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浩然诗歌对宋诗宋词创作的影响

2015-02-13 06:45刘扬忠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孟浩然

刘扬忠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

论孟浩然诗歌对宋诗宋词创作的影响

刘扬忠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

孟浩然是盛唐诗坛的名家,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堪与同一时期的唐诗经典作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人媲美。受其沾溉的宋代作家不乏东坡、山谷等名家。这一“影响——接受”既与宋人对孟浩然、孟诗的喜好有关,也与宋人转益多师的师法倾向密不可分。

孟浩然; 宋诗; 宋词; 影响

一、活泼跳动而又孤清自赏的孟浩然诗

自古迄今,诗歌史与文学史的研究者对孟氏人品与诗风的看法颇有些分歧,对于他与盛唐同派或异派诸大家成就的大小和艺术风格的异同,也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论说。笔者细读20世纪多种文学史、诗歌史对孟浩然的评论之后,私下以为郑振铎氏《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二书的评介比较中肯和符合实情。郑氏之书谓:

(孟)浩然为诗,伫性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像《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磴鸟栖初定。之子期未来,孤宿候萝径。”又像“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秋登兰山寄张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烛至萤火灭,荷枯雨滴闻”(《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游凤林寺西岭》),“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访聪上人禅居》)等等,都足以见出他的风格来。

他和王维的作风,看来好像很相近,其实却有根本的不同之点在。维的最好的田园诗,是恬静得像夕光朦胧中的小湖,镜面似的躺着,连一丝的波纹儿都不动荡;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诗人他自己是融合在他所写的景色中了。但浩然的诗,虽然也写山,也写水,也写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但他所写的大自然,却是活跃不停的,是和我们的人似的刻刻在动作着的。像“却听泉声恋翠微”(《过融上人兰若》)的恋字,便充分的可以代表他的独特的作风。细读他的诗什,差不多都是惯以有情的动作,系属到无情的自然物上去的。又王维的诗,写自然者往往是纯客观的,差不多看不见诗人他自己的影子,或连诗人他自己也都成了静物之一,而被写入画幅之中去了;他从不把自然界来拉到自己身上,作为自己动作或情绪的烘托的。浩然则不然,他的诗都是很主观的,处处都有个我在,更喜用“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余”(《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一类的句子。所以王维是个客观的田园诗人,浩然则是个性很强的抒情诗人。王维的诗境是恬静的,浩然的诗意却常是活泼跳动的。[1]320-321

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一书则简要而精彩地描述孟浩然诗歌的个人风格道:

孟浩然在盛唐诗人中属于孤清一派,像那首有名的《过故人庄》所写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竟像童话一般的秀丽。他一生穷困潦倒,坚持着寒士的生活,长于写农村的景物。像《秋登万山寄张五》、《夜归鹿门山歌》所写的:“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都是最形象的写作。他的风格谐和自然,强有力的感情是比较少的。然而像《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和《临洞庭上张丞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借急湍的江流,波涛的震撼而出现了。唐人的写景因其与思想感情合二为一,乃无往不成为富有生命的表现。至于尽人皆知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正是唐人青春活泼、耐人寻味的歌唱了。然而孟浩然在整个盛唐时代之中,究竟偏于比较僻静的一个角落,他没有正面地投身于时代的大动脉中而放声歌唱,这放声的歌唱却正是那时代普遍的特色。[2]210-211

郑、林二老的论述,互为补充,已经让人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了孟浩然的艺术个性及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与风格特色。下面就让我们以这些论述和介绍为线索,考察一下孟浩然诗歌对宋代诗词创作的独特而宽广的影响。

二、孟浩然诗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从北宋前期仁宗之时开始,到南宋灭亡之后一段时间,宋人在近三百来年的长时间中都有人在化用孟浩然诗句,或在叙事造境时学习孟浩然诗。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较早学习孟诗的文人士大夫,是北宋仁宗时的翰林学士宋祁,他的五言律诗《西园晚眺》云:

弱柳濛濛密,新花衮衮繁。

贪寻芳蒨远,遂到落霞昏。

亭橑衔山霭,池波撼月痕。

惜春还语客,慎勿诉余樽。

比宋祁稍晚一些年的杨杰在其七言律诗《和酬赤松庄陈天贶》中歌咏道:

