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礼”遗风与宁阳“四八宴席”

2015-02-12 23:29赵兴彬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主宾宴席饮酒

赵兴彬

(泰山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乡饮酒礼”遗风与宁阳“四八宴席”

赵兴彬

(泰山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山东宁阳县因地接曲阜,深受孔孟文化熏染。宁阳的“乡饮”乡,相传就是孔子率领弟子演习“乡饮酒礼”的地方,古老的“乡饮酒礼”虽经历代沿革,仍在宁阳顽强传承,其广泛流行的“四八宴席”即是生动范例。无论从宗旨和功能上,还是宴席的规制和程式上,“四八宴席”都较多地体现了“乡饮酒礼”的初始意蕴。这既为我们了解晦涩的古老礼仪提供了体验标本,也为深入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开辟一条途径。

乡饮酒礼;宗旨与功能;宁阳“四八宴席”;规制与程式

山东宁阳县有一个与曲阜最靠近的乡镇,叫“乡饮”乡,距离曲阜县城不足二十公里。早在西周春秋时期,这里便是鲁国都城的近郊,属于鲁国腹地。《礼记·射义》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之记载,而民间世代相传,这里正是当年孔子经常率领弟子演习“乡饮酒礼”的地方,其地即因此而得名。现今宁阳境内广泛流行的“四八宴席”规制,在许多方面都传承着“乡饮酒礼”遗风,为我们体验艰涩的古代乡间饮食礼仪,提供了生动范例。

一、“乡饮酒礼”的宗旨与程式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尤以山东地区为最。山东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形成了礼乐文化雏形[1]。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制礼作乐”,进一步规范了礼乐制度。随着齐、鲁两国在山东的建立,周代礼乐文化在这一地区获得大力推行。由于鲁国是周王室最为亲近之国,周礼在鲁国被顽强地保存和传承下来。但到了春秋末年,诸侯纷争,“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西周王朝礼崩乐坏,西周正统的礼仪制度,有许多东西被抛弃。而孔子是最推崇周礼的,他以“吾从周”为志向,着手搜集、整理“周礼”,试图重树周礼权威,借以实现其“仁治”的政治理想。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极为繁缛、芜杂,在长期推行中渗透于政治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据《汉书·艺文志》称,周代曾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但到汉代时,其大部分已经失传。今传儒家经典“三礼”中的《仪礼》,在西汉时称《士礼》,是由新泰的今文经学家高堂生传授而来,大致分四类共17篇,即:冠昏礼,包括《士冠礼》、《士昏(婚)礼》2篇;丧祭礼,包括《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丧服》7篇;朝聘礼,包括《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3篇;射乡礼,包括《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5篇。这些礼仪涉及到了古代社会的亲族关系、宗教思想、内政外交情形以及宫室、车马、衣服、饮食等制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要求士大夫必须学习和掌握。

《乡饮酒礼》正是《射乡礼》中用于士大夫乡间聚会宴饮的专门礼仪。它既有鲜明的宗旨,更有一套繁琐的程式。

孔子曾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可知乡饮酒礼被孔子视为施行王道教化的重要礼仪。后来的汉儒也十分重视乡饮酒礼的作用,认为“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2]

春秋时期所举行的乡饮酒礼,大致分为四种情形:一是乡里“三年大比”,考核完毕时,乡大夫要宾宴贤能,举行会饮;二是乡大夫宴请国中贤者;三是地方长吏每年春秋两季会民习射而饮之以酒;四是乡中党正年终蜡祭与民群饮。其中第三种会民习射,带有乡里习武选贤的训练性质,而乡饮酒礼的主旨“尊长、养老,见孝悌之道”,则主要体现于前两种情形。

