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习近平执政理念的几点思考

2015-02-08 03:43郝瑜
今日中国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理念经济

对外传播习近平执政理念的几点思考

郝 瑜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路、新理念。这些理念一经提出,便在国际社会尤其是海外舆论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有冲击力、最具震撼力的发展概念之一。

在国际舆论场,一个国家领导人所持执政理念在国际舆论中的传播度和接受度,往往是该国发展道路、发展成就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指向标。这也正是国际主要国家重视本国领导人执政理念对外传播的重要缘由。

从这个角度看,在国内外网络传播的首个较为全面系统解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理念的《解读中国》系列短片,可谓是以影视语言对外宣介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理念的开先河之作,也是近年来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精品。

新媒体时代的“巧实力”传播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路、新理念。这些理念一经提出,便在国际社会尤其是海外舆论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有冲击力、最具震撼力的发展概念之一。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执着表达着另一种声音。在它们的报道中,一听说中国讲“中国梦”,就十分紧张;讲“一带一路”,就十分敏感;讲“反腐”,就歪曲为中共权力斗争的“纸牌屋”。这其实是对中国发展的无知,也是毫无根据的偏见。然而,这样的偏见并非没有市场。在海外新媒体舆论场,这样的杂音时而还能成为海外网民认知中国的重要内容,不得不引起重视与警惕。

“网络舆论营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作为国际互联网的发源地和网络应用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最早运用“网络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大力推行“巧实力”策略,格外重视“网络舆论营销”,而美国非常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好为此提供了便利平台。

离我们更近的例子是,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政要在华开设微博账号,通过微博对中国民众宣介自己的政治观点,谋求提升在华舆论形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超过300名外国政要在中国开通个人微博,包括美国几位州长、伦敦市长候选人、波兰前总理、澳大利亚前总理等。而开通官方微博的外国机构、驻华使馆则超过200家。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不断融合,正在塑造一个新的全媒体时代。在新的网络环境和全媒体的传播语境下,领导人政治理念的对外传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同时也增添了新的难度。

中国理念的国际范阐述

习近平访美期间,由“解读中国工作室”推出的《国际社会热评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短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传播手段上,契合了当前互联网传播的语境要求,为认知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而在国内外网络迅速走红。

《解读中国》系列短片中的所有受访专家均为国际知名智库学者、国际政要、媒体记者以及海外知名商会和企业负责人。借助海外人士,对外传播中共领导人执政理念,早在中共仍未掌握政权时就曾十分重视并成功运用。曾经在西方引起轰动的《红星照耀中国》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传世名著。

《解读中国》从某种程度上,同样是借助海外知名学者、政要等人士来解读中国领导人的执政风格、执政理念、执政成就,不同的是,在传播渠道上已然转化为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该片透过众多国际政要的评述,以密集、流畅的访谈,呈现了习近平执政四年来的新理念、新思路、新风格。

在短片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科学教授约翰·科顿用“勇敢”来称赞习近平。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则在短片中表示,“现在的中国很幸运,拥有这样强有力的领导人,拥有这样好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完美的改革蓝图。”

在国际政要们看来,习近平在中国国内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但他也始终清楚“中国并不是在唱独角戏,中国是全球格局中的一部分”。捷克共和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科胡特对习近平的评价是“他对于中国以及世界积极发展具有非常清晰的视野”,没有话语套式,而是个性化、口语化、生动活泼的表述,突出领导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生动细节,这种和国际接轨的表述方式使《解读中国》系列短片内容具有强烈的新媒体特征,也由此迅速在国内外网络获得广泛的传播效应,使海外民众更易对习近平执政风格、执政理念形成生动印象。

全媒体时代的新语境传播

据统计,《解读中国》系列短片在新浪微博推出首日,观看次数即超过1300万次,在新浪微博为《解读中国》系列短片设置的“跟着习大大去美国”话题讨论区,截至9月28日,讨论跟贴达22.3万条,网民转发2.23万次,话题总阅读量达5.2亿人次,跃升为新浪微博当周社会话题热度榜第一位。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解读中国》系列短片的策划和制作准确把握了媒体融合下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尤其是媒体融合下传播生态、受众特点的新规律。此外,梳理《解读中国》系列短片内容,不同受访对象的讲述被重新进行“碎片化组装”,也契合了互联网传播信息传播的“简约范式”。

比如,在《国际社会热评习近平治国》短片中,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全职副会长李承哲很在意“习大大”这个称呼,因为他觉得,“做中国这样大国的领导人,一般人会认为习主席难以接近,威严无比,很难得到这样的评价。人民能把自己国家的领导人称为‘习大大’,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韩国每日经济媒体集团会长张大焕则在该片中表示,自己对习近平的印象颇佳,“许多年来,他严于律己,对于伟大的领导人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千锤百炼才能锻造出伟大的国家领导人。”