花压阑干木插天,不知经始自何年。

为怜水石留终日,谩拂莓苔写数篇。

笼碧裁纱非我望,梯云名集自家传。

气蒸波撼多才思,应笑襄阳孟浩然。

比宋祁也稍晚一些年的刘攽有七言古风《送王相公》云:

白麻诏出凤凰池,金节铜符副锡珪。

故事周公不之鲁,是行山甫亦徂齐。

百年礼乐更梼杌,万国车书载狄鞮。

开阖乾坤容海运,斡回枢极寄杓携。

故都形胜馀龙虎,开府文章盛壁奎。

列坐诸生亲绛帐,纵谈禅伯得金篦。

北宋中后期文坛盟主苏轼,对孟浩然的诗有正面的响应和心灵感应般的隔代唱和。其五言古风《乔太傅见和復次韵答之》云: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从识此理,乆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

未遭甘鷁退,并进耻鱼贯。

每闻议论馀,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庆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扣牛角,一咏南山粲。

紧随苏轼之后,在“苏门四学士”之中,老大黄庭坚学孟浩然诗歌最积极,最具自觉性。试读其七言古诗《玉京轩》:

苍山其下白玉京,五城十二楼,郁仪结邻常杲杲。

紫云黄雾鎻玄关,雷趋不祥电挥扫。

上有千年来归之白鹤,下有万世不凋之瑶草。

野僧云卧对开轩,一钵安巢若飞鸟。

北风卷沙过夜窗,枕底鲸波撼蓬岛。

个中即是地行仙,但使心闲自难老。

如果说,上引此首杂言古风仅仅是个别句子化用孟诗的话,那么下引这首五言古诗《宿山家效孟浩然·元丰六年太和作》则明确打出“效孟浩然”的旗号了:

秋阳沉山西,委照藩落下。

雾连云气平,濛濛翳中野。

空村晚无人,一二小蜗舍。

老翁止客宿,乔木縻我马。

松炉依稀烟,槁竹照清夜。

幽泉抱除鸣,生涯渺潇洒。

翁家炊黄粱,杀鸡延食罢。

问余所从谁,庸詎学丘也。

投身解世纷,耻问老农稼。

予生久邅回,百累未一谢。

斑斑吾亲发,弟妹逼婚嫁。

无以供甘旨,何缘敢闲暇。

安得释此悬,相从老桑柘。

除了像上引这样公开标举“效孟浩然”的诗篇,黄庭坚的集子里还有诸如《题孟浩然画像》这样的赞扬其学习对象的人品与作风的作品:

先生少也隐鹿门,爽气洗尽尘埃昏。

赋诗真可凌鲍谢,短褐岂愧公卿尊。

故人私邀伴禁直,诵诗不顾龙鳞逆。

风云感会虽有时,顾此定知毋枉尺。

襄江渺渺泛清流,梅残腊月年年愁。

先生一往今几秋,后来谁复钓槎头。

读了这样的诗,我们对黄庭坚为什么既学孟浩然诗,又学其为人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

宋南渡之后,学孟浩然之风不熄反盛。学孟者不是草野诗人,反而大多数是文化名人——官僚兼诗人,如李纲、陈与义、赵鼎臣、陆游、范成大、周必大等等。比如:学习孟浩然咏洞庭湖的千古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宋高宗时官至宰相的抗金领袖李纲在其七言律诗组诗《岳阳楼三首(其一)》中这样吟咏道:

缥缈层楼俯洞庭,湖光霁色两澄明。

气蒸云梦浮天白,水合潇湘到底清。

去棹来樯云共影,断鸿孤鹜笛连声。

望中更觉君山小,一点青螺镜面平。

与李纲同一批南渡,高宗时当过副宰相的陈与义在其五言诗《风雨》中这样吟咏道:

风雨破秋夕,梧叶窗前惊。

不愁黄落近,满意作秋声。

客子无定力,梦中波撼城。

觉来俱不见,微月照残更。

与上两位属同一批南渡的周紫芝,用七言律诗《陪徐使君登秋浦楼》吟咏道:

白发衰颜已倦游,倚楼端为使君留。

天连远峤云埋树,波撼孤城水绕楼。

有客自伤愁外眼,何人解写雨中秋。

世间无此登临胜,休把城南说阆州。

学习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诗中“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的名句,宋南渡后当上丞相的山西人赵鼎在其七言律诗《走笔谢仲达饷新橘诗》这样写道:

