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

2015-02-08 03:43吴建民
今日中国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共同利益中美关系中美

- 观察 -

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的启示

吴建民

现任外交学院教授

欧亚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015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矛盾、摩擦不断,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重点,特别是围绕网络安全、南海和人权问题,中美之间的立场尖锐对立。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自1985年以来,这是习近平第7次访问美国,也是他首次作为国家主席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是国际媒体极为关注的大事,也是一次艰难的、充满挑战的访问。

2015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矛盾、摩擦不断,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重点,特别是围绕网络安全、南海和人权问题,中美之间的立场尖锐对立。美国国内和国际上的一些专家纷纷发表文章,认为中美关系正在急剧地恶化,“难以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国际上和美国国内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大肆渲染中美之间的分歧,好像双方的对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2015年5月下旬、6月上旬,我去美国访问,会见了美方的各界人士。一些长期对华友好的人士十分忧虑地对我说:“美中关系的气氛很糟,为9月习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蒙上了阴影。”在上述背景下,国际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预言,习主席9月访美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在习主席访美之前,中外媒体对我进行了采访,我明确表示不赞成他们对习主席9月访美悲观的看法。在习主席访美期间,习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了9个小时,双方发表了很多讲话,国际问题专家对这些讲话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现在访问已经结束了,9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49项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和主要成果。国际社会看到中美关系不仅没有倒退,而且取得了重要进展,感到高兴和宽慰;那些希望中美走向对抗的人则有点灰溜溜的。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里一对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关系。毋庸讳言,中美之间存在不少分歧,有些分歧相当尖锐。然而,通过习主席这次访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不仅保持了前进的势头,而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绝非偶然,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双方坚持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

2013年6月7日至8日,习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一次历史性会晤,双方达成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为中美关系今后的走向指明了方向。这个方向不是一方确定,而是双方共同确定的。

习主席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含义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短短的14个字,可谓字字千钧!我对这14个字的理解是,“不冲突、不对抗”是底线,表明中美两国元首决心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走向冲突和对抗的例子太多了。中美两国元首表示绝不会走这条路,反映出了两国元首的政治意愿。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对于两国关系的走向影响巨大。“相互尊重”是前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相互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美国有美国的利益,中国有中国的利益,但双方的利益有很多交汇之处。在中美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开展在各个领域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的目的,这样就能够不断丰富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

在习主席访美结束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对记者说:“此访取得的第一项成果就是‘双方积极评价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以来中美关系取得的重要进展,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双方还一致认为,‘中美作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共同致力于维护一个强有力的中美关系,使之为全球及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时代潮流使然

习主席多次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时代潮流是由时代的主题所决定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20世纪很长的时间里就是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中度过的。然而,随着世界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也是压倒一切的变化。时代主题不仅反映了某一个时期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而且也指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路径。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后,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不可挡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习主席多次引用过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美关系往前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是受到时代潮流的推动。

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9月24日,在布莱尔国宾馆会见奥巴马总统时,习主席指出:“中美两国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但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

习主席的这番话不长,但十分重要,这是对中美关系的一个总体的估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越多,两国关系的基础就越牢固。共同利益的多寡,不仅决定两国关系的质量,而且决定两国关系抗御风险的能力。

在过去30多年里,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发展,美国也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的中国历代领导人都说“中美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这句话绝不是外交辞令,更不是应景的话,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起码说明了两点:

一是中国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美中关系,在把握这对双边关系时,始终把发展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发展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就会使双方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两国关系的基础越来越牢固,双方才能更为妥善地处理各种分歧。

二是在大变化的过程中,中美的共同利益是在前进而不是在倒退,是在增多而不是在减少,是在走向合作共赢,而不是在走向冲突与对抗。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冷战结束前,支撑中美关系的共同利益是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在冷战结束后,支撑中美关系的共同利益主要是经贸合作。今天,支撑中美关系的有三大支柱:

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在过去几年里,中美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应对埃博拉疫情、共同打击海盗、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美双方对此都十分满意,国际社会也予以充分的肯定。

双边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经贸、科技、人文、教育等各个领域。中美关系越来越植根于两国人民的交往之中,深得民心,中美合作的社会基础越来越牢固。

军事安全领域的交流保持了发展的势头。勿庸讳言在这个领域,双方戒心都很重。如何减少戒心,关键是发展军事安全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中美两军的交往不仅没有受到两国之间一些矛盾和摩擦的影响,而且保持了发展的势头。军事安全领域是最为敏感的领域,在这个领域的交往多了,互信程度上升了,这对推动中美关系总体的发展大有好处。

在习主席访问美国之前,在中美关系中媒体炒得最热的就是网络安全问题,有人说中国通过黑客袭击窃取美国的人事档案和商业机密,严重危害了美国的利益,好像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只会走向对抗。然而,就在习主席访美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对美国进行了访问,与美国国务卿克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等就网络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会谈。习主席在访问期间也与奥巴马总统就此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外交部公布的习主席访美成果清单中,关于网络问题特别指出:

“中美双方同意,就恶意网络活动提供信息及协助的请求要及时给予回应。同时,依据各自国家法律和有关国际义务,双方同意就调查网络犯罪、收集电子证据、减少源自其领土的恶意网络行为的请求提供合作。

中美双方同意,各自国家政府均不得从事或者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包括贸易秘密,以及其他机密商业信息,以使其企业或商业行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双方承诺,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中美双方欢迎2015年7月联合国‘从国际安全角度看信息和通讯领域的发展’政府专家组报告。该报告旨在处理网络空间的行为准则和其他涉及国际安全的重要问题。双方也同意,就此话题建立一个高级专家小组来继续展开讨论。

中美双方同意,建立两国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中方将指定一名部级领导牵头,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和国家网信办参加。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和司法部部长将作为对话的美方共同团长,由联邦调查局、美国情报委员会和其他部门的代表参加。该机制对任一方关注和发现的恶意网络行为所请求的反馈信息和协助的时效性和质量进行评估。作为机制的一部分,双方同意建立热线,以处理在响应这些请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升级。最后,双方同意对话第一次会议于2015年内举行,之后每年两次。”

中美两国首脑就网络安全问题达成的共识,被有些国际媒体认为是这次访问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迎头相撞的代价太大,谁也承担不起

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军事力量最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中美两国如果发生冲突和对抗,后果不堪设想。

2014年10月,我去纽约与基辛格博士午餐时,他直言不讳地对我们说:“在美国,即便是最右的团体,也没有人主张美国与中国发生战争。那样的话代价太大了,谁也承担不起。”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迎头相撞,那将是人类的灾难。中国股市暴跌就带来了全球股市的动荡,如果中美两国发生冲突,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将会殃及全球。人们常说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其实不止是俱伤,而是全世界遭殃。全世界稍有理性的人都希望中美关系改善,而不希望双方迎头相撞。

我们在看到中美关系光明前途的同时,也千万不能低估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两国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少领域,两国之间都存在着分歧,有些分歧还是相当严重的,我们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为此,中美双方要多方努力,管控好分歧,不要使分歧失控,更不要使分歧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习主席最近提出,对两国的分歧要“建设性地管控”。所谓建设性地管控就是要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把分歧点转化为合作点。中美双方对于网络问题的处理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猜你喜欢
共同利益中美关系中美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破坏发展环境,就是挑战东北人民共同利益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