《仪礼·乡饮酒礼》[3]详细记载了三年大比时宴宾的礼仪规范。其具体程序包括:主人(乡大夫)与先生(大夫、士退休后在乡校任教者)谋宾、介(乡中贤者,宾为最贤者,亦即将要荐献于国君者;介次之,众宾又次之),戒宾、介(与宾、介约定酒礼时间)、陈设(宴会场所的安排)、速宾(请宾客来赴宴)、迎宾(在门口迎接宾客)。宾客入场后,还要经过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酬宾、主人献介、介酢主人、主人献三宾、主人献众宾等程序,才能即席(入席就坐)。但即席后仍不能马上开席,还需经一人扬觯、乐工奏乐(达十余首指定乐曲)、立司正(司仪),随后再经司正安宾、扬觯、宾酬主人、主人酬介、司正旅酬(分别敬酒)、二人(宾介)扬觯、撤俎(祭祀器具)等程序,待宾主重新坐定,才能进入“无算爵无算乐”的较自由的宴饮阶段。临近宴席结束,要奏乐送客。宴会之后,还有“宾拜赐”、“劳司正”等后续程序。而宾客中如果有尊者(多为外来之诸公、大夫),也作了专门的礼仪规定。

可见乡饮酒礼的程序甚为繁琐、复杂,非经专门的学习训练和演习,则很难被普通人所熟知和应用,而且一般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这样程序严格的酒礼固然只适用于士大夫阶层以上,但因其在民间基层展演,所以可对普通民众产生强力影响,其教化作用远胜于其他礼仪形式。后来在长期演进中,其他复杂的礼仪多已废止,而乡饮酒礼虽也几度起落浮沉,程序亦有所变化,但核心内涵多被历代所传承,以致明清时期曾经一度盛行。

据《明史》记载:“洪武五年(1372年)诏礼部奏定乡饮酒仪,命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民间里社亦行之。十六年(1383年),诏颁《乡饮酒礼图式》于天下,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学行之。”[4]并对各种席位、程序一一予以确认。其敬贤、尊老的用意十分明显。

清代仍延续乡饮酒礼。据《清史稿》“乡饮酒礼”条记载,“顺治初元,沿明旧制,令京府暨直省、府、州、县,岁以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于)学宫。前一日,执事敷坐讲堂习礼,以致仕官为大宾,位西北;齿德兼优为僎宾,位东北;次为介,位西南;宾之次为三宾,位宾、主、介、僎后;府、州、县官为主人,位东南。……司正一人主扬觯,教官任之。赞引、读律各二人,生员任之”。其宾主设置和程序与明代基本相同。

乡饮酒礼是西周以来统治者实施教化的重要工具,尤其明清酒礼均在学宫举行,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宁阳“四八宴席”规制

宁阳因地近鲁国,深受礼仪文化熏染,古老的乡饮酒礼遗风至今犹存,其招待贵客的“四八宴席”就是这种遗风的现实摹本。最迟从唐代开始,“四八宴席”已作为宁阳人拜师、谢师的专用宴席,体现着尊儒尚贤的优良传统。后经历代传承,发展日趋完善,用途逐渐扩大,成为招待各种贵客通用的最高规格宴席种类。

“四八宴席”形式高雅,席面丰盛,接待有礼,上菜有序,敬酒有节,集礼仪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是儒菜的精华,堪称中国饮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四八”又含有“四平八稳”之意,其文化意蕴与儒家文化的浸润密不可分。

四八宴席的每一道菜都讲究色(泽)、香(气)、味(道)、形(态)、质(地)、养(营养)等俱佳,让人百吃不厌。四八宴席的种类,分为“粉四八”、“参四八”及“鸡四八”三种。“四八”中先上的大件称为“头菜”,头菜品类为鸡丝,若是鸡丝上再盖有琼粉,就称为“粉四八”,也称“白头席”;若是放有海参,就称为“参四八”,也称“黑头席”。如果没加琼粉或海参,就是“鸡四八”。在人们心目中,以“参四八”最为厚实、重义。在实践中,各地又衍生出四八宴席的多种形式,如“四八两大件”、“重四八”、“秃尾巴四八”等等。凡逢男婚女嫁等重大事件,宴席多用“四八两大件”这一主体类型,即全席由4个菜碟、4个果碟、4个小碗、8个大碗、1盘烧麦、1盘米饭、1盘点心、1碗汤和两个大件组成。大件通常为整鸡、整鱼。“重八两大件”,即在“四八两大件”基础上,再加上4个菜碟,4个小碗以及烧麦、米饭、点心、汤各1个。“重八四大件”,即在“重八两大件”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大件,这是“四八宴席”中最高的规格。

“四八宴席”的上菜程序极为讲究,通常要遵循以下顺序:

第一道程序,先上8个压桌碟,含4果碟,有花生沾、杏仁、腰果、冰糖仁等;续上4个菜碟,常为猪肚、猪耳、猪心、松花蛋。这是遵循“四咸四甜”原则。

第二道程序,上四大碗,包括鸡丝、半咸半甜的瓦块鱼、清水丸子(或四喜丸子)、百叶肉等。突出“四荤”特色。

第三道程序,上两大件,含清蒸整鸡、糖醋整鱼。体现小高潮。

第四道程序,上四小碗,含滑肉丝(或滑丸子)、滑肉片、鱼棒、拔丝山药。体现“四湿”特色。

第五道程序,上中间饭,也称“腰中饭”,含点心、羹汤。点心是芝麻片、细粉糕等各一盘,不拘一格。汤有海米、银耳、紫菜汤等。体现“四素”原则。

第六道程序,上四盘菜,含玛瑙葡萄、热带炸果、清枣、桔子或柿子(这道程序有些地方没有)。体现“四干”特色。

第七道程序,上四大碗,含清淡口味的鸡丝、肘子、鹌鹑蛋、海米白菜。突出宴席的高潮。

第八道程序,上面食。面食视情况而定,一般以水饺居多。

从上菜程序中即可看出“四八”宴席名菜荟萃,有的鲜香酥烂,有的脆嫩清爽,有的浓香醇厚,汇集了儒菜烹饪艺术之精华,既是多种技艺手法的体现,又具有独特的宁阳风味,其席面丰盛,款式多样,特色鲜明。厨师以菠菜、鸡蛋穗等种种辅料装点各种菜肴,色彩协调,层次分明,鲜艳悦目,一下子就能抓住客人眼球,激起食欲。

“五味调和百味香”。品尝四八宴席,首重口味,因此调味很关键。厨师调味时很重视原汤和葱香的作用。煮、蒸肉类熟食所留下的汤,以适当佐料配制后就是上等调料,称为“高汤”。这种高汤营养丰富,清辙见底,味鲜而醇,既可做汤菜,又可作提鲜的调味料。另外,不论是爆、炒、熘,还是调制汤汁,都以葱香调味,以收畅通顺气、疏散油腻和杀菌健胃之功效。

大碗热菜用笼蒸,这是四八宴席烹调艺术的一大特色。四八宴席中的大碗菜除滑丸子外,都须熟后再用笼蒸。如鸡煮熟后,撕成丝,放到碗里整出形状,加上汤料,放入笼中蒸1个小时左右,方可取出,再反扣到大碗里,保持蒸前形状。经过这道程序之后,菜肴口味大变,香酥可口,即使是大块肉也肥而不腻。

四八宴席中最见厨师功力者,是被称为儒菜名馔的“拔丝山药”和“糖醋鲤鱼”。每次做四八宴席,厨师都要使出看家本领精心烹制。做出的“拔丝山药”,如果色泽鲜亮,并且吃的时候夹起一拉一顿即断,就会受到客人称赞;否则就是“失了手”。其“糖醋鲤鱼”,以用活鱼烹制为最佳。做得好的“糖醋鲤鱼”,腹背已熟,而鱼尚能口张鳃摇动,其肉极其鲜嫩,口味酸甜,色泽红亮,让人垂涎欲滴。

三、“四八宴席”承袭“乡饮酒礼”遗风

《明史·礼志》说:“《仪礼》所记,惟乡饮之礼达于庶民。自周迄明,损益代殊,而其礼不废。”[5]这说明,包括“乡饮酒礼”在内的《仪礼》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而宁阳“四八宴席”正是这种功能的延续。同时,宁阳“四八宴席”在内容程式上,虽与西周的“乡饮酒礼”有所损益,但其基本框架仍保持了较早的意蕴。

