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规模化猪场规避疫病风险的措施

2015-02-10 00:29吴松梅
云南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驱虫猪只规模化

吴松梅

(玉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龙 674100)

近年来,受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和国家对养殖业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玉龙县养殖业效益显著,养殖户积极性增加,社会资本大量进入,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发展加快。规模化猪场项目纷纷投资建设,玉龙县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已建成5个并投入经营,其他小规模猪场还不断涌现。但是,许多养殖场存在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大部分养殖者不具备专业知识或养殖场没有专职技术人员,在疫情风险控制上存在重大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养殖场为避免疫病发生,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猪场工作人员畜牧兽医技术培训

规模化猪场应该配备专业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场内的各种流程,制定疫病预防、治疗各种方案,能够及时处理场内突发事件。对技术能力达不到要求的,应及时让其接受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技术,以保障猪场安全生产。并随时关注周边各地、州、县疫情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场内预防措施,确保场内猪群的健康。

2 科学规范饲养管理

2.1 严格遵守卫生防疫制度

规模化猪场建设时繁殖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饲养人员必须固定,不要随意更换或进出,杜绝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生产区,严禁其他动物进入猪场,工作人员进场前应严格消毒。病畜应及时隔离,避免疾病相互传播。

2.2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全进全出”是指某一圈舍同时进入同一批次的猪只,达到饲养目的后,全部转出。圈舍空闲10~15 d,进行彻底消毒以组织下一批生产。可以采取同期发情、集中产仔、同时断奶的技术措施。

2.3 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养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自繁自养”应以“全进全出”为前提。需要更换品种或补充种畜时,一定要从无特定病原体的养殖场选购,并在专用隔离区饲养30 d以上,无异常后方可混群饲养。

2.4 注意饲料和饮水安全

饲料安全的内容有两点:一是营养成分是否合格,营养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猪群的生长或健康;二是饲料是否霉变或受病原污染,如果饲料受到污染,猪只将面临严重的威胁。饮水安全往往不被人们注意,饮水中大肠杆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非常普遍。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山泉水或深井水,并使用净水过滤装置,不能在饮水中添加添加剂来达到净化或消毒的目的。

3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3.1 建立健全免疫档案

应建立健全动物免疫档案,在实施免疫时进行免疫记录。认真详细记录每一批猪只的免疫日期、存栏数、实免数量、疫苗种类、批号、生产厂家等,以利于进行合理的免疫程序管理,及时有效地对猪只各种疫苗注射查缺补漏。

3.2 免疫间隔时间

免疫注射要求一定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5~20 d,病毒弱毒苗注射后会产生干扰素,干扰和影响下一次的免疫效果。因此,每次免疫注射最好不超过两种疫苗,除联苗外不能混合注射。

3.3 疫苗接种要有针对性

疫苗接种以病毒为主,大多数病毒病潜伏期短,传播快,无特效治疗药物。要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选择必防的疫病。细菌性疾病很多,而且是常在菌,全部接种是不可能的,主要靠药物预防。

3.4 准确掌握免疫时机

免疫要掌握好时机,防疫间隔时间过长,疫苗的作用已消失,防疫时间过短,体内抗体与抗原发生中和反应,造成免疫失败。另外,不同阶段的免疫会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母猪妊娠前期、中期、临产前不宜注射,否则易引起产死胎、流产;泌乳期间及断奶期也不是最佳时机,过早免疫,分娩后乳汁中抗体浓度不是最高。母猪最佳免疫注射时间选择在配种前2~6周进行。

4 药物预防

4.1 初生仔猪的预防

仔猪1日龄注射头孢噻呋钠5 mg,可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3日龄大腿内侧深部肌肉注射牲血宝1 mL,可防治缺铁性贫血;30日龄用利高霉素和黄芪多糖拌料,饲喂2周,也可防治咳病发生;40日龄用复方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驱除寄生虫;56日龄用复方阿奇霉素拌料,可有效预防仔猪水肿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

4.2 育肥猪保健

增强机体抵抗力,可促进日增重。每月饲喂1周阿莫西林,可有效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在每年春秋气喘病易发生的季节,用泰乐菌素、黄芪多糖拌料,可有效防止咳病发生;在冬季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多发时,可用克利奇拌料饲喂。

4.3 母猪的保健

母猪产前、产后1周用利高霉素和黄芪多糖拌料,以预防产后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母猪产后24h内可用强效阿莫仙3~4支肌肉注射,以防产后感染的发生;母猪断奶后在料中拌阿莫西林喂服4~5d,防止乳房炎、子宫炎,提高受精率。

5 加强消毒工作

5.1 环境消毒

一般每周1~2次,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可选择大碱、季胺盐类、碘制剂、醛制剂、氯制剂等配成一定比例喷洒消毒。环境消毒时采用喷雾的方式,必须全面到位,不留死角,消毒液的浓度必须有效,喷洒均匀。同时在消毒后2~3min加强通风,降低猪舍湿度和消毒液的气味。

5.2 工作服消毒

一般采用熏蒸方法,每周2次。用21g高锰酸钾与42mL甲醛在温度21℃以上、湿度70%以上密闭熏蒸24h。

5.3 生产用具消毒

针头、注射器及其他器械用完后立即蒸煮消毒。断尾钳、剪牙钳随用随消毒。粪铲、扫帚、粪车用完后冲洗消毒。

6 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

养猪场应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定期进行驱虫,不要等寄生虫造成危害后才进行治疗性驱虫。秋季(9—10月份)驱虫有利于家畜安全过冬。3—4月份有利于积夏膘;转群前驱虫可防止寄生虫交叉感染;分娩前驱虫,可减少分娩应激,避免寄生虫感染;配种前驱虫有利于提高受胎率,产前15~20d、产后21~28d各驱虫1次,可防止由寄生虫引起的流产。

7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大多数养殖户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就是少投入,多赚钱,这与现代规模化养殖刚好相反。养殖场要合理布局,各种设施要完善,科学配置,既要遵循勤俭节约、因地制宜的原则,又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饲养。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改造起来更加麻烦,不但影响正常生产,还造成重复建设带来的经济损失。

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调节适宜的猪舍温度。猪群适宜的温度能够避免冷热应激,从而减少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传播。适宜的温度可促进动物生长,减少饲料消耗。虽然增加建设投资,但其带来的回报是显著的。产房和保育猪舍的建筑要求最严格,要求冬暖夏凉,通风换气良好,最忌潮湿。潮湿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尤其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猜你喜欢
驱虫猪只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