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诚信的外部性

2015-02-13 02:17叶竹盛
领导文萃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部性诚信职业

□叶竹盛

不诚信的外部性

□叶竹盛

朋友最近很烦恼。留洋博士刚毕业,回国到一所重点大学应聘,对方告知,他的履历相当不错,条件也都符合,但是因为他们夫妻两地分居,来了之后可能“军心不稳”,因此还得“考虑考虑”。朋友一打听,原来他所应聘的学院去年一口气走了4个入职不过一两年的年轻教师,理由都是“两地分居,生活不便利”。4人同年离职,对于不过几十人的团队规模来说,可谓大动荡。“不明真相”的学界因此盛传,该学院待遇太差,评职称太难,逼走了年轻教师。学院领导颇为气愤,却无可奈何,只好定下了“两地分居者不再录用”的“潜规则”。

目前中国高校的人事制度并不顺畅,远远落后于时代,在此背景下,无论是离职4人还是院方的“潜规则”,均难以臧否。但此事却折射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不诚信的外部性问题。所谓外部性问题,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的行为或决定,可能影响另一个或一些本不相干的人。

一般我们认为,个人诚信与否,是个人品德问题,与他人无关。但是个人品德却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还会通过外部性产生社会效果——个人的道德亏欠,最终可能会“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一个不慎摔倒的老人讹了好心上前扶助的路人,除了自己遭受道德谴责,还会“威慑”其他好心人。长此以往,好人灭绝了,还有谁会去扶老人呢?而谁家没有老人呢?谁不会变老呢?

一个人不诚信,就像工厂排放污水一样,污染的是一大片。美国几个学者最近一个研究显示,各国学生给美国教授写信,想申请入学,结果中国学生收到回信的比例最低。这种结果不能不令人联想到中国学生申请留学时五花八门的作弊行为。他们行为的外部性,波及了所有想要出国深造的中国学生。

不诚信而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在当下中国处处可以找到印证,一些情况下甚至激发危机。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之一是一些医生不讲医德;群体事件频繁爆发的背后是一些官员闪烁其词;公知和专家污名化的背后则是谣言四起和知识的立场化与利益化;还有中国食品和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名声不佳……

在经济领域,类似环境污染这样的负外部性是必须治理的对象,否则经济秩序可能走向崩溃。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让始作俑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让他人或者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同样的,不诚信的泛滥可能导致社会溃败,因此一个良善的社会应该在司法、政治、社会领域进行恰当的制度配备,抑制不诚信造成的外部性,进而减少不诚信的泛滥。例如,正因为官员腐败对整个政府形象会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因此政府应当大力反腐;职业失德会影响职业群体的声誉,因此职业共同体应该严肃处置不服从职业伦理的从业者,而不是一味护短……

公开性、契约自由、行业自治,以及奉诚信为黄金规则的司法制度,都是抑制不诚信的重要手段。在一个诚实得不到奖励,而厚黑却横行霸道的社会,所有人都可能像那个喊狼来了的小孩一样,落入恶狼之口。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外部性诚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职业写作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我爱的职业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