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莫和爸爸的“地球”课

2015-02-11 14:21袁坚
为了孩子(3~7岁)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莫北极南极

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尤其在3岁以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爸爸更擅长带着孩子往外走,去探索广阔、多元的世界,认识新鲜事物、发明富有创造力的玩法,培养多种技能与能力。爸爸能给予孩子的,是创造力、想象力与行动力,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4岁的小莫对南极、北极很感兴趣,却一直不太明白它们的位置关系。他会问:“北极在最北边,很冷、很冷。那南极在最南边,是不是就很热、很热呢?”所以,爸爸决定带他认识一下地球,直观地去了解南极、北极的位置,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过圣诞节的时候,小莫得到一本绘本《极地特快》,里面说到圣诞老人生活在“北极”,但又说“北极”有两个:一个在地球的最北边,是很冷、很冷的地方;另一个则是圣诞老人的小镇,作者说那里还有很多穿红色衣服的小矮人,日夜不停地制造出赠送给全世界小朋友的礼物。“北极”究竟在哪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Part1 阅读绘本:《极地探秘》

小莫爸爸主张,童话、传说是要有,但同时也要让孩子客观地去了解真实的世界,所以他又给小莫买了一本以实景照片为主、介绍南北极的绘本《极地探秘》。

这本书刚拿到手时,爸爸有点犹豫:里面的内容看起来又多又复杂,有些甚至爸爸都是第一次读到,并且纯粹是介绍性的,完全没有故事,小莫能接受吗?结果证明:担心是多余的。小莫读得津津有味,把里面的许多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有段时间甚至每天晚上都要求读一遍。

于是爸爸就和小莫一起,在书中了解到了南极、北极的自然环境:冰盖怎样分层,冰山如何漂浮在海中;到了夏天,北极也有花儿开放,有昆虫嘤嘤嗡嗡。还了解了生活在南极、北极的动物:北极熊、北极狐、麝牛、海豹……企鹅只生活在南极,而北极则有一种很特别的鲸鱼:独角鲸。

认识各种动物的过程特别有趣。书中提供了那些动物的身高(或身长),爸爸就尽力将这些数字转化成小莫能够有直观感受的对象——

信天翁是一种体型很大的鸟,有多大呢?它张开翅膀能有我们房间的一整面墙那么宽!

生活在北极的灰狼,四肢着地站立时,要比小莫高出两个头!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身长可达28米,就像小莫幼儿园的操场那么大!

尤其在夜晚临睡前的灯光下,爸爸的比划映照在墙上变成巨大的影子,与小莫本身关联起来,进行切身比较,特别能令小莫对那些生活在遥远地方的动物形成直观的深刻印象。

Tips:身体是非常重要的认知媒介

对小孩子来说,他很少进行纯粹的抽象思考,而且,他的身体发育与大脑发育是同步进行的。而身体活动本就是爸爸的优势,所以,可以有意识地借助身体,来促进孩子的认知。

Part2 借助道具:地球仪

单单阅读平面的书本,哪怕书中附有地球示意图、也标注出了南北极的位置,小莫仍然无法对之形成清晰概念。他有点茫然地问:“什么叫作‘地球的两头?”

要单纯用小莫能理解的语言去解答这个疑问,有点困难。爸爸拿出了事先准备的道具地球仪,是一个充气的地球仪哦!跟普通地球仪相比,有什么妙用呢?且待下文分解。

有了地球仪,爸爸就可以很简单地指给小莫看:“地球是这样的一个球形;这一头是北极,另一头是南极。”“哇!原来‘地球就是一个球呀!”小莫兴奋了,拿着球抱一抱,拍一拍,满屋子滚……爸爸也来参与,把球往空中一抛:“看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飘在半空中、不落地?”

玩够了,爸爸拿了盏灯对着地球仪一照:“看,地球中间鼓出来的部分,照到的光最多,所以最热,是热带;南极和北极呢,在两头,照到的光最少,所以最冷。”小莫接过话头说:“是‘冷带!”“嗯,”爸爸很欣赏他的思路,接着解释,“越靠近南北极的地方,就越冷,确切地说是‘寒带;中间的就是‘温带。”

接着爸爸开始对小莫进行思维拓展:“那么热带地区,有没有很冷的地方呢?”小莫眨巴眨巴眼睛:“啊?!有没有呢?”爸爸在地球仪上圈出乞力马扎罗山:“比如这座山,虽然位于热带,但它很高很高,所以在山顶上气温非常低,会积满白雪。”爸爸边说边顺手调出手机里的几张乞力马扎罗山的照片给小莫看。

本来想告诉小莫,高度对气温、气候也有影响,但小莫的关注点经常别出心裁,他问:“山能在地球仪上找到?”爸爸说:“对。我们住的地方,在地球仪上也可以找到喔!”

于是“认识地球仪”的活动又转向了“地理大发现”。父子俩开始找:我们住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上次一起去过的马尔代夫在哪里?接着,爸爸又提出新建议:“你看,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就是海洋,你能不能在蓝色海洋上为小船找3条不同的路线,从我们住的地方到马尔代夫?”

Tips:不断分岔的跳跃性认知

怎样帮孩子拓展思路?方法之一就是不断地分岔,从一个元素跳跃到另外一个。比如从南、北极,跳跃到寒带与热带,从不同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再跳跃到地势高度对气候的影响……爸爸的知识面广这个特点,就很显优势。此外,这种思维路径其实非常符合小孩子的特点,他们经常会有令家长感到意外的关注点。顺势而为,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更多。

Part3 戏水活动:地理大作战

虽然地球仪上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内容,比如大陆的分布及其形成历史,比如各地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尤其是那些在旅途中去过的地方及之后计划要去的地方)……但爸爸认为,当天的认知活动已经足够丰富,现在到了游戏时间了!

冬天里去温室泳池游泳嬉水再好不过,于是父子俩带着充气地球仪出发了。这个特别的地球仪终于显现出了它的终极妙用:可以充当浮力装置,还能变身为水球!“我要把南极埋在水下!”“哇,不行!”“那除非你能把马尔代夫找出来!”“在这里!找到了……呀,它漂走了!”“快去追,快游快游……看我们谁先抓住它!”瞧这父子俩玩得多带劲呀!

Tips:在运动中体会确定性与可能性

爸爸相对而言更为活跃,更擅长各种运动:跑、跳、攀爬、游泳……而且,在运动中一方面更能放手,不会“过保护”,能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到孩子很有力的保护,从而让孩子安心。这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平衡,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作者简介:

袁坚,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从事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教师等多种行业,儿子4岁,现为自由撰稿人、全职妈妈。对孩子和妈妈的共同成长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已出版《猫博士育儿笔记》,提出“轻松做个好妈妈”的主张。

猜你喜欢
小莫北极南极
善意的回馈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北极有个“放屁湖”
南极大逃亡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难忘的南极之旅
北极
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