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5-02-10 00:29
云南畜牧兽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昭阳区耳标牲畜

潘 建

(昭通市昭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昭通 657000)

1 建设现状

2008年1月昭阳区在旧圃、永丰、太平3个镇(办事处)进行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2010年全区进行推广建设,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第7年,共订购动物标识213.05万套,其中猪198.8万套、牛6.07万套、羊8.18万套。截至2014年10月共完成牲畜动物标识佩戴207.42万头(只),其中猪193.76万头、牛5.84万头、羊7.82万只。目前全区牲畜动物标识佩戴率保持在60%~70%,在永丰、旧圃、太平、北闸和乐居5个乡(镇、办事处)使用32台识读器录入上传25.47万头(次)牲畜动物标识佩戴信息和动物免疫信息60 864条。为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从饲养、防疫、检疫、运输、屠宰加工、经营的全程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实施领导组和技术组,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2007年8月昭阳区被列为云南省首批29个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县(区)之一,昭阳区农业局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畜牧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组,并从动物卫生监督所和试点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抽调技术骨干12人组成项目实施技术组,制定了《昭阳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巩固基础、全面覆盖”的原则,于2008年1月在旧圃、永丰、太平3个镇(办事处)进行试点,2009年试点乡(镇)扩大到旧圃、永丰、太平、凤凰、洒渔、乐居、龙泉、苏家院、北闸9个生猪主产乡(镇、办事处),2010年开始在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进行牲畜动物标识佩戴推广。另外,昭阳区农业局每年将省、市下达昭阳区动物标识佩戴任务及时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畜牧兽医站,签订责任书,确保了全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2)加大宣传,强化培训,提高业务技能。针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食品安全和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惠民工程,昭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人员深入乡、村、社向广大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宣传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充分认识牲畜佩戴耳标的重要性,积极配合乡、村动物防疫人员开展工作。2007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举办培训会和现场会27期,参训乡、村防疫人员达463人(次),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耳标佩戴、档案记录等操作技能。另外旧圃、永丰、太平、北闸、乐居5个乡(镇、办事处)的乡、村防疫员都能熟练操作溯源识读器,确保了溯源工作步调一致,扎实有效,稳步推进。

(3)真抓实干,促进工作开展。昭阳区的动物标识佩戴工作主要以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为主,防疫补针为辅进行。从2008年开始,昭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全区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时,都抽调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社指导动物防疫员进行动物标识佩戴工作。为确保动物标识的正常使用,昭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还制定了《昭阳区动物标识管理制度》,区、乡两级都有专人负责动物标识的签收、发放,耳标只能由区、乡、村有资格的动物防疫人员使用,严禁转让他人。在猪、牛、羊规模养殖场建立《昭阳区规模养殖场动物标识使用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规模养殖场饲养的牲畜经强制免疫后100%佩戴动物标识。

(4)对溯源信息录入上传实行奖励,确保了信息录入上传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昭阳区从2010年起对乡、村防疫员录入上传溯源信息进行奖励,每录入上传一条耳标佩戴信息和一条免疫信息奖励一元,从每年省下达的项目经费中列支,从而调动了使用识读器乡(镇、办事处)防疫人员的积极性。

(5)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动物标识佩戴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农业部对进入流通环节的牲畜必须佩戴动物标识的规定,昭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还对全区活畜交易市场建立准入制度,要求进入交易市场的活畜必须佩戴有动物标识,并取得有效的《动物产地检疫证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动物标识的佩戴和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标识质量存在瑕疵

昭阳区2013年以前使用的动物标识牲畜佩戴后脱落、掉标严重,造成部分农户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对免疫后的牲畜佩戴动物标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牲畜挂标工作的开展。再就是动物标识识读率低,特别是牲畜佩戴一段时间后,动物标识经摩擦识读率就更差了。

2.2 动物标识生产供应不及时

最近两年昭阳区申购的动物标识要到春防结束时才能收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牲畜动物标识的佩戴率。

2.3 动物标识和耳标钳、针不配套

不同厂家生产的动物标识使用的耳标钳、针型号不统一,一旦更换动物标识生产厂家,就要更新耳标钳、针。目前昭阳区每年除厂家配给的耳标钳外,还要购买150~200把耳标钳,方能满足全区动物标识佩戴工作的开展。

2.4 养殖户不愿意挂标

昭阳区牛、羊多数在山区灌木林区进行放牧,动物标识容易被挂掉,甚至造成牲畜受伤,农户不愿对其进行挂标。

2.5 识读器数量较少

只能在少数乡(镇)开展溯源信息录入上传工作,大部分乡(镇)没有实现溯源信息录入上传,一旦出现动物疫病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能进行追踪溯源。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至今只是开展防疫环节的试点,即使开展溯源信息录入的乡(镇)也只停留在饲养和防疫环节的追溯,牲畜虽然加挂了耳标,但牲畜出栏并没有实现网络检疫信息录入,即在检疫环节就中断了可追溯。

2.6 村级防疫员未掌握识读器的使用

村级防疫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文化程度低,不会使用识读器进行溯源信息的录入上传,对全区全面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造成一定困难。再就是识读器对网络和版本要求高,有的防疫员在录入上传溯源信息过程中,一旦出现因网络或识读器未升级更新版本造成信息不能上传,就停止使用识读器。

2.7 屠宰场准入制度还未建立健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动物标识佩戴工作的开展。

3 对策措施

(1)加强宣传,营造实施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畜禽饲养者、加工、经营者进行宣传。具体介绍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内容、意义以及实施过程的相关事项,让群众清楚明白,为项目建设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增加投入,尽快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从饲养、防疫、检疫、运输、屠宰加工、经营的全程监管。目前昭阳区可用的识读器有32台,远远不能满足追溯体系建设的需要,全区如果在防疫、检疫和监督上全面开展工作需300台左右,而识读器每台需3 000多元,再加上检疫打印设备,需资金150万元左右,区级财政是不能解决的。因此,建议国家、省、市加大项目资金投入,配备齐全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全面实施,尽快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从饲养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3)加强动物标识生产厂家的管理,确保动物标识质量。农业部应加强动物标识生产厂家的监督抽查力度,凡出现3次以上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就应取缔其生产资格。同时还要统一各生产厂家生产动物标识的型号,达到使用同一型号耳标钳、针都能进行佩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确保动物标识的及时供给。建议省、市每年10月份就下达下一年度动物标识佩戴任务,确保县级能尽早申购,厂家能及时生产,不错过春防佩戴时间,提高牲畜动物标识佩戴率。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识读器生产厂家应加大各级师资力量培训,县级应对乡、村防检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提高全体人员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会操作,会上传,确保上传信息的真实性。

(6)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对免疫工作的检查。将牲畜动物标识佩戴率作为免疫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并进行认真检查,从而促使防疫员对动物进行免疫后必须佩戴耳标,确保动物标识佩戴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要加强对检疫环节的检查。在实施产地检疫时,牲畜必须佩戴动物标识,畜主必须提供免疫档案方可申报检疫。在屠宰环节建立完善准入制度,查证验物,牲畜凭动物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或动物A方可进入定点屠宰场,经屠宰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B,同时回收动物耳标,并要求检疫数量和回收动物标识数量相符。三是要加大运输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未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

猜你喜欢
昭阳区耳标牲畜
动物耳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藏羊佩戴不同材质和形状耳标的试验分析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浅析当前生猪耳标管理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昭阳区苹果园杂草种类及管理方式调查
牲畜耳标和电子耳标有了新的技术规范
交换牲畜
昭阳区总工会:举办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初赛
昭阳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