首先,从宗旨和功能上看,二者完全一致。乡饮酒礼彰显“尊贤养老之义”,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安定。而明清的“乡饮酒礼”特别强调“序长幼,论贤良,别奸顽”,“悖法偭规者毋俾参席”,这有利于扬善抑恶,建立良好的乡风民俗,促成社会和谐。《礼记》阐释说:“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暴乱之祸矣”,“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6]。在乡里居民组织已呈“合十姓百名以为风俗”[7]的家户杂居状态下,倡导尊贤养老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统治者定期举行乡饮酒礼,在酒礼过程中,“(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享用的饮食器具也不同,“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8],有明显的示范作用。这样通过郑重仪式制造隆重气氛,把统治者倡导的秩序观念宣示于社会。宁阳通过施行“四八宴席”也收到了同样显著而长期的效果。

“四八宴席”的座次安排就体现出这种人际关系。摆设“四八酒席”的餐桌是老式八仙桌,每桌宾主限七至八人,以七人为最佳。八仙桌一般置于正房中间,坐北朝南(若在别室,则以主宾面朝房门为准)。座次安排以左为上,主宾居北面东首,主陪居北面西首,其余随从客人或陪客于两侧就座。每席一般主要宴请一位客人,即主宾;主陪一般为当地官员、家族族长或乡里名士(主人年高德劭者也可自任主陪),以与主宾有共同语言为佳。如果同席宴请多位客人,则其余座次也必须精心安排。以五位来宾同席就座为例:次宾居东侧靠里,挨着主宾;三宾居西侧靠里,挨着主陪;四宾挨着次宾,五宾挨着三宾。在宴席上,何种关系应受何种待遇(即被安排为第几宾),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例如亲疏不同,则疏者居前;辈分不同,则辈高者居前;长幼不同,则长者居前。尽管如此,居前的客人在落座之前仍然要谦让一番,否则便会被认为不懂礼仪。副陪的座次面对主宾,是宴会的司仪,要负责布菜、满酒(斟酒)诸项事宜。如果客人多,主人一般不上桌;客人少时,主人可在末席就座。传统四八酒席还严守“男女不同席”之规矩,若来宾中有女性重要客人,就应分席款待;家中女主人只有在招待女宾客时才有可能入席作陪。

清乾隆年版《宁阳县志·风俗》,称宁阳人“崇尚齿德,不敢以贤智先长者”,“急赋税,供徭役,从无逋欠”;清乾隆版《山东省志》也称宁阳人“尤急公输税,以为齐民倡”;明万历年版《兖州府志·风俗》,称宁阳“其俗敦厚训雅,易于兴善”、“吏治称易”;清乾隆版《宁阳县志》又称,宁阳人“闾里中有一善可称者,则公举于官,以示旌奖”,读书人“耻与胥吏耦”。这些民风的形成,应当都与“四八宴席”发挥了“乡饮酒礼”的宗旨与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由于酒礼尊崇的贤者多为读书明理之人,明清时期的酒礼又在学宫举行,这有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明清乡饮酒礼举行的场所大多设在学校,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教育生员,主要还是为了发挥学校在社会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也可以造成人们对学校的尊崇和向往。尊师重教带动社会风气好转,社会风气好转又促进尊师重教,形成良性循环,并最终约定俗成。宁阳人在春节期间有学生家长请“先生”(教师)的习俗,招待的宴席也常用“四八宴”,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风气。清乾隆版《山东省志》谓宁阳“士敦礼让、勤诗书,不事虚名,非公事不履县庭”;乾隆版《宁阳县志》称宁阳“密迩圣居,遗教未泯”,“公论咸出学校,尊师长约束”,“士大夫以名节相高,其父兄教子弟皆知勉之以学”。凡有科举登第者,乡里必为之建坊立表,引以为荣。有些人才出现较多的村庄,至今还享有“状元村”的美誉,而教学有方的名师,则历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由此不难看出“四八宴席”对“乡饮酒礼”的承袭所带来的深远社会影响。

再次,宁阳“四八宴席”在内容与程式上,较多地保持了“乡饮酒礼”的初始意蕴。

“乡饮酒礼”的初始程式纷纭繁杂,其历史演变的趋势必定是删繁就简,但其演变到清代的明文规定时,就可以看作是对这一古老礼仪改造的完成。而宁阳“四八宴席”则较全面地保留了清代的规制。比如,上菜顺序和放菜位置就极其讲究。所有菜肴上桌顺序井然有序,不得错乱;每道菜肴上桌之后,都要靠近主宾置放,主陪要先让主宾品尝,然后其他人才能取用。上整鱼时必须头朝东南方向,还要讲究“文腹武背”,即主宾若为文士,就要以鱼腹面对主宾;主宾若为武职,则要以鱼背朝向主宾。