薄暮传呼使者忙,儿童颠倒着衣裳。

花开铁树何曾识,枣熟东家漫得尝。

厌客欲开丞相阁,绝交先寄洞庭香。

直须载酒同君饮,免使繁枝怨晓霜。

与赵鼎一样学习孟浩然的同一首诗,在赵鼎之后的宋孝宗朝当上宰相的周必大,在其五言律诗《送刘子和教授赴赣州兼简府主洪景卢二首(其一)》之中咏道:

伊昔青衿地,于今绛帐师。

家声传叔赣,宦学类先之。

久已鸮音革,居然鳣服宜。

谁开丞相阁,此士独非奇。

与周必大大约同时,且在南宋诗坛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的范成大,也是一位与孟浩然精神上有许多共鸣的士大夫。他的六言诗《书事三绝(其三)》云:

简子约同湖棹,周郎许过田庐。

碧云日暮空合,多病故人遂疏。

范成大的另一首七言绝句《赠临江简寿玉二首。简携王仲显使君书来谒,并示孔毅甫梦蟾图,今庙堂五府皆有题字》亦云:

萧滩远客扣田庐,贻我读书楼上书。

千里故清元共月,错云多病故人疎。

写到范成大,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南宋诗最高成就的体现者——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的尤袤、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四人。这四位大诗人,是南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者,单单是学习盛唐优秀诗人孟浩然的诗格、诗境与诗风,在他们那里也出现了一个高潮。四大家都曾长时间奔波于仕途,失意后都乐居山水,徜徉于所居江南农村的田园之中。他们四人失意闲居的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受了孟浩然诗的沾溉。四人之中,特别是杨万里、陆游二人,不但学习孟浩然诗,甚至一举一动和动作神态也学孟浩然。你看杨万里、陆游,他俩闲居出行时俨然一副孟浩然像!

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是这样描绘自己在江天雪景中的孟浩然似的形象的:

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朔雪忽平船。

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杨万里曾为与自己的同时代诗人王正夫的诗集《三近斋余录》作序,序的开头就说了这样一件在当时人看来很荣耀、很重要的事:

予昔与尤延之(即尤袤——引者)同侍光宗东宫讲读。一日,入讲尚早,辇未出,因与延之纵观几案上御览书策,有孟浩然、贾岛等诗集。二人相视而叹曰:“二子之诗,一也。不见知于当时,而见知于今日,何也?可以吊二子之生前而贺之于身后矣。”[3]

在上引杨万里的这段话中,他向读者介绍了他与文友兼同事尤袤在任宋光宗的侍读时所了解到的从皇帝到文士朝野上下一致喜欢孟浩然诗的情况,其“见知于今日”的说法,表达了杨万里、尤袤对孟浩然诗歌的高度肯定。杨万里学孟的情况,前已做简单介绍,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尤袤写诗学习孟浩然的情况。

尤袤写诗学习孟浩然的具体情况,今已无法全面知晓,因为他本来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又有《梁溪集》五十卷,但身后皆已失传。现只有全宋诗编委会据《嘉定赤城志》和《咸淳毗陵志》等书所录,合编成的一卷,仅有诗71首,残句12则。不过从这些稀少得可怜的轶诗断句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尤袤学孟的情况。不过尤袤学孟下功夫的重点并不在字句上,而主要在生活情趣和艺术境界这两个方面。我们只要把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等名篇先读一读,再来读一读尤袤的下列九首诗:

《凝思堂》:

失脚坠尘网,牒诉装吾怀。

公庭了官事,时来坐幽斋。

天风肃泠泠,山鸟鸣喈喈。

我思在何许,独对苍然崖。

《驻目亭》:

攀梯上甓级,小憩得危亭。

一览尽寥廓,四山耸寒青。

浩若凌太虚,翩如逐遐征。

昏花拭病目,望处增双明。

《台州郡斋杂咏十二首》之一《参云亭》:

昔贤已跨鹤,故迹馀参云。

旧德慨云远,干霄气仍存。

青山宿雾捲,乔木苍烟昏。

尚想来游处,笙箫中夜闻。

《青山寺》:

峥嵘楼阁插天开,门外湖山翠作堆。

荡漾烟波迷泽国,空濛云气认蓬莱。

香销龙象辉金碧,雨过麒麟剥翠苔。

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几回来。

《游阁皂山》:

春山灵草百花香,谁识仙家日月长。

满院莓苔绿阴匝,棋声何处隔宫墙。

《题云海亭》:

亭前山色绕危栏,亭下波涛直浸山。

波上渔舟亭上客,相看浑在画图间。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之三:

尝记寻芳到习池,攀条频认去年枝。

晓穿曲径千林去,晚度危桥一木支。

不避春寒来得得,只缘人望故迟迟。

无钱可办罗浮醉,报答春光只有诗。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晴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诗中,尤袤学孟的趋势岂不是一目了然了!

