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丘吉尔

2015-02-10 06:16恺蒂
新民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葬灵柩丘吉尔

恺蒂

1月24日,正好是个星期六。早新闻中没有听到丘吉尔的名字,稍稍有些惊讶,因为1965年九十高龄的丘吉尔在海德公园家中寿终正寝,正是这天。五十年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纪念日了,英国人怀旧,岛国心理,昔日的荣光时不时就要找个理由拿出来抖抖。狄更斯、奥斯丁、莎士比亚,逢百的纪念日,英国媒体都会大张旗鼓热热闹闹一番。丘吉尔忌日竟无人提,好像有些说不过去。到了晚新闻中,听到丘吉尔的名字了,原来那天下午三点的一场马赛中,一匹与老爷子同名的赛马赢得了冠军。新闻说:今天正是丘吉尔逝世五十周年,赛马的胜利正是老爷子所喜欢的最恰当的纪念。记者又加一句:丘吉尔五十年祭的纪念活动,将在1月30日国葬日那天举行。

想当年丘吉尔的国葬大典,那个一月冰冷的早晨,大本钟敲过之后,灵柩由皇家礼炮车从西敏寺运到圣保罗大教堂,一路上三军护灵,街道上挤满了流着热泪的国民,大教堂中一百多个国家的政要等候,那种全世界为他送别的阵势,真是大英帝国的最后辉煌。然而,那时的英国已经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难怪戴高乐听到丘吉尔逝世的消息时说:“英国将不再是一个伟大的帝国。”英国真改变了: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也渐渐放弃苏伊世运河等一系列海外军事基地、六十年代的自由思想开放社会、七十年代的一系列大罢工、八十年代的市场私有化,现在的英国已经不再沉稳守旧传统。在丘吉尔五十年祭日时,人们要问:丘吉尔这位维多利亚时代的遗老会如何看当代社会?更要问:这位伟大的二战时英雄领袖,在当今英国政治生活中是否还有意义?

当然,英国人永远不会忘怀丘吉尔的功劳,2002年,BBC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要公众评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结果丘吉尔名列第一,超过莎士比亚、达尔文、牛顿、披头士列侬。大家都承认英国不再有如丘吉爾这般的政治家,从历史的角度来给他桂冠殊荣都可以,但在现实政治中,丘吉尔是否还能起到鼓舞人心的榜样作用,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丘吉尔五十年祭的时刻,似乎也给了媒体一个重新审视他的机会。BBC为五十年祭准备了一部题为《丘吉尔:国家的送别》的纪录片,但在片子播出之前,主播人、资深记者派克斯曼对丘吉尔的评论已经引起争议。他说如果丘吉尔活在今天,他可能得不到选民的钟爱,连议员都不一定选得上, “任何对丘吉尔的综合评论都得承认他是一个无情的自我主义者、一个机会主义者、人们不能完全信任他。如果在今天,人们会选他么?我觉得不可能”。纪录片虽然承认丘吉尔在二战中的贡献,但更多的是对他在当代英国的意义的疑问,片子中还提到当年葬礼大典中最让人感动的泰晤士河边一排大吊车在灵柩船前低头默哀的镜头,披露出那些吊车司机都是在拿了加班费后才愿意做此行动的,一位司机在采访中说:抽着雪茄烟喝着香槟酒并扬言要武力对付工人罢工的丘吉尔并不是码头工人的代表。

是啊,丘吉尔这位充满大英帝国情结的遗老,当年与二十世纪就有些格格不入,现在到了二十一世纪,可能就更少现实意义。盘点丘吉尔一生六十余年的政治生涯,其中不乏争议。他曾两次跳槽:从保守党跳到自由党,二十年后又跳回保守党。他当政期间做过不少错误决定,例如一战中发动了伤亡惨重的加里波利战役,二十年代任财政大臣时让英国回到金本位而引起英国经济的大萧条。他更有许多顽固不化、种族歧视的言论,如果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评判,他对印度人、黑人、犹太人、妇女权益等的看法,都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如今的政客们如果像他那样直抒己见,早就引咎辞职了。

1月30日,早起还是雾蒙蒙的,但九点左右云开雾散,一个上午竟是伦敦冬日少有的阳光明媚,丘吉尔的家人乘坐那艘灵柩船再次在泰晤士河上驶过,这次没有大吊车低头致哀……

猜你喜欢
国葬灵柩丘吉尔
送葬(小小说)
什么人有资格国葬?(答读者问)
Who gave me my ears
美国的国葬有什么规矩?(答读者问)
段子里的丘吉尔
民国时期的国葬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