场血与火的洗礼,中华民族才真正实现了民族自觉,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的抗战精神升华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自强不息、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百年来的屈辱与沉沦,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萎靡不振、浑浑噩噩、怯懦卑膝的精神状态在全社会滋长蔓延,侵蚀着民族的根脉。抗日战争燃起了重铸中华民族精神的熊熊火焰,淬炼了中华儿女的血气精魂,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充塞天地,决不被任何敌人吓倒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贯长虹,不达胜利决不罢休的信念意志坚定如山。面对侵略者的凶残杀戮,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人人抱必死之心”“争着死,抢着死”,多少英雄前仆后继,毁家纾难、以身殉国。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八百壮士”等等,正是这些英烈和他们所代表的英雄的中国人民,完成了对民族精神的更生再造,树起了一座座新的精神丰碑,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全民族广泛参与的人民战争

抗日战争与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首次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形成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召唤下,抗日战争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终于团结起来,中国人民的力量终于凝聚起来,实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举国奋起。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动员人民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积多年革命斗争形成的成功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反对用单纯军事的观点去看待抗日战争,高度重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

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达到最后胜利,必须使军民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挺进敌后,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相结合,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到处燃起人民战争的熊熊烈火。通过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战争需要和民众生活的兼顾问题,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到全国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达到268万余人,并建立起陕甘宁、晋察冀等19块抗日根据地。历史证明,只有动员起全国人民,才能真正筑成战胜敌人的“血肉长城”。

新时期如何光大抗战精神

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取得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全面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而我们面临的内外形势却依然严峻。抗战精神不仅永远不能丢,还更需要全体人民高举抗战精神的大旗,拿出勇气和信心,积极应对。在新时期弘扬、光大抗战精神,要求我们:

一要继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今日之爱国,虽少了抗战年代的腥风血雨,但糖衣包裹下的炮弹更具有迷惑性和杀伤力。面对各类迷惑和伪装,要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要继续弘扬精诚团结、戮力同心的精神。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要继续弘扬面对压力挑战、始终保持自信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深入学习理解改革开放几十年历史的基础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的基础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在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命运攸关的历史关口,我们更加珍视艰难岁月中凝聚和指引全民族砥砺前行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精神,过去曾经鼓舞英雄的中华民族冲破历史的惊涛骇浪,现在和将来也一定会激励我们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抗战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抗战音画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