接下来我们着重谈谈陆游学孟浩然及其诗的具体情况。陆游是“中兴四大家”中学孟浩然最经常、最上心、最有特色的一位诗人。这里仅举庆元二年(1196),七十一岁高龄的他在家乡山阴镜湖泛舟时所作十首诗为例。这组诗题目为《舟中咏“落景馀清晖,轻桡弄溪渚”之句,盖孟浩然耶溪泛舟诗也,因以其句为韵赋诗》,组诗共十首,全文如下:

独鹤还故乡,岿然但城郭。

出门无与游,所至苦寂寞。

裹饭事幽讨,此计殊不恶。

薄暮宿渔家,苍烟带墟落。

维舟入谷口,信步造异境。

隔篱鸡犬声,满地梧楸影。

瓦甑炊香稻,石泉汲新井。

人间苦偪仄,爱此须臾景。

老圃发如霜,见客能废锄。

与坐使之年,自云八十馀。

老身六朝民,草舍数世居。

力守远祖言,一字不学书。

沿溪得茅店,酒旗出柴荆。

杖头钱已空,一醉何由成?

主人语郑重,手把甕面清。

劝我姑小留,溪鱼亦可烹。

秦皇酒甕边,古有钓鱼矶。

我来必竟日,时挈双鲤归。

白鹭真可人,常先孤棹飞。

高咏江练句,令人忆玄晖。

镜湖三百里,风止镜面平。

持以照吾心,俗尘安得生?

散发鸥鹭间,万事秋毫轻。

谁能拂东绢,写我孤舟横?

朝发云根寺,暮宿烟际桥。

冷萤湿不飞,潜鱼惊自跳。

菱船歌袅袅,荻浦风萧萧。

平明宿鸟起,我亦理归桡。

古祠照沧波,老木閟云洞。

轻舟不摇檝,正用一风送。

汲井漱甘液,扫榻寓幽梦。

所恨山未深,城笳听三弄。

禹穴探断简,樵风泛清溪。

倒影森松桂,避船散浮鹥。

尘中有异境,十里青玻璃。

高塔忽招人,湖边日未低。

溪行已清秋,还舍尚残暑。

天公为解围,簾栊过疎雨。

青蔬喜小摘,红粒亦新杵。

一饱坐北轩,蘋花泣烟渚。

这组触景生情的诗篇,除了在外部形式上模拟孟浩然,遣词造句也学习孟浩然诗,每一首诗对眼前之情事都娓娓道来,似拉家常;语言朴素明净,每一首写景都用白描而不用彩绘,风格极像孟诗,有很高的艺术功力。

陆游的学生、南宋后期杰出的稼轩派词人戴复古诗词兼擅,他与南宋后期杰出的理学大师真德秀有交游。一次,戴复古上真府为身为翰林学士的真德秀祝寿,写了《贺新郎·为真玉堂寿》一首呈上。词云:

说与黄花道,九秋深,三光五岳,气锺英表。金马玉堂真学士,蕴藉诗书奥妙。一一是、经纶才调。斟酌古今来活国,算忠言谠论知多少。又入奏,金门晓。 朝回问寝披萱草。对高堂长说,一片君恩难报。更待痴儿千载遇,膝下十分荣耀。趁绿鬓、朱颜不老。整顿乾坤济时了,奉板舆、拜国夫人号。可谓忠,可谓孝。

