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5-02-07 05:16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东盟国家泰国

声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亚太梦想

在2014年12月16日于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东盟与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上,来自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17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媒体代表再次发表了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看法。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庚·拉哈尔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和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的梦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南亚的和平稳定,会创造非常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给这一地区的6亿多人民带来好处。我们应该继续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并通过持续的对话与合作,促进现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打造一个更宏伟、更务实、民意更互通的战略愿景。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采编部主任阿卜杜勒·拉赫曼在东盟内部,有些国家仍然没有普及宽带网。我建议本地区比较发达、富有的国家,给东盟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他们铺设更多的宽带网络,这样也能让这些国家更好地参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总编辑纳瑞林·特诺里奥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尤其是亚洲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菲律宾希望能更好地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获益。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菲律宾愿意了解应该怎么去做,以让这条路缔造得更好。

泰国泰叻报网站总编辑差瓦隆·林帕塔玛帕尼泰国的媒体人已经准备去强调并且传播“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亚太梦想”这一理念。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中泰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以及该地区媒体同行们的相互理解。如果媒体报道能够增进民众对国家间合作项目的了解,一定会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以,媒体的合作极为关键,是推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莱《婆罗洲公报》记者卡莉拉·巴哈卢拉拉姆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非常宏伟的梦想,不仅仅对中国,对整个亚洲都十分重要,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必定能极大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各国媒体应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致力于打造亚洲媒体,把信息和新闻更好地传达给受众。

新加坡学者:新中两国科技合作大有可为

2014年12月12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潘国驹题为《新中两国科技合作大有可为》的文章,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新加坡更是中国经贸往来的密切伙伴。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大国之一,为了新加坡未来的科技发展,我们应该更积极地与中国进行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合作。

目前,新加坡和中国在科技之间有不少的交流和合作。最显著的例子是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和中国的浙江大学合办学术课程,国立研究基金会内的“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也和中国的北京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共同设立实验中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还有不少其他的合作。

中国在发展科技方面也面临不少严峻的挑战。如改善科技政策的运作,尤其是资金的分配,公平合理地对待外来人才和本土学者之间的待遇、研究条件等问题。但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如何克服心理的障碍,无论是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都不应该过于盲从西方的科技思潮,也不应该完全跟随西方在讯息交流、出版及版权方面的垄断现状。如果自己不独立具备“一定要超越西方”的思想意识,亚洲的科技永远会落后于西方。

东盟国家官员积极评价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

2014年12月16日,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在缅甸首都内比都闭幕。一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东盟国家官员的积极评价。

马来西亚旅游及文化部秘书长翁鸿鹏由中国领导人倡议的文化交流年活动得到了东盟各国的欢迎。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东盟与中国相互间的理解互信,加强双方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有助于推动双方在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副部长邓氏碧莲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国与东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中越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的相同点,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和越南开展了许多领域的合作,我认为这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国务秘书桑朗·坎桑文化交流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之间更加贴近,相互了解更深入。只要我们之间友爱相处、坦诚相待,我们将获得双赢。我相信,东盟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合作还将继续扩大,因为文化交流是心意的交流,真心的交流,更是以心交心的真挚情谊。

东盟秘书处公共事务主任李健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将双方文化交流的水平推到了全新的高度。马来西亚歌手茜拉2014年2月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演出,获得中国观众的极大关注,这是民间文化交流的极好例子。

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东亚区域合作的旗帜

在2014年12月13日于中国香港举行的首届东盟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东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就共同关心的亚太地区问题发表演讲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俱孟军纵观全球,最活跃、最有效的合作,是地缘睦邻的区域性合作。东盟作为区域合作的典范,正按照《东盟宪章》蓝图加快一体化进程,国际影响力日益体现。东盟国家之间,东盟与东亚,东盟与世界,各国聚在一起解决共同的问题,这是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大调整、大变革,亚太是此轮调整与变革的主场与主角。中国与东盟合作置身其中,既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和定力,又要有以变求新、以变促进的远见和行动。

泰国前副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功·塔帕朗西 东盟国家和中国必须一起努力确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商业通道。在10+1框架下 ,我们地区的和谐是为了和平与繁荣。我们的地区富于自然资源 ,富于食物资源 ,富于能源,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个未来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中国高铁再获力赞

2014年12月19日,世界银行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内地的高铁运行情况前景光明,这是继2014年7月份世行发表报告称赞中国高铁建设费用低廉排世界第三之后,再一次对全球扩张速度最快的中国高铁系统进行称赞。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中国正开展“铁路外交”,用铁路建设扩大在海外的影响力。其足迹遍布全球:从被中国称为“命运共同体”的东盟到欧洲的门户——中东欧,从美国的“后院”中南美,到增长潜力巨大的非洲。这一战略在中国主导的新经济秩序构建中承担着“先遣队”的角色。

另 外,2014年12月19日,中泰签署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将合作建设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泰国国家电台资深记者颂颇·占法对此予以积极评价。颂颇·占法称,泰国在整个中南半岛处于地理上的中心位置。泰国需要利用好这个中心优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中国位于泰国的北部,位置十分重要。铁路从中国的云南省经老挝就可以连通泰国,对于泰国的互联互通意义重大。中国高铁技术安全、运行准点、站台设计理念先进。中国高铁运营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泰国的物流运输更加高效、便捷。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东盟国家泰国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泰国的“验胆美食”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泰国的中秋节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