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县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15-02-10 11:45李庆亮
云南畜牧兽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兰坪县兽医站检疫

李庆亮

(兰坪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兰坪 671400)

兰坪县是个集“边、少、山、穷”为一体的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促进了畜牧业向产业化、工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人流、物流、动物及其产品的快速流转,动物疫病的发生随之逐渐呈多样化、复杂化,疫病种类不断增加,畜禽的疫病风险增大,给动物疫病防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固有的疫病防制方式适应不了现代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必须了解掌握疫病发生趋势,加强动物疫病防制。用现代科学的兽医防制技术取代传统旧式防制模式,增强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手段,提高防疫防护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兰坪县动物防疫现状

1.1 基本情况

兰坪县拥有国土面积4 339 km2。行政区划为8个乡(镇),102个村办事处,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0年底全县人口21万人。大小牲畜存栏49.5万头(只),禽35.5万只。年出栏大小牲畜21.9万头(只),肉类总产11 530 t,人均占有肉类55 kg。畜牧业总产值11 0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畜牧业经济收入13 2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0元,占农村经济纯收入的37%,全年动物防疫经费投入39.8万元。

1.2 组织领导

县、乡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构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制定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一级抓一级,突出中心任务,建立层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春秋两季动物免疫注射期间,各乡(镇)都指定1名副乡(镇)长驻阵指挥。大多数村社安排了负责人带队,确保动物免疫质量。

1.3 动物疫病防制主要做法

认真贯彻国家防疫防控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县、乡分片包干,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制度化挂钩考核。每年对全县动物认真开展春秋两季免疫注射,强制免疫病种密度保证100%。针对动物疫病流行区域特点,进行计划免疫,分类指导,重点防制。对养殖重点村、规模养殖大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饲养环境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消毒,净化环境。对防疫质量及时跟踪监督检查,进行免疫抗体监测。2010年共免疫注射大小牲畜164.85万头(次),禽131.5万只(次),及时组织扑灭局部地区发生的动物疫情,并进行严密监控。及时治疗病畜,把动物疫病死亡率猪、大牲畜、羊、禽分别控制在2.5%、1%、2%、8%以内,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坚持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加强流通领域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上市交易及待宰动物依法进行检疫。全县已建成3个活畜交易集转中心、3个定点屠宰场(点)。2010年共检疫上市动物158 500头(只),检疫待宰动物98 650头(只)。检出病害动物86头(只),依法进行销毁及作无害化处理。对节假期间上市的动物产品进行突击检查,集中整治,维护了动物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利益。

1.4 防疫队伍建设

兰坪县从1957年成立畜牧兽医站以来,几经变革,现已形成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在职的技术人员136人,职称结构为正高职1人,副高职5人,中职68人(其中13人高职低聘),初职62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95人。分布在县直属各场、站、所71人,8个乡(镇)牧医站65人。村级防疫员104人。

1.5 基础设施建设

县、乡畜牧兽医站配备有办公用房350 m2,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周转住房52套2 650 m2。冷链体系,全县能使用的冷柜10台、冰箱15台。具体配置在县畜牧兽医站2台冷柜、2台冰箱,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站1台冷柜、1台冰箱、机动冰箱5台。每个村防疫员配备1个冷藏包。县畜牧兽医站初步建成1个化验室。

1.6 上下联动,群防群治

常期坚持在全县各地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动物疫病防制培训班。不断增强群众的动物疫病防制意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坚持疫情监测监控,密切注视县域周边地区动物疫情动态,定期不定期地对进入县域动物的几个主要通道进行布控,基本控制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2 存在问题

2.1 疫情复杂

县域内曾发生过各种动物疫病种类较多。据20世纪80年代末畜禽疫病普查,兰坪县境内曾发生过的各种动物疫病92种。近年新发现传入的动物疫病10多种。

2.2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用房、周转住房拥挤。二是动物疫病诊断监测预警技术装备落后,应急能力弱,工作被动。三是冷链体系不健全。兰坪县80%以上的农户居住在山高坡陡的山区,村级无相应的冷藏设备,疫苗保存难度大,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失效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防疫质量。四是检疫手段落后。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监督绝大多数仅凭眼观检疫。五是活畜交易集转中心、定点屠宰场、产地检疫报检站有待继续建立完善。多因素造成每年因动物疫病死亡大小牲畜近5千头、禽近3万只,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2.3 村级动物防疫队伍薄弱

偏僻边远山区农村地广人稀,住户分散,村道崎岖难行,动物防疫依靠的主要力量是村防疫员。就目前的情况,村级动物防疫队伍老化现象突出,知识层次低,素质不高。村防疫员工资从每月70元最近增加至每月200元,但按当地现行工酬对比,待遇仍然偏低。防疫员误工损失无贴补,难以调动村防疫员的积极性,许多村防疫员不愿继续从事动物防疫工作,撤换频繁,新手业务生疏,影响动物防疫质量。

2.4 兽医法律法规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对动物疫病危害性的认识不足,造成旧的疫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病又不断传入或出现。疫病可追溯体系不完善,畜禽养殖档案不健全,畜禽免疫标识佩戴不落实,不能有效追溯疫情和安全事件。

2.5 投入不足

动物防疫经费虽逐年增加,但由于基础太差,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动物疫病诊断手段落后,适应不了动物疫病种类增多复杂的趋势,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制更是难以应对。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行政领导与业务部门的联系

把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真正落到实处。创新管理模式,制定量化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落实层级责任制,做到上下都有人抓,事事都有人管。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司其职,避免人浮于事。以法治疫,强制免疫,督促检查,果断处置。

3.2 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业务水平

定期对在职的县、乡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进行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采取不同途径的学习方式,提高知识水平。进行业务技能测试、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稳定加强村级防疫队伍建设,每年采用集中或分散的方式,不断加强业务知识(技术)培训、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总体素质。不断发掘优秀人才,有计划地开展村级防疫员的新老交替工作。新接任的防疫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使群众满意,养殖户放心。并适当提高村级防疫员的补助标准。

3.3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制目标管理责任制

完善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对免疫动物佩戴好免疫标识,建好免疫档案,有效追踪疫情和动物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在每年春秋免疫注射期间,及时组织监督检查,对免疫不达标及漏免的畜禽及时补针。要做到应免尽免,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强化免疫效果监测,注重免疫质量,确保免疫畜禽处于保护状态。要认真履行疫控机构的法定职责,加强疫情监测,切实抓好重点病种的防控,定期排查隐患,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修订、补充、完善动物防疫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有计划地组织本地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对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果断处置突发疫情。

3.4 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全面落实动物诊疗许可证制度,兽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兽药GSP认证的监管,对动物饲养场、屠宰加工厂(点)的防疫审查制度。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交易市场的病原远比养殖场复杂,要在交易市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对进出市场的车辆及交易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对上市交易的畜禽及其产品核对免疫档案及产品合格证,未佩戴免疫标识的畜禽实行强制免疫,做好隔离观察,规范市场秩序。建设排污处理设施净化污水。建立病死畜焚烧中心,对进入市场内的病死畜实行焚烧、深埋、消毒处理,消灭传染源。对远离城镇,动物较集中的集散地逐步建立健全动物产地报检站,从源头上杜绝动物疫病传播。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兽医诊断实验室、冷链设备、疫病监测设备、消毒设备、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增强诊断、监测动物疫病手段。统筹规划,继续建好5个活畜交易集转中心、5个定点屠宰场。建立健全村级兽医室,搞好与当前防疫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要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经费,使畜牧业生产朝着安全、健康、快速、稳步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兰坪县兽医站检疫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作品赏析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