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隧道下穿粉煤灰池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2015-02-11 14:19任兆丹
铁道勘察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际粉煤灰基底

任兆丹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

The Key Design Technology of Intercity Railway-tunnel Passing Through Flyash Pond

REN Zhaodan

城际铁路隧道下穿粉煤灰池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任兆丹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The Key Design Technology of Intercity Railway-tunnel Passing Through Flyash Pond

REN Zhaodan

摘要从方案可行性、工程可靠度、运营安全以及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考虑,对隧道基坑围护和基底处理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对隧道运营期间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采用“钻孔桩围护+搅拌桩止水方案”能确保隧道下穿粉煤灰池的施工安全及稳定。

关键词粉煤灰围护结构基底处理运营安全稳定性验算

随着我国城际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修建不可避免地穿越各种自然或者人为的不良地层,这些不良地层成为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难题。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固体颗粒状废弃物,电厂将废弃的粉煤灰堆放于山谷间,久而久之形成粉煤灰池。粉煤灰具有结构松散、自稳性差、强透水、遇水极易软化、黏聚力基本丧失等特点,在粉煤灰地层中修建铁路的难度较大,工程建设中大多采取绕避方案以规避建设风险。因此,国内外鲜有针对隧道穿越粉煤灰等类似地层的设计和研究。

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网的主骨架之一,线路全长96.78 km。其线路DK77+495~+696段受站位影响,需穿越黄石电厂的粉煤灰池。原设计推荐采用路堑方案,但该方案建成后灰池无法使用,建设单位须向电厂方面支付高昂的赔偿费用,因而研究采用隧道方案的可行性,以减少对灰池使用的影响,降低赔偿费用。重点阐述隧道在穿越粉煤灰地层中所遇到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隧道穿越粉煤灰池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为后续类似的工程设计提拱借鉴。

1工程概况

武黄城际铁路设计速度为300 km/h,正线线间距4.8 m,其中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跨度约15 m,高度约12 m,标准断面面积为100 m2。

线路所经粉煤灰池位于武黄高速出口右侧山间谷地,宽约800 m,沿线路长约200 m,总占地面积296亩,容积227万m3,有记录的存灰量为160~180万m3,目前已堆积粉煤灰厚度12~23 m[1]。

地勘报告显示:粉煤灰层重度12.9~14 kN/m3,黏聚力0~2 kPa,φ=12°~18°,渗透系数K=1.1×10-4cm/s,孔隙比e=0.9~1.5,饱和状态下含水量80%~100%。现状灰池地势低洼,地表水易于汇集,池内粉煤灰基本处于流朔状态,具有强透水与渗水特性,自稳定性极差。

下部基岩主要为全—弱风化砂岩层,局部夹炭质页岩,全风化层厚约1 m;强风化层厚约2~4 m,多呈碎块状;下部为弱风化,岩体较破碎,局部地质情况如图1。

考虑隧道暗挖施工技术复杂,且工期长、造价高,在方案研究阶段即明确提出“基坑围护+明挖施工”的方案,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碰到许多技术性难题:

①粉煤灰处于流塑状态,地表水易于汇集,基坑围护方案能否确保施工安全。

②隧道基底位于粉煤灰地层,厚度较大,而高速铁路对基底沉降要求极高,设计如何确保结构变形和基底沉降满足规范要求,确保在列车动荷载反复作用下的运营安全。

③运营期间粉煤灰池可能处于不断的填挖过程,设计采取何种措施确保隧道结构整体稳定性。

围绕上述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设计,通过多方案的比选、技术分析以及稳定性验算,最终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2基坑围护方案的选择

基坑位于山坳之间,表层为松散堆积的粉煤灰体,基底为全—弱风化砂岩层,地表水易于汇集,加之工程所在地地下水较为发育,故该基坑具有如下典型特点:

①基坑坑底仍处于粉煤灰层内,如不采取坑底加固措施,则施工期间可能发生基底软化,甚至坑底隆起。

②粉煤灰层厚度较大,自稳能力极差,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嵌入深度及可靠度,以保证基坑稳定性[2]。

基坑宽度为15.0 m,深度约15.5 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根据湖北省地方《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确定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设计中应遵循“安全可靠、工艺可行、经济合理、施工便利、绿色环保”的原则[3]。

2.1 基坑围护方案

隧址区位于城郊地区,周边无建(构)筑物及地下设施,场地条件较为宽阔,因而可在多种围护方案之间进行最优化比选[4]。

根据拟开挖基坑特点,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基坑围护初选三种方案:钻孔灌注桩方案、地下连续墙方案、搅拌桩加固后放坡开挖方案。

(1)钻孔灌注桩方案:采用C35防水钢筋混凝土桩身,桩径1.2 m,中心间距1.4 m。钻孔桩外侧采用双排φ0.85 m搅拌桩加固,搅拌桩加固深度为基底强风化层顶面。

(2)地下连续墙方案:墙身采用C35防水钢筋混凝土,墙厚0.8 m。

(3)搅拌桩加固后放坡开挖方案:线路中线两侧20 m范围内采用φ0.85 m搅拌桩加固,搅拌桩桩布置间距为0.65 m×0.65 m,加固深度为基底全风化层底面,临时边坡坡率为1∶1,分三级放坡。

钻孔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嵌入基底弱风化砂岩层内不少于1 m,围护结构深度约28 m;两种方案均设置内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撑(b×b=1.2 m×0.8 m)以提高围护结构整体性,支撑纵向6 m/道;第二道及第三道支撑均采用φ609 mm钢管撑(壁厚16 mm),纵向3 m/道。

