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绿壳蛋鸡蛔虫病的诊治

2015-02-11 04:59汤荣辉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畜牧兽医站福建云霄363308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5年5期
关键词:鸡体绿壳蛔虫病

汤荣辉 (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云霄 363308)

鸡蛔虫病是鸡蛔虫寄生在鸡、火鸡等小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蛔虫主要是危害鸡体的一种慢性、消耗性寄生虫,通常以3~4 月龄的鸡群较易感染,成年鸡表现为带虫、隐性携带者,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传染病,然而往往易被人们忽视。成年绿壳蛋鸡的蛔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后段,与鸡体争夺营养,使鸡体摄取营养不足,体型消瘦,鸡冠苍白,产蛋率下降。笔者对我县某养殖户饲养的绿壳蛋鸡群发生鸡蛔虫病进行诊治,现报道如下。

1 发生情况

我县某养殖户承包一座小山,在树荫下放养绿壳蛋鸡已经4 年,近段时间有一批18 个月龄的绿壳蛋鸡1 800 羽产蛋率一直在18%徘徊,鸡场处于亏本状态。2014 年10 月,邀请笔者前去察看,据禽主介绍,该批蛋鸡已经有550 日龄,产蛋率高峰也只有50%,且维持时间较短。白天在山坡树林里放牧,傍晚鸡群回到鸡舍时,添加一些谷物(主要是稻谷)补充营养,从未加喂配合饲料,也未使用过驱虫药驱虫。近月来,产蛋率下降明显,而且出现零星死亡,病死鸡只消瘦。经笔者现场观察和剖检检查,诊断为鸡蛔虫病。

2 现场观察

鸡群整体精神状态良好,感觉鸡群偏瘦,羽毛光泽度差,饮食正常;有大部分蛋鸡鸡冠偏小或萎缩、缺乏红润、苍白,脸部也缺乏红润、泛白,现场抓起鸡冠萎小的蛋鸡,发现体重很轻、胸骨瘦如刀片、耻骨仅有1 指半至2 指之间,缺乏母鸡产蛋时特征,而鸡冠红润的蛋鸡耻骨有3 指至4 指之间。鸡舍地面上有少数青色、青绿色粪便,估计有10%粪便堆不正常,鸡群部分蛋壳略变薄些,未见明显异常变化。

3 剖检检查

剖检5 只消瘦、无产蛋特征的母鸡,其中2 只体况消瘦,胸骨如刀,剪开母鸡小肠发现有大量白色圆形短小虫体(未形成团),长约0.5~3.5cm 不等,会蠕动;另3 只母鸡体况稍好,剪开小肠仍发现有多量同样短小虫体,会蠕动;小肠段黏膜均增厚,较轻微卡他性炎症,肺脏、肝脏、肾脏、肌胃和腺胃均未见肉眼异常。

4 诊断

根据现场观察和剖检,初步认为患有鸡蛔虫病,随后将2 段未剪开的小肠(含内容物和虫体)送到县兽医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查,虫体长约0.5~3.5cm,呈黄白色,圆形,体表角质层具有横纹,口孔位于体前端,其周围有1 个背唇和2 个亚腹唇,在背唇上有1 对乳突,每个亚腹唇上各有1 个乳突;内容物用饱和盐水漂浮收集虫卵,镜下虫卵形态呈椭圆形,确诊为鸡蛔虫病。

5 治疗措施

(1)蛋鸡全群用盐酸左旋咪唑粉20g 对1kg 水,整夜让鸡群自由饮食,连喂5 天。第一次疗程结束后隔15 天再驱虫用药3 天。

(2)用药期间每天早晨等待蛋鸡群放出去觅食时,打扫鸡舍粪便,清洁消毒地面,并将收集到的粪便堆集发酵。

(3)用药5 天后,全群加强营养,用多种维生素+鱼肝油对水饮食,连用10 天。

(4)建议定期驱虫,散养蛋鸡每年须进行2~3次定期驱虫,鸡群可采用饮水中添加0.25%的驱蛔灵(枸橼酸哌嗪),预防感染。

用药后隔天即见粪便中有虫体排出,半个月后产蛋率逐步回升,1 个月后随访,鸡群没有死亡,产蛋率也回升至28%。

6 体会

(1)成年鸡蛔虫病主要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寄生虫病,散养的蛋鸡一般放牧饲养,感染鸡蛔虫的几率较高,且该鸡场鸡群从未驱过蛔虫,处于易感,鸡体一旦感染蛔虫卵后,虫卵在体内发育繁殖成虫,使蛋鸡群一直带虫,蛔虫与机体争夺营养,造成机体缺乏营养,鸡体消瘦,甚至发病。

(2)对驱虫后的鸡粪便应及时清理和堆集发酵,鸡舍要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防止蛔虫卵残留在场地上继续感染鸡只。

(3)散养鸡群每年应进行2~3 次定期驱除蛔虫,放牧鸡群容易接触到蛔虫卵,鸡体吞食有感染性蛔虫卵后,常成为蛔虫的携带者,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不发病。若鸡群一直消瘦、营养不良,业主应注意检查鸡体内是否有蛔虫寄生,适时地给鸡体驱除蛔虫,蛋鸡驱除蛔虫的首选药物是阿苯达唑混悬剂,蛋鸡群量小时可采用逐羽给药,鸡群量大时可采用群体饮水给药,其次是盐酸左旋咪唑直接饮水(或拌料)给药,以提高养鸡效益。

猜你喜欢
鸡体绿壳蛔虫病
坝上长尾鸡与绿壳蛋鸡0~7 周龄生长发育比较
绿壳蛋鸡生态养殖的技术推广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高温高湿条件下鸡舍的通风管理
绿壳蛋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绿壳鸡蛋托起致富梦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