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切入点之我见

2015-02-09 03:06刘海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切入点语文素养课程标准

刘海红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教材选中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 ,信息涵盖量大,意义深刻,教师能否根据当堂教学目标,课文特征和学生实际,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素养;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95-01

如何寻找课文中的切入点?选择导读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巧妙匠心。题目切入,以点盖篇;背景切入,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文眼切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一篇文章的切入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就谈自自己的几种切入方法。

一、文题切入

许多优秀作品的作家总是精心设计题目,用来揭示中心,交代写作对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揭示论点问题,提示行文线索以至结构思路等。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荷塘旧事》一文,我就先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荷塘”表地点,“旧事”是回忆往事,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荷塘景色的自然段,即(2-4)自然段;旧事(5-16)自然段。景物又描述了夜景和昼景,并分别找出夜景和昼景的主要特点,即夜晚之景:如繁星﹑似新月;白天之景:绿﹑娇嫩而洁净。景物的描写中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具体地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个自然﹑快乐﹑美好、令人无限向往,既展现了美,又培育了美的地方。美丽的荷塘不仅令人留恋,还带给我们快乐的生活,更培养了人们憨直纯朴的性格。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描写人情之美的事。令人愉快的事:狗刨比赛﹑沙滩上晒太阳﹑打水仗。反映人性之美的事:溺水获救。旧事的描述中,注重探究场面描写﹑侧面烘托﹑动作描写等。最后把景的美和人的美结合起来,提炼出主题-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和人类淳朴的爱的难以忘怀。师生就是这样一起探究,很快就把课文分析得脉络分明,条理清楚,再把描写景物所用的修辞手法﹑优美句子﹑有关联词的句子等进行收集和积累。一篇课文就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层层深入﹑有收有放,清清楚楚地嵌在学生的心中。既有框架结构,又有细枝末节,在学生的心目中构建了一所知识的大厦。既然是自己搭建的,想忘也忘不了,既获得了知识,又便于复习,提升了阅读能力,提高了习作水平。

二、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的表达,也是作者主要意图之所在。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作者的叙述,明白作者表达的思想。作者写文章所用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中心句服务。学习一篇课文,如果找到了中心句,那么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课题很明确,作者所要描写的人物是伯父,我因势利导,问:“文章要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课文后面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教师接着问:他为哪些人想的多?学生通过读,找出“我”﹑家人﹑车夫﹑女仆等,然后把几个小故事通过重点词语作成小标题﹕谈论读书﹑谈论碰壁﹑燃放烟花﹑救助车夫﹑关心阿三,最后探讨几件事运用的不同的写法和侧重点—有的侧重语言,有的侧重动作,有的侧重神态…并联系当时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样,通过学生已知的,能理解的,逐步迁移到新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鲁迅先生自己身处困境,却同情劳动人民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勇于和强大的黑暗社会作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字词切入

在小学阶段,字词教学可谓重中之重,字词教学丝毫不敢懈怠,我们可以采用字词切入法,如《女娲补天》一文,课前抽查生字,抽查“补”认读之后组词,学生肯定会组出“补天”一词,顺势问:谁有那么大本事会“补天” ?“女娲”。能找出她是怎样补天的吗﹖“能”。然后抓住补天动作描写,体会补天过程,领会女娲补天的艰难,感受女娲为人类幸福的献身精神。再回过头问:女娲为什么补天?了解故事的起因。最后再问:天补好了吗?了解故事的结局。通过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了女娲补天的来龙去脉。

四、关键词切入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教学,我采用了关键词切入法。上课起立后,我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围着学生的课桌慢吞吞地走了一圈又一圈 ,听课的老师以为我吓傻啦,紧张地为我暗暗着急,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老师要干什么,教室里的气氛紧张极啦。我踱上讲台以一一提问学生:你刚才在想什么﹖学生们如实的告诉老师他想的内容。“你们说的是你们刚才的心理活动,把它用你们的笔表现出来,它就是心理活动描写。” 通过关键词“心理活动描写”的解释,一下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对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深入的理解,然后利用已备好的资料,找出许多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找出其表现形式,探究其表达效果,再出示情境进行练习,最后出示题目,在具体的叙述中运用心理活动描写。

每一篇课文都有很多的切入点,这就是所谓的一篇课文一千种叫法,但我们必须找出最适合的切入点,所以在找寻切入点时必须要注意﹕1、切入点要关注学情。2、切入点要能突破重难点。3、切入点必须明确细化。4、切入点要让课文内容系统化。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旦找准了有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有利于课文条理化的切入点,就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容量大﹑范围广﹑程度深的整体,学生也会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下,发挥主体作用,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学生的学习有广度﹑深度和高度,也会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富有灵性跳动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切入点语文素养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