2.2 基坑围护方案比选

设计对上述三种方案,分别从基坑稳定性、可靠性、施工难易、临时占地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比选[5-6],比选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分析:钻孔灌注桩围护方案具有占地少、施工便易、占地少、造价低,故推荐采用该方案,如图2示意。

3基底加固方案研究

城际铁路具有运行时速高、客运量大的特点,列车高速行驶中形成的反复动荷载对隧道基底的影响较大。

隧道DK77+510~+690段结构基底位于粉煤灰地层中,深度约为8.1 m;粉煤灰自身承载力较低,稳定性极差,在列车长期动荷载作用下,粉煤灰基底将会出现软化、液化现象,诱使隧道基底出现沉降、变形,严重时将会导致隧道底板出现结构破坏并出现翻浆冒泥等病害[7-8]。隧道设计采用带底板(仰拱)的钢筋混凝土衬砌,隧道建成后难以对基底进行二次加固,设计中必须确保隧道基底具有可靠的稳定性指标[9],以确保城际铁路运营安全。

在充分分析粉煤灰物力、化学特性的基础上,拟定三种基底加固处理方案:搅拌桩方案、基底换填方案和钻孔桩方案(如表2所示)。

(1)搅拌桩方案:基坑开挖前,基底采用φ0.85 m三轴搅拌桩加固处理,搅拌桩间距0.65 m×0.65 m,隧道仰拱以上1 m至地表不进行加固,设计为空桩(水泥掺量5%),隧道仰拱以上1 m至全风化层底面进行加固,水泥掺量20%。

(2)基底换填方案:基坑开挖后,分段清除基底以下范围内的粉煤灰及全风化砂岩层,并采用C20素混凝土回填密实。

(3)钻孔桩方案:隧道基底采用φ1.2 m钻孔桩桩基础,横向3根/排,纵向间距6 m,桩底嵌入弱风化基岩不小于1 m。为保证钻孔桩成孔质量,为防止隧道基底粉煤灰液化流失,基坑开挖前,仍采用三轴搅拌桩对基底粉煤灰进行硬化处理。

通过对比分析,钻孔桩加固方案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便易的优点,且能够保证运营安全。故研究推荐基底钻孔桩加固方案,同时采用三轴搅拌桩对基底粉煤灰进行硬化处理。

4隧道整体稳定性分析

根据黄石电厂方面要求,粉煤灰池在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使用,处于不断的挖取与回填交替过程,隧道运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隧道两侧粉煤灰填挖高差过大,则可能使隧道整体倾覆或滑移,设计重点分析了最不利条件下结构整体抗滑移和抗倾覆性能,并对运营安全提出保证措施。

4.1 稳定性验算

假定基坑一侧大面积挖取,另一侧则满填粉煤灰与水,根据结构体系受力特点,其潜在倾覆转动点可能位于粉煤灰层底面的转动点A处或围护桩底面的转动点B处;结构体系最不利剪切滑移面位于围护桩底面C处(如图3)。

由于该结构体系整体性较好,可视为重力式挡墙结构,参照《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对结构进行抗倾覆和水平滑移的验算,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结果可见,抗倾覆不利点位于B处,对应

安全系数Ke为2.70,满足规范最小安全系数1.60的要求;结构体系沿潜在剪切破坏面C的抗滑移安全系数Khd为1.62,满足最小安全系数1.30的要求[10],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

4.2 安全辅助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结构整体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但铁路运营期间,粉煤灰池可能存在乱挖乱掘,为保证铁路运营永久安全,拟采取如下措施:

①DK77+510~+690段围护桩外侧10 m范围采用φ0.85 m三轴搅拌桩加固,桩底加固至全风化层底面。

②围护桩外侧10 m位置设置防护栅栏进行封闭。

③隧道中线两侧各30 m范围内划为铁路永久征地,设置警示标示,隧道中线两侧30 m范围内严禁取弃粉煤灰作业。

④运营期间地表设置远程视频防灾监控系统。

安全防护加固措施如图4所示。

5结论

对城际铁路隧道穿越粉煤灰池的基坑方案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对基坑稳定性,可靠性,施工难易,临时占地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比选,基坑围护推荐采用“钻孔桩围护+搅拌桩止水方案”。

(2)城际铁路对结构基底承载能力要求高,类似工程隧底若存在软土或膨胀土等,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隧底长期稳定性,防止结构发生不均匀变形或沉降。

(3)城际铁路运营安全关系重大,设计安全保证措施应适当加强,特别是在不良地质中修建隧道工程时,应加强隧道运营安全保证措施,加强远程视频防灾监控和应急处置。

(4)城际铁路明挖隧道围护结构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可兼做运营安全保证措施。

参考文献

[1]中铁四院.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穿越灰池段变更设计[R].武汉:中铁四院,2005

[2]朱志华,刘涛,单红仙.土岩结合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方式研究[J].岩土力学,2011(S1):619-623

[3]DB42/159—2004基坑工程技术规程[S]

[4]周小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思考[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4):166-168,208

[5]杨龙才,周顺华.南京某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方案的比选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3):453-458

[6]龚晓南.关于基坑工程的几点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05(9):99-102,108

[7]丁祖德,彭立敏,施成华,等.铁路隧道基底状况对底部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2942-2949

[8]施成华,彭立敏,王伟.铁路隧道基底破坏力学形态的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5(1):57-64

[9]田田,陈卫忠,于建新,等.临海浅埋富水明挖隧道底板合理支护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2013(S2):368-374,392

[10]TB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S]

中图分类号:U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79(2015)05-0030-04

作者简介:任兆丹(1981—),2004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岩土与隧道工程专业,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8-11

猜你喜欢
城际粉煤灰基底
城际列车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粉煤灰陶粒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制备与表征
粉煤灰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粉煤灰制备洁净钢精炼渣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