由于与真德秀有过人际交往和诗词往来,所以戴复古的为人及其诗词赢得了真德秀的称赏。真德秀于嘉定七年(1214)在戴复古词集《石屏词》后作跋云:“戴复古诗词,高处不减孟浩然。予叨金銮夜值,顾不能邀入殿庐中,使一见天子,予之愧多矣。嘉定甲戍四月哉生魄,建安真德秀书。”可知,他对戴复古的才和德十分欣赏与佩服,以致想向理宗皇帝推荐。他对戴复古诗词的评价是:“高处不减孟浩然”。从上文对北宋、南宋诸位著名诗人学孟情况的介绍可知,“高处不减孟浩然”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不过笔者通读了戴复古的全部诗词后得到的印象是:他不像其他南北宋诸名家那样引用或化用孟浩然诗句,而主要是学习孟浩然的精神和孟诗的风格与气度。让我们来看一些戴复古学习孟浩然诗歌精神、气度风格的例子吧:

《小园》:

小园春欲半,老子作儿嬉。

政喜花开蚤,还愁客到迟。

诗当得意处,酒到半酣时。

蜂蝶来无数,无知却有知。

《会稽山中》:

晓风吹断花稍雨,青山白云无唾处。

岚光滴翠湿人衣,踏碎琼瑶溪上步。

人家远近屋参差,半成图画半成诗。

若使山中无杜宇,登山临水定忘归。

《江村晚眺二首》:

数点归鸦过别村,隔滩渔笛远相闻。

菰蒲断岸潮痕湿,日落空江生白云。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舠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初夏游张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山村》:

野水开冰出,山云带雨行。

白鸥乘晓泛,黄犊试春耕。

地僻民风古,年丰米价平。

村居自潇洒,况有读书声。

《鄂渚烟波亭》:

倚遍南楼更鹤楼,小亭潇洒最宜秋。

接天烟浪来三峡,隔岸楼台又一州。

豪杰不生机事息,古今无尽大江流。

凭栏日暮怀乡国,崔颢诗中旧日愁。

戴复古填词学习孟浩然诗的情况,本文的下一节再做简要的介绍和评论。

宋亡之后,诗人词客们写诗填词时继续学孟。这里仅举那位宫廷乐师、诗人兼词客汪元量为例。其七言律诗《巴陵》云:

重到巴陵秋正清,岳阳城下系孤舲。

江湖万里水云阔,天地一凉河汉明。

月出洞庭鱼婢舞,气蒸云梦雁奴腥。

篙工又鼓潇湘柁,渔笛渔榔上下鸣。

三、孟浩然诗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有趣的是,宋代词人填词学习孟浩然,比宋代诗人学习孟浩然还早。较早化用孟浩然诗来填词的,就是宋仁宗时的宰相晏殊。试先读孟浩然的《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

襄土岁频旱,随车雨再流。

云阴自南楚,河润及东周。

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

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

寄谢东阳守,何如八咏楼。

再读晏殊灵活地化用孟浩然诗句与意境的这首《渔家傲》词:

粉面啼红腰束素,当年拾翠曾相遇。蜜意深情谁与诉。空怨慕。西池夜夜风兼露。 池上夕阳笼碧树,池中短棹惊微雨。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语,东流到了无停住。

与晏殊同年(991)而生的滕宗谅,也就是那位任岳州知州时范仲淹为他写了《岳阳楼记》的主儿,几乎与晏殊同时,在填词时认真学习孟浩然诗。试看他这首《临江仙》词: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芝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滕宗谅填词很少,《全宋词》所收他的词仅仅有这么一首。可见未必是专心学词的人。

在晏殊之后,同一时期的词人中,填词时认真学习孟浩然诗歌的,主要就是晏殊的小儿子晏几道。小晏学孟的成果远比其父多,艺术水平也超过了其父。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诗云: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祗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小晏即学此首孟诗而填《菩萨蛮》一阕云:

来时杨柳东桥路,曲中暗有相期处。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 欲寻芳草去,画扇遮微雨。飞絮莫无情,闲花应笑人。

又如孟浩然曾“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联诗。次当浩然云云,举坐嗟其清绝,不复为缀。”孟浩然所联之诗是如下四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晏几道乃学孟诗的语句与意境而填了如下一首《清平乐》:

么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箋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小晏之后,北宋后期诗词兼擅的大家苏轼在填词学孟浩然的方面也不甘示弱。其《蝶恋花》云: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巨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苏轼之后的北宋后期词坛大家贺铸,更是一位豪放、婉丽二体兼擅的高手。其学习孟浩然诗填词的佳作,这里仅举其二首,一是其《连理枝》:

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于人,恁江南梦杳。

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二是《西笑吟》:

桃叶园林风日好,曲径珍丛,处处闻啼鸟。翠珥金丸委芳草,袜罗尘动香裙扫。 片帆乘兴东流早,每话长安,引领犹西笑。离索年多故人少,江南有雁无书到。

与贺铸大略同时的毛滂有这样一首学孟浩然诗很到家的《忆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轩作》词:

夜夜,夜了花朝也。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残红扫。愁人,一片花飞减却春。

宋南渡后,词家学孟浩然诗之风未尝消减,相反,长时间呈现出风格多样、成就可观的局面。

南宋时期首先学孟浩然诗来填词的,就是几位靖康之变后南渡的老辈词人,和紧接着他们出现在南宋前期政坛与文坛的其他一些爱国词人。

首先来看看在北宋末和南宋初各生活了三十来年的蔡伸的《南乡子·宣和壬寅,予与向伯恭俱为大漕属官,向有词云:“凭书续断肠”,因为此词》:

木落雁南翔,锦鲤殷勤为渡江。泪墨银钩相忆字,成行,滴损云笺小凤凰。 陈事费思量,回首烟波卷夕阳。尽道凭书聊破恨,难忘,及至书来更断肠。

张元干《浣溪沙》: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其次读读稍晚于张元干的毛幵的《画堂春》词:

华灯收尽雪初残,踏青还尔游盘。落梅强半已飞翻,刬地春寒。 多病故人日远,几时双燕来还。可怜楼上一凭栏,不见长安。

再次来读读年辈晚于上二位的张孝祥化用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诗中“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二句入词的《西江月》:

畴昔通家事契,只今两镇交乘。起居枢密太夫人,绿鬓斑衣相映。 乞得神仙九酝,祝教福禄千春。台星直上寿星明,长见门阑鼎盛。

赵彦端是宗室子弟,宋孝宗乾道年间在建康府任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与辛弃疾为同事,其《阮郎归》词云:

一春种得牡丹成,那知君遽行。东君也自没心情。夜来风雨声。 追间阔,数清明,不应歌渭城。只愁河畔草青青,却须离绪生。

再读读与赵彦端唱和过诗词的南宋豪放派首领辛弃疾学孟浩然诗所填之词二首,其一是《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

绿阴啼鸟,阳关未彻早催归。歌珠凄断累累,回首海山何处,千里共襟期。叹高山流水,弦断堪悲。 中心怅而,似风雨、落花知。更拟停云君去,细和陶诗。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人争看、宝马来思。

其二是《瑞鹧鸪》: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疎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读了辛弃疾的学孟浩然诗的词,现在我们该来读读南宋晚期辛派大将刘克庄的同一类词了,其《满江红·林元质侍郎生日四月二十九日》云:

天上人间,好时节、无过初夏。君记取,瞿昙生后,纯阳来也。风骨清臞如野鹤,门庭低小才旋马。更旁无红粉有青奴,堪娱夜。 鲸口吸,银瓶泻。蝇头字,篝灯写。数而今铁笔,谁如公者。便合去开丞相阁,未应牵入耆英社。待调羹事了却归来,寻前话。

南宋词坛填词学习孟浩然诗歌、使用孟诗语典事典的时间很长,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这些词人自己成了前朝遗民之后。这里仅举两个典型代表作为例子。

一位是南宋后期杰出的稼轩派词人戴复古。戴复古诗词兼擅,他的词尤其引起了南宋后期杰出的理学大师真德秀的称赏。有关的情况,本文上一节已作介绍,现在仅仅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戴复古词“高处不减孟浩然”的情况。

《柳梢青·岳阳楼》: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减字木兰花》:

阻风中酒,流落江湖成白首。历尽艰关,赢得虚名满世间。 浩然归去,忆著石屏茅屋趣。想见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

《望江南》: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原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崑。

《西江月》:

宿酒才醒又醉,春宵欲雨还晴。柳边花底听莺声,白发莫教临镜。 过隙光阴易去,浮云富贵难凭。但将一笑对公卿,我是无名百姓。

《漁父词》四首:

