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与作品的艺术表现

2015-02-13 00:30文/朱
音乐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连音美声唱法气息

文/朱 琳

浅谈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与作品的艺术表现

文/朱 琳

美声唱法在歌唱技巧上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但能表现出圆润美妙的声音、把声音表现得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共鸣效果,而且有利于提升音量、美化音色。美声唱法要求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起音,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以及良好的控制能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把握发音器官的协调配合,使之能够表现出较高难度的技巧,从而更好地丰富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

美声唱法 歌唱技巧 艺术表现

美声唱法在歌唱技巧上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但能表现出圆润美妙的声音、发挥共鸣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音量,把声音表现得丰富多彩,更好地美化音色。美声唱法要求起音轻松、准确、明亮而又圆润,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以及良好的控制力。通过发音器官的协调配合,更好地表现较高难度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的独特风格。多年来,美声唱法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下面,就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浅谈一二。

1.关于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旧时期的宗教圣咏的复调合唱音乐形式非常的单调,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诞生了新的音乐形式即早期的歌剧,把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为美声唱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现在的美声唱法是传统的欧洲声乐风格的演变与延续,这种演唱风格在全世界影响广泛。美声唱法进入中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对我国声乐艺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逐步借鉴与融入了国外的风格,形成了与民族唱法并行的中国的美声唱法。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美声唱法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学习的大多是17、18世纪的古典歌剧选曲,以及欧洲的一些音乐会、清唱剧等常用的唱法。经典美声歌曲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作品和歌唱艺术都蕴含着那个时期歌唱的风格与技巧。

2.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

发声技巧在演唱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无论曲目有着多大的难度,只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都是可以运对自如的。难度很大的歌曲,往往包含着高超的演唱技巧,对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下面谈谈起音、连音、断音、颤音几种主要的歌唱技巧。

起音是作品的第一个音,演唱好起音并不是非常容易。不同的作品风格的起音有着不同的要求,如高、低、强、弱等各类特性。演唱起音的好坏对整体效果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起音没有完成好,找不到正确的感觉,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曲目。所以在学习声乐时,要注重起音的练习。

起音分为软起音与硬起音。软起音就是用舒气和叹气为开头的。开头的一刹那声音非常的虚弱与柔和,运用这种起音的方法的好处就是很容易找到歌唱的感觉,为歌曲做好铺垫作用。硬起音则是从发音位置上爆发出来的强音,用气息的力量顶住声带,从而产生有一定力度的声音。在唱起音的时候,要尽量松弛,不能紧张。拥有良好的心态,是唱好起音的关键。

起音时找准腔体的发声位置非常重要。声带在起音之前呈闭合状态,发音时声门打开,气息出来,产生出明亮、通畅的音响。起音之前要深吸气但不可吸得过多,发音时要“吸”着唱,有向下微微叹气的感觉,让气息缓缓地冲入声门。声门没有被“冲击”的感觉,而气息直接到达腔体的发声位置,可以实现干净而轻松的起音。

连音是歌唱中表现旋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巧。唱好连音不仅能培养气息的正确运用,还有利于表现出作品的连贯性。练习连音时要分别从气息方向与发声的位置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具有良好的气息,气息的连贯性是声音连贯的必要前提。无法吸得更加饱满的气息就无法演唱更加具有难度性的作品。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感觉到有气息的支撑。气息是连续、均匀、自如、流畅地从声带通过的,呼吸一定要非常的稳定。所以,气息稳定性与送气的连贯性是演唱好连音的必要前提和有效方法。在声音处理上,音与音之间连接性应该是非常均匀的。在声音连贯的前提下,要保持统一的声音位置。要保持声音的明亮与气息的通畅,字头的宽窄都是唱好连音的重要基础。在演唱中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去处理不同的声音变化,使声音更具有乐感和吸引力,从而更准确地表现作品的主题。

断音是指声带刚开始振动又突然停止。断音在作品中出现得非常频繁,它与连音不同,断音需要很大的气息支撑。断音不只是歌曲中的一种装饰,也是训练声带、开动肌带的一种锻炼。断音与弹跳音、顿音的演唱技巧是一致的,它主要运用在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中,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很多声乐教师用这种感觉来理解断音的技巧。所以,在训练断音的时候应该参照掌握。首先,要参照拍皮球的规律找到呼吸感觉,有节奏地呼吸换气。其次,在腔体发声的位置要找到比较舒服的“吸着唱”的感觉。最后,多练习由慢到快的断音,掌握在音与音休止之间快速换气的要领。断音的呼吸是极少量地消耗与补充,在腰围应有着气息“吸住”和保持的感觉。在乐句之间要进行快速的换气,所以,掌握好断音的技巧实质上是为了掌握好换气的技巧。

颤音能够表达人的心情,为歌声添加美丽的色彩。微颤的声音能够与空气产生共振,它的波动次数和波形的振幅都有着均匀而又稳定的规律。有些人演唱发出没有颤音的直声,会让人感到歌声比较呆板缺乏生气。但如果颤音振幅过大超出一定的范围,又会使人有不安和烦躁的感觉。所以,掌握颤音的技巧对表现美妙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唱出优美、轻颤的声音主要依靠的是心理听觉上的作用。练习演唱颤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开始练习的时候,要按照拍子去演唱,速度要以慢速为主,有意识地让声音去做慢速的运动。根据练习的程度,逐渐加大练习的速度,随之颤音的频率也要越来越高。其次,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让声音落在腔体的发音位置上,使身体的管道到咽腔到胸腔去演唱。我们要让下巴、舌根、前颈都要处在散漫的感觉中放松。所谓动听轻松的颤音,就是能够让腔体充分的打开,让声音在充气中达到共鸣和共振的效果。在共振的共鸣点上,微振与微颤的频率则为又快又高,演唱时流畅的气息要匀速地通过声带。胸口不断地向下送气。采用“叹气”的状态,使气息向下的放下、声音向上的反向的运动感觉,从而达到声音微颤的感觉。

3.作品的艺术表现处理

为了使自己的演唱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演唱者应该对歌曲作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经过合理、细致的处理,演唱者必然会很有信心地演唱,表演上更加准确与生动,真实还原作品的主题与风格。歌曲的艺术表现处理课分为几个方面:首先,速度的处理。速度是音乐的表现要素之一,它来源于生活。作曲家们就是根据生活的各种现象,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所以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力度的处理。声音的音量大小被称作声音的力度,它是音乐处理的基础,并且音乐的旋律之美,是依靠声音的强弱来表现的,情感的变化,更是需要声音的力度来表现,缺乏力度的表现是没有生命力与生气的。如果一首歌一直用很强的声音来演唱的话,不仅会感到很辛苦,而且同时也会感到非常难听,缺少了音乐的旋律美。所以,力度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最后是歌曲风格上的处理。歌曲的艺术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唱法有着不同的风格。所以,要唱出美声唱法中独特的特点,并且除了唱法有着不同之外还要依照作品的内容来采取相应的韵味来演唱。

不同时代的作曲家们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的风格特色,我们的任务是根据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和演唱技巧去真实还原他们的声乐作品。在学习中要善于深入了解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用心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演唱技巧,在实践中积累作品处理的经验,提高自己声乐演唱的能力。

[1]周小燕编著.《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

[3]王福增著.《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霍 闽)

朱琳(1981—)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连音美声唱法气息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圆号演奏中连音的吹奏技巧研究
自然的气息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春的气息”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浅谈声乐演唱中连音训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