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消毒工作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2015-02-11 04:59王晓楠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动物科学系哈尔滨150088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5年5期
关键词:消毒药消毒剂家禽

王晓楠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动物科学系 哈尔滨 150088)

随着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出口检验检疫标准的不断提高,中国家禽业的出口在近几十年中的教训是惨痛的,而“兽药残留”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抗生素的滥用在全世界的养殖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在中国更为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提倡健康养殖的理念,就是要在减少用药和不用药的情况下,如何使动物不发病或少发病。

由于养殖方式的关系,一个禽舍养殖数量从几千到上万只不等,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家禽一旦发生传染病,就会迅速传播。大家一直都在讲疾病预防较重要,当然动物接种疫苗要相对做得较好,但是第一道关——消毒却研究得较少,做得也较差,较多养殖企业忽视消毒的作用或根本不做,使家禽饲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技术员忙于用药物对生病家禽进行治疗,结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养殖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1 家禽养殖忽视消毒防疫的原因

1.1 养殖者文化水平低,消毒意识不强

我国最大的家禽养殖群体还是在农村、乡镇,5 000~10 000 只小养殖场占全国畜禽养殖总量的90%,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高中文化程度以下农民,他们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小农意识严重,对消毒的目的认识不明确,而且消毒不同于治疗性药物,像抗生素等,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被养殖者所忽视。

1.2 缺乏对消毒重要性的了解,存在投机心理

在许多养殖户潜意识中,有时不消毒也不生病,由此认为不消毒也没关系。这可能是你运气好,但养殖过程中终究伴有疾病;也有即使消毒也发病的。我们就要查找原因,有可能是消毒剂质量有问题或消毒方法不对。有的养殖户在进雏前把生石灰面洒在房舍前后,这是没有用的,生石灰如果不和水作用生成OH-离子就产生不了消毒效果。现在消毒剂市场上共有8 大类几十种消毒药,在使用前,要充分了解各类消毒剂的使用特性,根据疫病流行的规律和养殖场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消毒计划,并且配合不同季节、消毒对象和场所,确切执行。

1.3 消毒剂质量差,大量低价、劣质的产品充斥市场

我国兽药生产企业中有800余家有消毒剂车间,目前有多家通过GMP 验收企业,但其中专业消毒剂生产厂家较少。且这些生产消毒剂厂家,规模小、品种单一,在质量上更是问题多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含量不足,有的仅为标示量一半都不到。②使用价格低替代品,最突出的是用季胺盐碘冒充络合碘、聚维酮碘,用混合酚冒充氯甲酚等。③稳定性差,使用劣质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工艺简单;不少企业产品都标有效期2 年,实际可能只有3 个月。④随意夸大杀毒效果,一些低效类消毒剂说成任何病毒、芽孢等都能杀灭;另外不按照规范进行标示说明,随意放大稀释倍数。

1.4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

一些养殖场为了省钱,选用价位比较低的消毒剂,没有充分考虑消毒效果,或随意减少消毒药的使用次数和配制浓度,表面上节省了费用,实际上可能要花几倍或更多的治疗费用,得不偿失。

2 畜禽养殖消毒的误区

2.1 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疫病发生要有3 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畜禽养殖中,即使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和饮水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疫病发生。因此,未发生疫病地区的养殖户更应进行消毒,防患于未然。

2.2 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清扫

由于养殖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他污物,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彻底消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2.3 消毒之后畜禽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

尽管进行了消毒,但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彻底的消毒效果,这与选用的消毒剂品种、消毒剂质量及消毒方法有关。即使已经彻底规范消毒后,短时间内很安全,但许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禽或老鼠等媒介传播,养殖动物自身不断污染环境,也会使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必须定时、定位、彻底和规范消毒,同时结合有计划地免疫接种,才能做到养殖动物不得病或少得病。

2.4 消毒剂气味越浓、消毒效果越好

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和它的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目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好的消毒剂是没有气味的,如聚维酮碘、聚醇醚碘和过硫酸盐等;相反有些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存在着消毒盲区,且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对畜禽体呼吸道、体表等有一定的伤害,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等。

2.5 长期固定使用单一消毒剂

长时间使用一种消毒药,病原微生物就会产生抗药性使消毒效果降低,同时还会杀死环境中有益菌,破坏生态环境。有些消毒药如重金属类、酚类等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产生一定毒害作用。同一种消毒药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3 月为宜,然后更换另一种敏感消毒药,使多种敏感消毒药周期性交替使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消毒效果。

2.6 滥用消毒药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2.6.1 消毒药的混合使用

由于消毒药物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消毒药混合使用时,有时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消毒效果,即1+1>2,如季铵盐类+碘,戊二醛+过氧化氢。有的可起到拮抗作用降低消毒效果,即1+1<1,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新洁尔灭+肥皂。有的甚至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消毒作用,如酸类和碱类消毒药合用。在实际应用中即使达不到增强消毒的作用,至少不能起到削弱的效果,甚至产生负面作用。

2.6.2 通常认为消毒药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杀菌能力也就越强

这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危害养禽业绝大多数的病毒和细菌对消毒药都非常敏感。例如氢氧化钠、甲醛、漂白粉和苯酚在推荐浓度下5~15 分钟会杀死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5%的石炭酸1 分钟,3%来苏儿、1%的氢氧化钠30 秒即可灭活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苯酚、消毒灵(复合酚)、氢氧化钠、漂白粉、过氧乙酸和新洁尔灭都可以迅速杀灭病毒(如禽流感、禽痘、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马立克氏病等的病原)、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等)。消毒药浓度太大,一方面对机体或用具的损伤和破坏作用会相应增大,同时消毒药用量的增加,必然提高了经济成本。因此,在配制和使用消毒药时,要根据畜禽年龄、体重或空间体积,结合说明书,选择最为有效、安全及经济的最佳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不可任意加大或减小消毒药的浓度,更不可随便延长或缩短消毒药的作用时间。

除了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对禽舍进行消毒外,同时还应该注意外部环境(养禽场大门、生产区入口、生产区以及处理病死禽场地等)的消毒工作。只有把舍内及舍外的环境消毒工作做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家禽养殖业要转变错误观念,走出误区,明确消毒对家禽养殖工作的重要意义,遵循“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只有重视和建立消毒制度,进行科学消毒才能真正达到控制疫病传播,减少疫病发生的目的,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否则下一个淘汰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消毒药消毒剂家禽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养殖场消毒药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养殖场不同疫病对“消毒剂 ”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