正是在媒体融合情形下对网络传播规律的遵循和熟练运用,充分尊重和遵循政治沟通中的互联网思维,《解读中国》成为新媒体时代对外传播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理念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传播手法,在我们今后的对外传播工作中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参观帝国理工学院,同该校员工亲切交谈

TPP与中国经济

项安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TPP庞大的经济体量及其开放性、扩张型、高标准的区域一体化推进方式,使其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因实现全面贸易自由化的核心目标和全领域、高标准等特点而广受关注。谈判达成后,TPP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不仅将对当前的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中国产生直接的重要影响。

TPP影响世界经济

TPP涵盖了21世纪国际经贸规则谈判中的几乎所有主要议题,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的美国、日本加入其中,12个TPP成员国家人口规模达到8亿、GDP规模约为3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0%、世界贸易的50%和全球海外直接投资的30%。TPP庞大的经济体量及其开放性、扩张型、高标准的区域一体化推进方式,使其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

在区域层面上,TPP有利于推动成员国的经贸关系深入发展,也会促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在全球层面上,TPP协定将对当前的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和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TPP在经济方面更大程度地限制了缔约国政府权力,更有效地激发了民间活力,使得全球经济将得以更快地实现扁平化、多极化和自由化。

当然,作为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TPP具有一定的内向性,需要处理好与亚太区域较有影响的其他FTA(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

未加入TPP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中国未加入TPP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TPP所产生的贸易和投资转移效应对中国经济有一定负面影响。除了会冲击中国的外贸额外,TPP高标准规则的实施,还会冲击现行贸易制度和规则,当然,同时也会促进中国各领域的更加开放。总的来看,TPP的原产地规则等将会导致中国出口市场被挤占、导致FDI缩减,进而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相关研究显示,TPP整体上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在中国大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尚未完成的背景下,这一冲击更显严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团队通过模型推演得出模拟结果,认为与中国加入“大TPP”的情景相比,如果中国不加入,中国会因此损失2.2%的GDP;假设TPP的过渡期为4年,则在该阶段内的年均机会成本略超过0.5%的GDP。相反地,经济学家Peter A. Petri等模拟了中国加入TPP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认为假如中国加入TPP,2025年全球收入将增加1.4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获得超过60%的收入,约8910亿美元。

其次,TPP会影响中国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核心是周边区域。TPP可能会影响中国目前参与的东亚一体化制度安排,迟滞中国FTA战略布局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经济贸易,甚至可能会导致以“10+X”为主体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程陷入停滞。

压力并非难以承受

短期内TPP带给中国的压力并非难以承受。

虽然TPP初步协定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经济产生压力,但由于TPP自身的缺陷、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其冲击并非难以承受。

首先,TPP虽初步达成,但离目标尚远;TPP成员国内部尚存在不同声音和外部潜在受损国的反对。其次,TPP成员国的产业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等方面,缺乏中国的参与,将难以满足其进出口需求。第三,中国也在积极发展与TPP成员国、世界其他重要经济体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中国与12个TPP成员国在其他双边或多边协定中有着高度重合,中国可通过中间国展开间接贸易,可部分释放TPP所带来的压力。此外,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欧盟、韩国、中国香港和其他新兴市场等非TPP成员国占有较大比重。

归根结底,TPP还是自由贸易体系当中的一种贸易规则,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新挑战,但也大可不必将其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可能因此被剔除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国要做的是保持理性,主动适应这一过程,不断完善优化自身的治理体系、管理体制和经贸规则。这反而将会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主动适应

中国要主动适应,利用TPP倒逼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中国加入TPP能有效扩大出口,较早加入会更主动、获得较多经济规则制定话语权。但是,在现存政经制度框架下,中国一时难以满足TPP在劳工规范、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和国有企业等议题上的高标准要求。由于现时加入TPP存有现实困难及TPP尚未构成实质性威胁等原因,对中国而言,现在加入TPP不是最佳时机。但是,中国应积极做好加入TPP的准备,并主动适应TPP带来的系列挑战。实际上,TPP规则与中国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具有一定的同向性。如果适应得当,中国可有效利用TPP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内需一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GDP增长中的51.2%是国内居民消费贡献。就中国国内政策而言,扩大内需是克服TPP负面影响的根本出路,今后需要改变长期以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的惯性思维和发展模式。

中国还应加快推进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一些TPP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应推动中日韩合作,推进中韩或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同时,坚持以“10+X”作为东亚区域合作基础,发挥合作效力,推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亚地区全面经济合作,深化各个领域的实质性、功能性合作,使得东亚一体化建设进程不至于中断。此外,需要更加重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强中美区域合作的沟通与对话,增强政策透明度,寻求共识、管控分歧。

中国还应加快推进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一些TPP带来的负面影响。

福州自贸试验区

猜你喜欢
理念经济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节能环保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