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自来水“满分”之谜

2015-02-13 11:19黄柯杰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隧洞水厂供水

黄柯杰

宁波是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的江南水乡,却又是一座季节性缺水的城市。降雨量集中每年4月到7月,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季节性缺水让宁波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六成。

缺水的局面从2005年起逐渐改变。如今宁波市民的饮用水是当地最好的水库水,市区大部分自来水均接近直接饮用水平,整个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

这是怎样发生的呢?

城市水缸怎么建成

水利人王文成年过五旬,两鬓斑白,从年轻时参与宁海的水利建设到如今的宁波原水集团董事长,他和水打了一辈子交道。

从气象数据分析,宁波是一个多雨的城市,但降水基本集中在每年4~7月的短短3个月时间,尤其是夏天台风过境时,丰沛的雨水只能眼睁睁地流到海里,而到秋冬季节的枯水期,整个城市又陷入季节性缺水的尴尬境地。

从地理来看,宁波西部和南部是山区,有丰富的优质水资源,但其他地区是平原,以平原河网水为主,难以作为城市的优质供水水源。

与许多城市一样,原先的宁波自来水都是采用河网水作水源,经过加工后成为城市生活用水,虽然水厂的工艺能让自来水达到饮用水的安全标准,但口感欠佳。

“宁波原水集团就是要确保城市供水的稳定和优质,为城市供水做一个可靠的大水缸。”王文成指着一张宁波原水供应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宁波市政府统一筹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将宁波下属的县市区水利资产重组,组建宁波原水集团,统一调配水资源。

重组后的宁波原水集团,形成八大水库供应原水的全新局面。据王文成介绍,这些水库库容小于2亿立方米,主要在宁波的宁海、奉化和鄞州的山区,目前的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宁波中心城区用水需求,优质水库原水的供应率由2006年不足40%提高到目前的100%。

从2005年原水集团成立至今,宁波有一半年份属于干旱年,其中两次是大旱,但因为调配有方,宁波没有一家企业因为供水停产,没有一户城市家庭因为缺水停供,真正做到了优质水源全年供应。

全封闭长距离引水工程

水库距离宁波市区几十公里,如何将水库的水保质保量地运输到城市,是供水工作的关键一环。

宁海白溪水库是目前宁波最大的饮用水供应水库,白溪水库引水工程承担着宁波主城区近五成的原水供应。这个长106.276公里的引水工程,包括99.668公里隧洞和6.609公里钢管,采用全封闭、有压输水新工艺,主输水隧洞与外界完全隔离,避免了供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宁波市自来水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周正协告诉本刊记者,为了得到好的水源,引水工程从源头上改变了建设管理模式,采用隧洞引水,解决管道和渡槽等给周边带来的影响,避免了污染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引水隧洞的质量,隧洞开挖的100多万立方米石块,全部用绞盘车和钢索,通过钢轨用车斗拉出,整个过程不用燃料作为动力的运输车辆,隧洞墙壁的喷浆也采用了无污染的建筑材料。

不光是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其他诸如周公宅水库和三溪浦水库的引水隧洞也都采用同样的工艺,做到全程生态供水。

远道而来的原水,经过渠道到达宁波后,先要到水厂进行处理。目前宁波城市各大水厂的制水能力已经达到165万吨,足以满足整个管网的供水需求。

据周正协介绍,宁波城市供水中的东钱湖水厂、毛家坪水厂、北仑水厂、江东水厂、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保证区域内供水水量、水质和水压。

这些水厂中,东钱湖水厂和毛家坪水厂是主力水厂,日供水能力均达到50万吨,而且都是建在城市外围的高差50多米的山地上,利用地形高差向城市供水。这两家水厂原水管道通过压力自流进水,制水完毕后自流出去,减少了一般平原水厂中需有二级泵房加压提升的环节,节省了供水成本。以毛家坪水厂为例,其电耗只有平原水厂的十分之一,每年可节电2000万度。

东钱湖水厂自来水的水质化验员费文艳告诉本刊记者,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浊度为1NTU,而东钱湖水厂的水浊度只有0.03NTU,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

打造供水高速公路

在整个供水体系中,除了有好的原水外,整个城市的供水管线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宁波的城市供水整体参照绕城高速公路的设计理念。

周正协说,宁波的现状是水源地分散,首先要通过引水管线将水引到郊区水厂,再通过郊区的东钱湖水厂和毛家坪水厂等大型水厂处理后,才能将干净用水送到市区管道供水。

城市供水高速公路的模式就是采用直径1.8米到2米的供水管网,围绕着城市转一圈,形成近50公里的城市供水的闭环,分布在这一闭环的周边地区的水厂,源源不断地将净化后的优质水库水输送到这条供水环线内,城区用水管线全部从主供水管网开接口,形成强大的城市供水管网。

周正协认为,供水高速公路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水速快,大环网大口径的供水管线,能有效保证水的流速快。其次是水压稳,大口径的管网,能保证水压稳定。第三,水质好,环网水流快,流水不腐,能保持水质的新鲜。

供水高速公路建成后,管网的联调能力进一步提升。比如,城区如果一个水厂有设备故障,影响到供水能力,其他水厂生产的水可以及时补充到管网,保证水压的稳定。

跨区合作保供水

随着城市的发展,宁波还需要不停地制造“城市水缸”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供水需求。根据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宁波市预测到2020年需水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比现需水量约增加10亿立方米。为此,宁波在致力于挖掘本地水资源利用潜力的同时,也积极实施境外引水工程。

与绍兴合建的钦寸水库,可谓是用水制度上的创新之举。

2008年,宁波与绍兴新昌县合资建钦寸水库,整个项目投资超过30亿元,其中宁波占49%的股份,新昌占51%,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移民,共担风险,共同收益。

按照约定,双方还按照投资比例安置水库移民,一万多名水库移民中,有49%的移民被安置在宁波的六个县市区。

此举让宁波突破了50年的水权交易界限,成为永久的水权拥有者,目前大坝已经合拢,进入到蓄水阶段。

王文成认为,“钦寸水库的水权合作方式,对全国的水权改革都有标志性的意义。”

按照规划设计,钦寸水库的引水工程是通过一条30公里长的隧洞,将水引到宁波亭下水库,然后再通过宁波亭下水库的输水隧洞,到达宁波郊区的桃源水厂。

投资13.7亿元、设计供水能力为每天50万吨的桃源水厂,以及45公里长直径2米的出厂管线工程等目前均在建设中,计划于2018年全面建成投用。工程完工后,钦寸水库每年为宁波市增加1.2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供给,整个宁波城市供水能力将达到每日200万吨。

“工程完工后,将形成东线和西线两条原水供水管线,我们再建一条东西线的连接线,这样原水管线的‘高速公路建成,到时候真正实现从原水到水厂再到自来水公司城市管网的全程‘高速公路。”王文成说。

猜你喜欢
隧洞水厂供水
山西力推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水工隧洞支护特性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隧洞充排水方案设计研究
叠压供水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大数据背景下水厂自动投矾模型研究
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农村片区供水模式探究
超长隧洞贯通测量技术探讨
水泵变频在水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