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防年度报告制度四年情况综述

2015-02-12 19:58正义网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年度报告犯罪案件苏州市

《正义网》记者 / 戴 佳

惩防年度报告制度四年情况综述

《正义网》记者 / 戴 佳

什么样的报告让习近平总书记,省、市、县委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什么样的报告在一年内推动多部地方立法出台?

什么样的报告能促使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有关工作进行彻底整改?答案是: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

各级党政领导寄予厚望

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将其作为实现预防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专项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检察机关在广泛搜集职务犯罪信息、积极开展预防调查、深入剖析典型案件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总体形势、规律特点、演变趋势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每年形成职务犯罪预防年度报告,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011年1月1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浙江省检察院向浙江省委报送了《2009至2010年度我省职务犯罪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和预防对策综合报告》,这是全国第一份省级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年度综合报告。

报告呈送20天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对该报告作出批示: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希望浙江省检察机关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继浙江之后,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甘肃省检察院的年度报告陆续推出,各地检察机关也全面启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的起草呈报工作。

2011年12月,最高检印发《关于实行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的意见》,对年度报告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工作程序、落实与运用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强调每年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各级检察机关都要撰写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分别呈送党委、人大、政府等有关部门。

分析直指要害,建议中肯务实

记者仔细翻阅了一些年度报告后发现,各地报告既有相对统一的体例格式,同时又紧密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除了翔实的数据、周密的论述,还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图表。在长达23页的《2010年上海市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中记者看到,这份报告综合运用了量化分析、图表分析、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相同、不同案件的分析比对查找出共性问题。

例如,在统计2010年全市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的学历和文化层次情况时指出,涉案人员不乏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等专家型人才。2004年至2009年,上海市共查办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56件56人,年均9.3件9.3人,但2010年,该市查办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案件32件32人,数量达到往年的3.4倍。报告据此指出,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须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廉政警示教育。

各地检察机关撰写的年度报告不仅根据本辖区内具体情况量身定做、直指腐败要害,同时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是十分中肯务实的。记者在翻阅各地报告中看到,湖南省衡阳市检察院撰写的《衡阳市2013年度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情况、预防对策和发案趋势综合报告》提出,在查处的贿赂案件中,往往不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影,建议取消涉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保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的纯洁性。“不保留、不回避、不护短,切切实实地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正是年度报告的可贵之处。”职务犯罪预防厅负责人说。

成果转化引发多米诺效应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相继出台了《苏州市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办法》、《苏州市国有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及相关政府采购失信惩戒办法(试行)》两部地方法规,并对《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重新作出修改完善。

上述三个地方法规的出炉得益于苏州市检察院2013年1月2日向苏州市委、市政府呈送的《2008-2012年度苏州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案件综合报告》。报告直指繁荣发展背后利益冲突视角下苏州市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类型,明确提出预防工程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据统计,仅去年1月至9月,各级检察机关就制作了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和其他预防报告7378件,推动建立制度3212件。年度报告的有关对策建议,有的即便是一两句简单表述都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在转化和运用中不断向更深层次推进,最终促使滋生腐败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得到解决。

2012年12月21日,当地人代会召开前夕,吉林市检察院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政法委报送年度报告,建议实行“医药分开”和“阳光采购”制度,引起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据报告,当年度查办的26人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涉案医生均在开具处方过程中使用特定药品收取贿赂。由此引发全市实行“医药分开”和“阳光采购”制度,推进了医疗卫生公益化进程。

精彩也罢,枯燥也罢,作为特有的工具方法,各地各级机关的各类内部决策指导性文件,在亮功底、促工作的同时,始终扮演着考核棒和被评价的双重角色。近年来,庞大的文件家族又添一丁,因所言之事关乎家国风清气正,或打虎拍蝇直面当下,或堵漏建制着眼长远,作为一项专门的制度,言之“有物”“有理”,且随着文本格式和呈报时间不断趋于统一规范,年度报告在进入高层视线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在这里,你可以从一个极其重要的侧面和截面,读到国家公器在权力运行中的“非常态”和应对之策。

猜你喜欢
年度报告犯罪案件苏州市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AMC—AIME中国区年度报告(2021春季)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Minor Offense
MINORBY OFFENSE
关于印发《全国住房公积金2020年年度报告》的通知
中国造纸工业2015年度报告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12月企业界犯罪案件追踪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