渔父饮,不须钱,柳枝斜贯锦鳞鲜,换酒却归船。

渔父醉,钓竿闲,柳下呼儿牢系船,高眠风月天。

渔父醒,荻花洲,三千六百钓鱼钩,从头下复收。

渔父笑,笑何人,古来豪杰尽成尘,江山秋复春。

另一位是宋末元初江西词人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江西丰城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官至提举浙东市舶司。入元后曾提举江西学事。其学孟诗所填词,兹举二例,一是其《水调歌头》:

宇宙邮亭耳,游子问舟归。滩上滩下,转舵欲速□□迟。安得泛河一叶,寻见江南归处,多只是旬馀。此身无地着,惊浪湿征衣。 独张翰,见风起,早知机。谁把乘舟,偏重良策济明时。夷岛人烟相接,恰在永嘉上浦,猛忆浩然诗。乡闾万余里,失路一相悲。

词中化用孟浩然《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之句以自叹身世。

二是《乐语》:

慈元宫殿五云开,寿献九霞杯。步随王母共徘徊,仙子下瑶台。 红袖引翻鸾镜媚,婆娑雪□风回。繁弦脆管莫相催,齐唱柘枝来。

词中化用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座中殊未起,箫管莫相催”句以为女主人祝寿。

四、简短的余论:宋诗、宋词受孟浩然影响的普遍性与适应性

以上我分别谈论了孟浩然诗对宋诗、宋词创作的影响。宋诗对唐诗名家孟浩然的学习与模仿,是好理解的,不少文学史家都论说过唐诗对宋诗的影响,证明过宋诗相当一部分流派与大家源出于唐诗。宋词、特别是宋词中的相当一部分“以诗为词”的名家对唐诗的学习,我有个学生还专门写了博士论文,题目就叫《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其中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六位唐诗大家对宋词的既广又深的影响。这里我不用再重复前贤与今人论说过的有关内容。诗主要是用来言志的,为什么宋代一些专门用词来写爱情相思的“婉约派”名家竟然也学孟浩然?比如晏殊及其儿子晏几道等等。我们就举其词坛名声和实际词学成就都超过了其父的晏几道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小晏填词,为什么要学孟浩然诗?宋代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曾满腔热忱地为晏几道的词集《小山词》作序,其言云:

叔原(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引者案)乐府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合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桃叶》、《团扇》。

黄庭坚真可以称得上是晏几道的第一个文学知音,他这段话,说出了晏几道词“能动摇人心”的主要原因——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我检视过从北宋到近现代的词话、词论,其中但凡论及晏几道者,十之八九都是说他如何儿女情长,填起词来如何纤婉动情,感动小儿女们云云。唯独黄庭坚,指明小晏词感动人心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寓以诗人句法,风格清壮顿挫!这里他虽然没有指出小晏学习了唐代哪几位诗人,实际上是包含了孟浩然在内的。这里试举小晏的一首风格接近孟浩然、不是写儿女情长,而是写失意士大夫身世悲凉之感的《阮郎归》词为例: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读了这首词,我们再引近代词学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对此词的一段赏析文字,读者想必对小山词某些作品的孟浩然似的风格就会有同感了:“‘绿杯’二字,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词沉着厚重,得此结句,便觉竟体空灵。小晏神仙中人,重以名父之贻,贤师友相与沆瀣,其独造处岂凡夫肉眼所能见及。‘梦魂惯得无拘管,又逐杨花过谢桥’,以是为至,乌足以论小山词耶!”

[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 林庚.中国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 (宋)杨万里.杨万里诗文集(卷83·序)[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The Influence of Meng Haoran's Poems on the Creation of Song Poems and Song Ci

LIU Yangzhong

( Literature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

As a distinguished poet in the parnassus of theProsperous Tang Dynasty, Meng Haoran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which can be comparable to his contemporary notable poets such as Wang Wei, Gao Shi, Cen Shen, Wang Changlin, Li Bai and Du Fu. Some celebrated writers as Su Dongpo and Shan Gu were also affected greatly by him. This “influence-acceptance” is not only on account of people's favor of Meng Haoran and his poetry in Song dynasty,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multiple ways of learning.

Meng Haorang, Song poetry, Song Ci, influence

I206.2

A

1673-9639 (2015) 03-0003-09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02-25

刘扬忠(1946-),贵州大方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出版过专著《唐宋词流派史》等。

猜你喜欢
孟浩然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布衣孟浩然:我有大唐最好的朋友圈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春晓
大小相形,巨细反衬——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没工作的人
春晓
“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试行办法
春晓