再比如,传统的“四八宴席”是节制饮用白酒的,其酒具以老式酒壶和小号酒杯为宜。副陪满酒时,应双手执壶,以示恭敬;宾客则应以手扶杯,以表谢意。饮第一杯酒前,宾主都要先向地上洒下一点酒,称为“浇奠”,表示对主人列祖列宗的敬意。这一项目在所有时代的“乡饮酒宴”中,一直未曾中断。只有在祭奠之后,主陪才首先举杯,邀请主宾举杯,全桌人随后举杯,与主宾同时开饮。如果主宾没有干杯,其他人也不能干杯。每次饮用酒量很有节制,尽管酒杯很小,每杯也要分成三到四次才能饮尽。饮酒总量亦有控制,以客人微醉为宜。主菜上完后,中间有“闪席”,即宾主暂时离席小憩,这一程序类似“乡饮酒礼”中的乐工奏乐阶段。归席后,主人开始入席侍立敬酒。敬酒时,先用普通小杯,再用大杯。主人敬酒,客人应起立接受。敬过主宾之后,依次再敬其他客人。主人离席后,主陪和副陪再分别向客人敬酒,其后是客人回敬主陪和副陪,主陪和副陪一般要予以辞谢。最后是大家互敬,可交叉进行,酒量大者此时可适当放开,多饮几杯。这一阶段相当于“乡饮酒礼”的“无算爵无算乐”的自由畅饮阶段。互敬之后,主宾应表示饮酒已足,提议上饭;主陪和副陪则劝主宾及其他来宾再多饮几杯。酒过数巡后,就该上主食了。

还有,四八宴席上的副陪,实际充当的是“乡饮酒礼”中的“司正”角色,故而对副陪的水平有很高要求。副陪必须熟悉宴会程序、礼仪。宴席期间要与主陪配合默契,适时制造或调节宴会气氛,把握宴会流程和走向。宴席结束前,原则上餐具不得撤下去,也不能摞起来,而八仙桌大小是固定的,为此,副陪需要随时调整碗碟的布局,既要方便主宾取食,还要讲究排列美观。每次斟酒都要满而不溢,劝酒要把握分寸,其原则是既让客人喝足,又不致于喝醉。因此,副陪既要熟悉有关礼仪,善于辞令,还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这对宴席能否圆满成功至关重要。

总之,宁阳“四八宴席”可看作是“乡饮酒礼”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遗存,为我们认识古老的礼仪文化,提供了范本,也为深入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开辟了一条途径。

[1]高炜.龙山时代的礼制[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2][3][6][8]礼记[M].杨天宇,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52、827、653、226.

[4][5]明史·礼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郭庆藩.庄子·则阳[M].北京:中华书局,1961.

(责任编辑 闵 军)

"The Community Drinking Ceremony"Left by Generation and"Si-ba Banquet"of Ningyang

ZHAO Xing-bin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Taishan 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21)

As the neighbor of Qufu,Ningyang county of Shandong has been gradually influenced by Confucius-Mencius Culture."Xiangyin"Countryside of Ningyang is said to be the place that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practiced"the Community Drinking Ceremony".Experiencing a long history,the old"the Community Drinking Ceremony"is still popular."Si-ba Banquet"is one of themodels.On nomatter the aim and function or the standard and form,the originalmeaning of"the Community Drinking Ceremony"is clearly contained in"Si-ba Banquet"."Si-ba Banquet"gives us both an experiencingmodel to understand the old obscure etiquette,and a path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catering culture.

the Community Drinking Ceremony;the Aim and Function;"Si-ba Banquet"of Ningyang;the Standard and Form

K207

A

1672-2590(2015)02-0106-05

2015-01-06

赵兴彬(1962-),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主宾宴席饮酒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陶渊明 饮酒》
山东饭局,助你登上人生巅峰
宴席礼仪7禁忌
中国大运河宴席 下
与猫狗共饮酒
浅谈文化主题宴席的打造
一个人大摆宴席
2012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官网开通
图博会首设主宾城市 北京将展示京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